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成长成语寓言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讲:常考成语

03月15日 编辑 39baobao.com

[2009中考语文备战成语改错100题]001、关怀倍至( )002、随声附和( )003、巧妆打扮( )004、记忆尤新( )005、挺而走险( )006、融汇贯通( )007、并行不背( )008、略见一般( )009、宽洪大量( )010、无耻滥言( )011、...+阅读

1. 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注意:安然无恙是一点损害都没有,有一点的小伤也不能叫“无恙”。 2.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3. 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4. 百看不厌:看了多遍,不感厌倦。

【出自】: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注意:该成语既可以作贬义,也可以做谦辞(说自己)用 6.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出自】:《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7. 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注意:作贬义用,注意“厉”的写法 8. 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出自】: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注意:一定是“无法揣测”的变幻,那种能够预知的变化不可以用这个词。 9.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注意:用于人的创造,特别是艺术性创造,而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10.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 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12.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13.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14.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出自】:《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注意:“事先没有商量”而有遇见,只要商量过就不能用这个词了。 15.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数学课如何精讲多练

答:精讲多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知识信息的数量不一定多,但都是重点和关键,而学生练习的机会比较多,这可以提高教学 的信息与效率,避免师生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启发式教学才能得以实施和发展。 精讲多练必须以备好课为基础,不要纸上谈兵,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 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教师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那么,在有限的时间 内,学生就很难成功地接收这些知识信息。 在备课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搜集并演算大量的习题,仅限于教材上的习题是不够 的,教师不仅演算一般性的习题,还要演算一些偏难性题 ,当然这些题不一定都给学生做,因为教师在演算的过程 中,可以发现问题做到事前有所准备,还可以对习题进行 分类 ,做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与因材施教。

如果忽略备课,数学课就不能做到精讲多练,课堂上将出现教师随心所欲成分的讲授,教学内容超纲过量,习题演练也不顺畅,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 的,这样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 ,只能靠 补课和加大作业量来弥补,这无疑是加重了师生的负担 ,并形成恶性循环。 课堂上合理地分 配时间,教师绝不能多讲,教师讲多了,学生没有练习的时间,是不能巩固所学知识 的。教师讲授要做到重点突出 ,条理 清晰,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而不是和盘托出。讲是为了练打基础的,但精讲和少讲不能同等 ,精讲是少讲的升华,精讲是要用精练和语言讲清教材知识的精华,让学 生在较短的时间 内了解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重点,如果教师只顾省时间,而没有把知识讲明白,那么,学生 的练习是无法练明白 的。

在学生练习上要避免搞“疲劳战术”,但学生还是要做练习的。这是困为,掌握数学知识是离不开做题 的,熟能生巧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练习 ,要给学生锻炼机会 。

关于初二下册数学菱形正方形矩形的应用题

201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150套)专题三十四 矩形、菱形、正方形

一、选择题 1.(2010江苏苏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DE⊥AB,,BE=2,则tan∠DBE的值是 A. B.2 C. D. 【答案】B 2.(2010湖南怀化)如图2,在菱形ABCD中, 对角线AC=4,∠BAD=120°, 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 A.20B.18 C.16D.15 【答案】C 3.(2010安徽芜湖)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利用矩形性质解题 初中数学利用矩形性质解题 矩形有两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利用这两个性质可以解决许多的几何计算与几何证明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一、求角度 例1. 如图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DE平分∠ADC交BC于E,∠BDE=15°。求∠COD与∠COE的度数。 分析:要求∠COD与∠COE的度数,由矩形的图形特征及题设条件易知△COD是等边三角形,△C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E=CO,则。 解:在矩形ABCD中,∵DE平分∠ADC, ∴∠ 九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知识精讲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 平行四边形 2. 梯形 3. 矩形 二. 教学目标: 1. 熟练的掌握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相关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并灵活应用到具体问题当中。 2. 进一步掌握几何题的证明方法,发展同学们的推理论证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并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推理意识。 难点:证明过程与推理过程的严密性。 四. 课堂教学 [知识要点] 1. 主要概念: 三角形的中位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知识精讲 初二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 掌握菱形的概念,知道菱形与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 2. 分清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方法. 3. 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知识要点: 1. 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 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

(4)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第3-5节菱形 矩形、正方形 梯形同步练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70分钟) 练习

(一)

一、选择题 1. 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相等 B. 对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线相等 2. 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 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 3. 菱形的周长为100cm,一条对角线长为14cm,它的面积是( ) A. 168cm2 B. 336cm2 C 八年级数学周末练习5(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二数学周末练习5(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基础性测试题 1.如图,矩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点处。若∠BAF=58°,则∠DAE等于( ) A.29° B.32° C.16° D.11° 2.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是 ( )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3.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正方形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正方形同步练习 冀教版 (答题时间:70分钟) 一. 选择题 1.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一组邻边相等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四边都相等,四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特征是() A. 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B. 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C.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D. 两条对角线分别平分每一组对角 3.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八年级数学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知识精讲 初二数学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华东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20.2 矩形的判定 20.3 菱形的判定 20.4 正方形的判定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⑴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⑵探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 ⑶熟练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论证和计算; ⑷感受基本图形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2. 难点: ⑴探索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⑵熟练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三. 知识梳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正方形 知识精讲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正方形 冀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正方形 了解正方形的概念、特征和识别方法,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灵活运用正方形的特征与识别方法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

二、知识要点: 1. 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①正方形各边的性质:四条边相...

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精讲, 就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与课本为依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和内在联系, 研究教学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要做到精讲, 教师必须首先熟悉大纲、课本和学生, 明确教学目的, 这是搞好精讲的前提。抓住关键和重点, 讲得轻重适当。了解学生, 就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秉赋爱好和文化程度的差异, 做到有的放矢, 难易适度,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拨。 教学时间有限, 而知识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明确牢固, 就必须精讲 精讲多练,向课堂要质量,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途经。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住了重点和关键,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下为关联文档: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典故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语出]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

考试行测指导:常考易错成语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求高考常考字形字形及成语字形1.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力更生 寅吃卯粮 画地为牢 B.各行其事 适得其反 徇私舞弊C.淋漓尽至 叠床架屋 响彻云霄 D.信口开河 要言不繁 振振有辞2.下列字形没...

给我高考语文常考读音字形易错用的成语越全越好可三个板块分开给高考语文易错字词 息列索落(luō)塞(sè)责 稼(jià))穑(sè) 觊(jì)觎(yú) 江皋(gāo)) 皴(cūn)裂 掎(jǐ)角之势 犄(jī)角 风光旖(yǐ)旎(nǐ) 倒嚼(dǎo jiào) 螳臂当(dāng)车 创(chuāng)伤 予以重...

语文常考词组成语以及意思1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 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 目无全牛:比...

高考常考成语最少200个有释义谢谢(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

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中考文常 作者 作品 出自 国籍/朝代 作者评价 朱自清 《春》 —— 现代 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高考常考成语解释用法及例句花好月圆 是描写风景的成语 花好月圆 huā hǎo yuè yuán 【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

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