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本真的语文课堂灵动的文字世界

03月27日 编辑 39baobao.com

[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三字经”]低段语文课堂常见顽疾可以概括为 三少 :一是学生读得少。读得少。读的次数少,个别读更少,读得不自然,缺乏感染力;二是学生思维少。教师的问题缺乏思维价值,问题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阅读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语文课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看起来 环环相扣 、 滴水不漏 ,但这种呆板的课无视孩子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将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而另一些语文课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看起来 自由民主 、 热闹纷呈 ,但这种活跃的课实质是 无的放失 将渐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祖国下一代的素质。于是,我们被既有充分预设,又有精彩生成的语文课陶醉了。追求这种本真的语文课成了我们语文老师的目标,探讨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也成了语文老师的焦点话题。

语文教育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是为了应付考试,灌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还是着眼于学生内在人格的建构,使之具备健康的品性修养?我想,肢解和割裂这两个方面,或偏执于某一方面,都不具备教育的科学性。只有两方面相互融合,在探索语文知识,认识人文世界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不功利不短视,才是 原味 的语文教育,才能直抵语文教育的真谛。

(一)、在个性灵动的文字世界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 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两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 死 的。要把 死 的变成 活 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 每一篇文章,带给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让学生自己读,更能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

能够入选教科书的课文,应该都是专家们千挑万选、千锤百炼出来的精品文章,在其灵动的语言文字里,蕴藏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一代又一代的语言文学大师和爱好者们都沉浸其中仔细品评,于语言文字的背后挖掘出文字的魅力,呈现出一幕一幕精神文化的盛宴。那么,我们的学生是否也能如期与文字有约,展现他们对文字的体悟,让我们的课堂也成为虽然稚嫩但是却充满激情的 百家讲坛 呢?

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除去对诗人的简要介绍外,我不想过多的把时间花在对关键字的反复理解和背诵之上,而是遵循了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的思想,请学生反复吟诵古诗,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诗的大意很快就有了轮廓。

在此基础之上,我撇开诗文大意串讲的环节,请学生认真品读古诗,思考: 在这首古诗里,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哪个词或是哪句话? 这是一个有层次有弹性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字词品味,也可以对同一处作出不同的解读。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都对此很感兴趣,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们更加深了其他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有的学生还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顺理成章地剖析了诗人由兴致勃勃到扫兴再到欣慰的的情感变化线索,有的学生代替诗人对 春色满园 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从一 关 一 出 之间,感受到春色冲破围墙,溢出园外, 的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诗人的小心翼翼的动作,曲折的情感变化,看到红杏时那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有的孩子还赞叹起诗人写 春天 时另辟蹊径的技巧与才情,感叹空白留给人们的想象的空间。

可我并不满足,又进而告之学生,其实,叶绍翁这最 最传神的一笔 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千古佳句并非原创,似有 抄袭之嫌 。我的一番话无疑成了一颗炸弹,引爆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既而我出示了 证据 在叶绍翁之前,曾有两位诗人写过类似的诗句,其中有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诗人陆游。接着,我出示了陆游的〈〈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请学生比较,哪一首写得更好?果然,在大诗人强大的影响力下,不少刚刚还对叶绍翁赞不绝口的学生开始纷纷 倒戈 了。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局,虽然我知道我将用事实打击到他们对一代文豪的崇拜之情,但我依然这样去做了,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不仅要教给他们灵动的语言文字,还要给予他们审美的眼光,批判的力量,挑战的信心。

在我的 重拳一击 之后,我的学生得以更加冷静地去感悟和分析这首古诗,于是,我请他们把自己的感悟溶入诗中,溶入诗人的情感,把古诗改写成一篇游记式的散文。课后,我在他们的小短文里,咀嚼着他们那充满个性的感悟 诗人的语言是灵动的,孩子的语言更是灵动的。

(二)在自主感悟的语文课堂上,感受学生滋生的灵气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 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他们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

在学习 月光启蒙 这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时,我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相关部分,思考: 母亲是怎样为我吟唱歌谣的? 然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有的学生选择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出了母亲那深深的母爱,甜甜的嗓音;有的学生选择了画面描述,描绘出了那柔和的月色,芬芳的空气,美妙的歌声;有的学生选择了吟唱歌谣,他们有的选择了作者家乡的黄梅小调,有的选择了温婉悠扬的 神话 主题曲,我们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沉醉于母亲的歌声与爱意,似乎也根本无须再去解释什么叫做 轻轻地,像三月的和风 了。

我不失时机地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母亲在歌谣中唱出了什么? 孩子们在充分阅读了歌谣的基础上,对歌谣所饱含的情感有了认识,就会大胆地说出来。

有的孩子说: 母亲在歌谣里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家乡不长五谷,日子过的十分清苦。在妈妈的歌谣里却有美丽的凤凰,有美丽的云南,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房子。妈妈唱歌谣想告诉我们对美好的生活要充满向往。 有的说: 母亲在歌谣里唱出了对孩子的希望,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有的孩子说: 母亲的歌谣里唱出了朴实的道理,母亲每天早上要在地里辛勤的劳作,晚上还要给我们洗衣裳,忙家务,真勤劳。母亲希望我们也做一个勤劳的人。 还有孩子小心翼翼地说: 母亲还在歌谣里告诉了作者许多生活中的小常识。

