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 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 2自然段,引出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为第3 4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三部分为第5 8自然段,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部分为第
9、10自然段幼儿教育m.smtXjs.
,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本文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强。文章在表达上很有层次,把探索的重点放在了太阳系,对太阳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简略介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中,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重点研究的是与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这样的表达,有条不紊,层层深入,为读者准确把握主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课文中有六处随文批注,呈现了一位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安排这六处批注,一是为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有目的地阅读 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首先浏览文章,过滤跟自己阅读目的没有关系的内容,然后针对有关系的部分展开仔细阅读,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得出重要信息,最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借助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去除不准确的信息,留下准确的信息,得出结论。二是向学生展示 有目的地阅读 的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对 有目的地阅读 这一策略进行梳理。
这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 有目的地阅读 方法上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课文、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目标
1.会写 谜、尚 等14个字,会写 发达、理论 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学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3.回顾第9课《竹节人》学到的关于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4.读《宇宙生命之谜》导读部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明确生活中有了疑问要养成积极、主动寻找相关文章并获取相关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教学。
】
(二)交流预学,整体感知
1. 检查字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氧气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抵御 因素 海盗 培养 沧海一粟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谜、御、斑 三个字。
(3)解释词语。
猜测: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
抵御:抵挡、抗御。
倾角:直线或平面与水平线或水平面所成的角
,或者一直线与其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等。
沧海一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4)资料袋。
温室效应:又称 花房效应 ,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 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
,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益处。
2.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这篇文章围绕 宇宙生命之谜 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3)出示阅读提示: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
(4)学生默读、勾画、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5)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6)教师归纳: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有对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又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而综合整理,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明确任务,初步体验
1.通过第9课《竹节人》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要想解决自己的疑问,首先要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
从而明确要边读边思考
,在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段落,再仔细阅读相关的段落。
2.阅读任务: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3.小组讨论。
(1)如何从文章中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2)如何从相关内容里提取对阅读任务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借助阅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白怎样带着阅读目的一步步展开阅读,并带着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
】
(四)总结
1.总结学法:在解决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呈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预设:有了疑问时,首先要养成寻找文章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然后根据需要,择取重要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还要关注课后泡泡语中的部分。
2.地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
,人类有从古代就有思考,发展到近代科学家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他们在哪里呢?有待我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去进一步探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上节课是怎样解决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的?
预设: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筛选重要信息;仔细阅读,找出问题答案。
2.结合课后第二题,明确阅读任务。
(二)梳理阅读方法
1.带着任务自主阅读。
(1)明确阅读任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教师引导:在明确阅读任务之后
,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跳过了哪些内容?详细读的部分,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你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太准确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处理?
(2)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预设:
生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阅读第2自然段,采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也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生2: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阅读第
3、4自然段,采用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生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阅读第5自然段,采用查找资料的方法。
生4:第1自然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关系,可以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专业术语不影响理解内容幼儿教育m.smtXjs.
,也可以跳过去。
(4)抓关键语句,指导朗读。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2.借助旁批进行比较。
(1)阅读课文批注。
研究学习伙伴是怎样带着阅读目的学习的。
(2)阅读方法对比。
你的哪些方法和这些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不一样?
(3)领悟阅读方法。
交流总结 有目的地阅读 常用方法:
①浏览内容法:通过浏览过滤掉无关内容。
②勾画中心句:通过寻找中心句迅速把握主要内容。
③概括段意法:对段落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把握主要内容。
④提取关键信息:在看似繁杂的内容中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解决问题。
⑤比对筛选法: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我们要善于通过比对筛选,去伪存真,避免走弯路。
⑥查找资料法:查找其他资料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对本课学习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
,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阅读方法
1.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1)阅读任务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着重阅读第3 8自然段)
(2)阅读任务二: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细读第7自然段)
辩论:如果地球有朝一日不堪重负了,我们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火星上去?
正方:主张火星上有生命,可以移居。
反方: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不可以移居。
双方在谈自己的意见时,以书中讲的为主,可以加一些课外的资料。
(3)总结方法,迁移巩固。
同一篇文章,阅读目标、任务不同,那么相应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略有不同。
【设计意图:围绕两个问题,再次细读文章相关段落
,从中提取重要信息,解答这两个问题。在辩论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拓展阅读《桃花坞木版年画》。
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
②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桃花坞年画有400多年历史,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 寿星图 ,画面上刻有 万历廿五年(1597年) 的刊记。
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③桃花坞木版年画用木版雕刻,采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画面宏大,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刻版精细,富有装饰性;作品题材丰富,能 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 ,并且 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 。内容有人情风俗、戏文故事、时事新闻、花鸟虫鱼、美人娃娃、驱邪避鬼等
以下为关联文档: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二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课《山谷中的谜底》,饱蘸着哲理的深思。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小河蚌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 《小河蚌的故事》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课。这是一篇很有哲理的小童话。小河蚌们听从老河蚌的提醒,纷纷捡沙子埋在自己的体内。...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借助于曲折的情节,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学生只要能读顺读通,理...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
主题活动教学设计《我的图画故事》一、主题当我手里拿着新购买来的图画书走进教室放置到图书柜的时候,这些好看的图画书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孩子们一下子围过来,非常兴奋地说: 老师,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二下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课件一、课文内容解说《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分别勾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