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小班节奏教学的四点尝试

09月15日 编辑 39baobao.com

[小班语言活动《想长脚的石头》课后反思]一、设计意图:石头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取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多次活动中都使用过它,在活动中幼儿尝试了给石头装饰,用石头印画等。通过活动,幼儿萌生了对石头的兴趣,在这基础上让幼儿倾...+阅读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特点。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了节奏才使得音乐更富有生命力。幼儿只有较好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德国卡尔 . 奥尔夫吸取《体态律动学说》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和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因此,我在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四岁的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动作协调性大大提高。另外,幼儿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还未萌芽。此时幼儿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和想象还有很大的限制,只有通过感受音乐中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也就是通过节奏去认识、理解音乐。所以,四岁是一个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期,而且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大都在4岁左右,刚刚接触了音乐,但只通过唱唱、跳跳,并不正规。许多新入园幼儿都不会跟着音乐一拍一下地拍手,但是幼儿生来就和音乐有着特殊的关系,大多数幼儿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出生前感受母亲的心脏有节奏的搏动,出生后通过多种途径去感受各种节奏。音乐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快乐。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延续不断地挖掘、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从培养幼儿节奏感入手,从小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训练,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目的。我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当幼儿一进入小班,我就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来吸引幼儿。我先让幼儿看我跳舞,听我弹琴,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并且让幼儿多接触音乐,除了每周的两周音乐课外,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音乐活动。我选择了一些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的歌曲磁带,每天利用环节活动时间放音乐,引导幼儿听。然后做一些简单的与之有关的动作,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极强,我这样做激发了他们做动作的强烈愿望,都围在我的周围随我舞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只要听到音乐孩子们都会自然地翩翩起舞。在音乐课上,我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安排了课的结构和内容,加强了课堂的游戏性,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快乐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如多次听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那优美抒情的旋律,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神秘的大森林。那欢快跳跃的音符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动起来,一个个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在蹦蹦跳跳地吃青草,拔萝卜,那随意地伸手、点头、弯腰都显得那么生动、有趣!接着再引导幼儿表演音乐游戏,教师切忌一味追求技巧上的训练,那种教学的最大的恶果就是有可能损伤以至毁掉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要注重通过这些生动活动、游戏使幼儿轻松的,有兴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达力,因为如果没有了音乐的感觉,再有技巧也是没有意义的。做到每节课都使幼儿始终处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逐步强烈。

二、训练幼儿准确模仿记忆基本节奏型。 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合适的方法。我请孩子们经常模仿我拍节奏,培养幼儿听辩、记忆节奏的能力。开始我拍一种节奏型,幼儿模仿,渐渐地他们也能编出一些节奏型让小伙伴来模仿。谁编出了新的节奏型,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模仿,这使幼儿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促进了他们去大胆创新。我还把平日幼儿无意中讲的有节奏的语言录下来,让其他幼儿模仿。让幼儿尝试拍出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下雨声、小鸟叫声等等,启发幼儿用各种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出来,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通过“声势”训练使幼儿更好的感受体验节奏。 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节奏,必须通过动作,我不仅让孩子动手,还要动腿、动脚。“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的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用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这种方法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练习中幼儿必须十分集中注意力才能立即做出反应。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听觉反应、记忆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告诉幼儿:“你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小小乐器厂,它能发出许多美妙的声音,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 “这样一来,幼儿更加认真了。在选择声势练习的内容时开始要简单,根据幼儿掌握的速度决定增加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节奏变化。每次声势练习时间要短,其中的每一条内容要更短,要迅速转换。这样可以使幼儿保持高的注意力,声势的各种方式也要变化,但不要复杂,活的教学才是教学原则。另外,要培养幼儿边听音乐边拍击节奏,选择的歌曲和乐曲最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节奏感强的。启发幼儿用多种声势为歌曲伴奏,鼓励幼儿自己去创造。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不失是一种绝妙的做法!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节奏性,培养节奏感。 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从儿童名字的呼唤、小动物名字、童谣、顺口溜等孩子们熟悉的语言中找出一个最短小、最简单的节奏型,从这里入手对幼儿进行最初的节奏训练。如:节奏型范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 响 刘 思 雨 小 兔 大 灰 狼 小 老 鼠 || × × | × × | × × × × | × × × | | 两 只 老 虎 稀 奇 稀 奇 真 稀 奇 我采取了从朗诵入手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反复多遍念准一个节奏型| ×× | 后,我用拍手替代朗诵继续练习这个节奏型,进而再用敲击乐器学习这个节奏,然后让幼儿按照这个节奏创编动作,不要求他们的动作有多美,只求节奏准确。幼儿有了基础后,再加进第二个节奏型。如:|×××|同样用朗诵、拍掌、敲击乐器的方法使幼儿掌握。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如幼儿学习了上面两种节奏型后我启发他们边拍该节奏边说一个词,手口要一致,节奏要准确,并且不能重复别人的词。经过这样的启发式练习,幼儿的节奏感大大增强了。 充分利用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体现在其它方面:学习诗歌时我不再单纯的教朗诵,而是边用声势边带幼儿朗诵;而在音乐课上,用朗诵入门也是我常用的方法,然后再引入正题。开始教歌先不给幼儿歌词和音高,只把歌曲的节奏给他们,用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来练习拍打节奏型,让幼儿反复听、做,这种模仿节奏的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节奏训练方法。幼儿熟悉节奏后再加入歌词和声势同时进行,也就是用“说白”形式练习掌握歌曲节奏,最后再加入演唱。这样做就会使幼儿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唯恐自己哪一个环节有疏忽,就会有可能跟不上。久而久之,就培养起了幼儿较强的音乐节奏感。 培养幼儿节奏感,虽然是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但同时还要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音乐素质。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曾说: “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理解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使幼儿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班科学活动课《有趣的冰》说课稿说教材: 冰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得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儿不仅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

小班语言《谁吃了我的粥太仓市娄东中心幼儿园 学目标,说设计 第二轮 学一学,写一写 活动 题目:谁吃了我的粥 选题 绘本《谁吃了我的粥?》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温馨与风趣的故事。小熊不喜欢吃粥,妈妈对他说...

小班语言《逗蚂蚁》的摩课教学探讨在教研组的活动安排下,我选择了小班语言《逗蚂蚁》作为本次 行为跟进式 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的摩课教学探讨,努力尝试不断更新,不断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小班第二学期语言案例《小草醒来了》设计意图:《小草醒来了》选自小班第二学期的主题教学活动。是一篇充满童趣、拟人化叙事散文,诗歌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以三组重复的对话出现,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散文...

小班语言活动《瓜娃娃》课后反思10月8日星期四上午我根据主题《好吃的水果》执教了一节小班语言活动《瓜娃娃》。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适合刚入园不久的孩子进行学习。 活动简单分为两大类:观看手偶表演、...

小班语言活动《啪啦啪啦——砰》反思本次活动是小班的一节语言活动,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位在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讲述小鼹鼠找东西的故事情节。2.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对生长在地底下的动植物感兴趣。在《指南》中,针...

小班语言教学实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回应方面的观察纪录教研组最近进行了建构有效的课堂语言教学的研讨,由沈老师上了《好饿的小蛇》小班语言活动,她是一位非常有灵性的年轻老师,第一次磨课主要针对活动的目标、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进行...

小班下册语言游戏教案《爱唱歌的大恐龙》活动目标:1.学习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第六号。 2.画一个禁止大嗓门标志:在张大的嘴巴上打个 。 活动过程...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