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阅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指板书“克隆”,引导学生激疑提问。
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
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在“克隆”二字前加上怎样的词语描述,学生练说。出示理解“奇妙的”三字,(稀奇而巧妙)不读全文,你们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自学并划出有生字词。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诱人
2、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交流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结合。(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学生归纳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
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学生讨论后归纳。
三、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段落。
四、作业。指导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课文主要内容。<<<12>>>
以下为关联文档: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二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课《山谷中的谜底》,饱蘸着哲理的深思。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小河蚌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 《小河蚌的故事》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课。这是一篇很有哲理的小童话。小河蚌们听从老河蚌的提醒,纷纷捡沙子埋在自己的体内。...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借助于曲折的情节,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学生只要能读顺读通,理...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王艳一、课文内容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 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
主题活动教学设计《我的图画故事》一、主题当我手里拿着新购买来的图画书走进教室放置到图书柜的时候,这些好看的图画书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孩子们一下子围过来,非常兴奋地说: 老师,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二下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课件一、课文内容解说《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分别勾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