母亲在歌谣里教给作者一些洗衣服的常识,还告诉他关于方位的词。另外,还有一点我也说不好。我想母亲说云南有凤凰,那是不是想说云南是孔雀的故乡? 最后一位孩子的回答并不在我的预设之中,可我又不得不为他独特的想法而喝彩。孩子就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在属于他们的课堂上恣意绽放。

(三)在类比阅读的语文学习中,触摸社会文化的隅角

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的渠道非常多。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语文引一条路子,更多的还在课堂之外。必须为学生拓宽课外学习的渠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作用,才能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才会形成有用的学习本领,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依托,向课外延伸和拓展。

如学习春天的古诗,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 春晓 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 春夜喜雨 以静写春天;杜甫的 绝句 (迟日江山丽)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的 春日 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白居易的 忆江南 以色写春天 在类比阅读中,学生学会鉴赏区分。

在学习 半截蜡烛 这篇课文之前,我请学生阅读了 三十六记 ,许多学生不明就理,不知道这样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怎么会和我们的中国古典文化扯上关系,我故意卖了个关子,笑而不答。学完课文后,我对学生说: 人民的智慧是相通的,在 半截蜡烛 的争夺战中,虽然没有硝烟,但却一样危机四伏、惊心动魄。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斗志斗勇,他们的办法和我国古代兵书中的 三十六记 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发现了吗? 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面红耳赤地争论起来: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 巧藏情报时的 瞒天过海 ; 伯诺德夫人以油灯换蜡烛, 偷梁换柱 之计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大儿子杰克想要移烛藏 宝 暗渡陈仓 之计;机敏的杰奎琳 顺手牵羊 拿烛上楼终于化险为夷,保住了绝密情报,也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学生不仅仅对于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斗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

(四)在充满情感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的 人文性 ?人文性,从感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包容、接纳、尊重、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语文教育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给学生留下点儿什么,好在他以后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 教材 学生 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倩、抒情。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篇文章都有厚重的人文精神蕴涵其中。

对于《月光启蒙》这篇文章主旨的体悟,我没有用 母亲究竟给了作者什么启蒙? 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感受,而是抓住文中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句话,让孩子披文入情,用诗一样的语言来体会母亲的 启蒙 。

在读完歌谣后,我出示了填空: 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当孩子们深有感触时,无需再启发,优美凝练的语句就脱口而出:

母亲用歌谣把生活中的智慧,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用歌谣把家乡人民乐观的精神,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用歌谣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语文,也只有情动才能 辞发 ,想象才会展翅,真正溶入教材,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语文实践也会变得激情澎湃。

我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冰心的散文,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的儿童诗,体现春光的美好;教学〈〈半截蜡烛〉〉后,要求学生对于杰奎琳最终能够顺利地取走蜡烛的原因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在教学〈〈二泉映月〉〉后,给学生欣赏〈〈蓝色多瑙河〉〉,倾听并解析〈〈春江花月夜〉〉;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之后,组织 世界名城之旅 的介绍;在〈〈望月〉〉之后,带领学生整理中国古代文人与 月 的 不解之缘

也许我的语文课堂与平常相比有些 多事 ,我也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是 关于语文 ,但我知道,我努力寻求语文教育的 本真 ,关注学生们寻求真理与智慧的背影,希望他们走得坚定,走得踏实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课堂中的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有一阵子没有上博客转转了,有点想念,有倾述的冲动,虽然零散,还是先记下了,权当是对过去的空白的追忆了。 23日去南湖国际听了四节课,别开生面。自己孤陋寡闻的缘故,这天第一次听到...

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语文新课标核心概念及内涵解读》(《燃荻》第五期)一文中,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语文特质:学习祖国语言文...

推进全优课堂教学反思有幸听了白碌小学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很深。张老师教学的是三年级数学中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了他的课就让我想得到了我的课堂,以及去年我带三年数学教这一课的情况,发现和...

再见虞特——基于文本特点的语用型课堂探索之特级教师还记得好几年前,刚工作那会儿,虞特来实小讲学,还是 头顶祥云的虞特 。这一回,原本因为换课困难天气不佳,都想要放弃了,但在办公室同事的说服下,还是克服万难来到了实小报告厅。此次...

观九曲小学主题为“聚焦课堂,学会学习”的第五届教师今天,我参加了九曲小学主题为 聚焦课堂,学会学习 的第五届教师论坛。诚然,7位老师的发言个个精彩,而我对潘老师的题目为《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的发言稿印象尤为深刻,感受...

例谈打造属于每个孩子的“乐、活、实”智慧课堂—评邹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 ,这是教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而作为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形式要求。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呈现在课堂上有时就是一个问题教学,在教学中经常设置 问题串 的方...

课堂上评价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语言【内容摘要】在课堂上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毕竟除了 你真棒! ,还有很多很多鼓励性语言,何况这三个字只指出了好,但没有指明好在什么地方。整天的 你真棒! 时间长了...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的最优化教师们每天都在从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由那些要素构成的?现在公认的说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实现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的最优化...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