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回古代诗人简介]李回,字昭度,宗室郇王祎之后。父如仙。回本名躔,以避武宗庙讳。长庆初,进士擢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释褐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得监察御史。入为京兆府户曹,转司录参军。合朝为正补阙...+阅读
古代时候,除了涌现大量医方外,还有人编著成了系统的本草学著作,其中最的是《本草经》。“本草”二字最早见于《汉书》。《汉书· 郊祀志》曾提到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诏罢……候神方士使者付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这说明“本草”这一名称在公元前一世纪或稍前就已出现了,仅被汉成帝一次召见的本草学家就有七十余人。
顾名思义,“本草”是以植物性药物为主的生药学,但本草书中也还有不少动物性和矿物性的药物。《本草经》就是总结了前代人药物学知识由集体编成的一部系统的专著。它的成书历程持续很长的时间,中间不断地被丰富与增补,最后完成大约是在公元前后一百年间,其中载有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药46种,是现在所知的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在《本草经》记录的内容中,矿物药中有铁、石硫黄、汞、代赭石(赤铁矿)、铅丹、消石、石灰、磁石、石胆、蓬砂、矾(樊)石、朴消、云母、紫石英等,在动物性药中有阿胶、麝香、牛黄等,植物性药中有五味子、干漆、附子(含乌头碱)、紫草(含紫染料)等。此书曾一度散佚,现传本是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下来的,大体上保持了原书的基本面目。其所以称之为“经”,就是因为它和《内经》一样,是我国医药学的经典著作。在此后的二千多年来,在《本草经》的基础上,先后在我国出现了一百多种本草学著作,形成中国药物学的一股巨流。
《本草经》中对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变化和性质作过一些正确的叙述。例如,书中指出“丹砂……能化为汞”,就是说丹砂(HgS)在加热时能分解成汞。又说“水银……主疥瘘痂白秃……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原为丹”,说的是汞能和一些金属生成汞齐,当将汞加热后能起缓慢氧化作用生成氧化汞。这里提到用水银治疗疥疮,是个有价值的临床经验,比其他国家都早。书中还提到“空青……能化铜铁(铅)锡作金”,“曾青……能化金铜”,“石胆……能化铁为铜”,这都讲的是化学上的置换反应。石胆、空青、曾青这些铜盐溶液遇铁后,能发生置换,产生出金属铜。后来的水法冶金技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草经》的这些记载,与西汉的《淮南万毕术》有关“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相符。在两千年前就有这样的记载,是世界上少见的。又如书中还指出“朴消……能化七十二种石”。按朴消在较高温度下确能熔融很多硅酸盐岩石,故有“能化七十二种石”之说。此外,书中还提到“葡萄……能作酒”,这是我国酿造葡萄酒的一条重要史料。显然,《本草经》里的这些化学知识,是与当时手工业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李绅古代诗人简介李绅(772—846)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
李日华古代诗人简介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宋元南戏中已有《张珙西厢记》(或称《崔莺莺西厢记...
李好古古代诗人简介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
李晔古代诗人简介历史上的唐昭宗李晔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
李格非古代诗人简介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
李梦阳古代诗人简介李梦阳(1473~1530) 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出身寒微。曾祖父赘于王氏,父恢复李姓。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因连丧父母,在家守制...
李绛古代诗人简介李绛,字深之,唐代赞皇人。擢进士,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元和六年(811年)人阁拜相,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与权贵有隙,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
林藻古代诗人简介[唐](约公元八o五年前后在世)字纬乾,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顺宗永贞中前后在世。少负奇志,乃与刻意文学。闽人云“欧阳独步、藻蕴横行”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登进士第,试...
李商隐古代诗人简介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