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在品德教育中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09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对幼儿爱心培养,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导读: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阅读

彭海英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情感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的品德教育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良好个性是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影响。我们认为,小班阶段的品德教育应着重从萌发幼儿爱的情感入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社会性是指由于个体参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主要包括对家庭、幼儿园、家乡和祖国的爱,对周围社会生活的关注,对他人的尊敬、友好、同情、关心等。小班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阶段是他们生活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不少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懂得怎样去爱周围的人。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品德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幼儿品德形成中知、情、意、行的教育过程,却忽略对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环境,评价等教育要素,还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幼儿的主体性还认识不够,这些都不利个幼儿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和谐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克服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我们的研究旨在寻找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大课题的指导下,探索小班阶段的品德教育,优化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环境、评价及教师与幼儿等要素,使之得到合理优化,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实验对象和方法:

(一)实验对象:小班幼儿32人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1、运用典型教育活动与迁移的作用,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扩大对社会性情感的培养。

我们的实验在确定了幼儿的发展目标后,从选择有效的达到目标的典型教育内容与活动入手,使之迁移、延伸更广的教育内容。而典型教育活动的选择是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效性,从典型活动而迁移的内容与活动都是围绕一个目标而发展的,它能使我们的教育更深入、更细致,使目标更进一步地得到落实。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迁移能力,能使幼儿举一反三,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我们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一味地“教”,幼儿只要认真的“学”的做法,从实际出发针对小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引导幼儿通过典型活动的教育作用,大胆地在活动中延伸其教育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去想、去做,在观察、谈活、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去体验周围人们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如:在进行“爱家庭”的教育中,我们选择了幼儿最亲近、最喜欢的“妈妈”作为典型内容,以典型活动“妈妈真爱我”为主线,让幼儿说说“还有谁也爱我”而迁移到爸爸及家里长辈对自己的爱。从“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迁移到我是爸爸、

婆婆、爷爷的小帮手,当幼儿认识、体验到家里亲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自然而然地萌发出自己对家里亲人的爱。由此,当幼儿在认识周围社会生活中的警察、司机、医生时,幼儿爱的情感也会油然而生,

2、发挥情感教育的效应,让幼儿在体验爱的愉悦中产生良好的动机和情感。

在幼儿的发展中,情感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情感占优势,品德教育应多从情感入手,首先激发情感,逐步赋予认识。我们的教育主要通过让幼儿看情景表演、观察、参观、图片介绍等,感受自己生活中父母、老师和周围人对自己的爱,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懂得大家都喜欢我,都爱我。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孩子时,总是以爱心、关心和耐心去亲近他们、教育他们,像妈妈一样地与他们相处,让幼儿产生一种安全感,我们常用游戏的口吻与幼儿保持更亲近的关系,时常以“妈妈”的口吻与“娃娃”一起游戏活动,以妈妈的情感爱孩子,让幼儿逐步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当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时,也就激发起幼儿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也就愿意和老师在一起,愿意上幼儿园,萌发出爱的情感动机。

3、创设幼儿生活的和谐环境,让幼儿在交往中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

幼儿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为让幼儿有一个充满爱的氛围,我们从家园配合做起,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到本班幼儿的家庭情况,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及教育子女的方法等,针对本班40%左右的家庭不能经常与孩子相处,或是不美满家庭的情况,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方法及“建立一个温馨家庭”的经验,经常与个别家庭取得联系以及召开家长会等,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多抽些时间与孩子相处。同时,让幼儿感到幼儿园周围的人也像家里的人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在结合认识“医生”时,幼儿园医生婆婆给生病的小朋友喂药,亲切的问候,细心地看病,让幼儿体验到了幼儿园的医生婆婆象家里的婆婆一样好。这样,和谐的环境,使幼儿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情感也会随着与周围人的交往中逐步得到发展。

4、利用幼儿行为评价的手段,让幼儿在提高认识中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小班幼儿在与周围社会生活的人们交往中,对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还不能正确分辩,只有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才能逐步从最初浅的道德认识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我们在品德教育中,既重视有目的地进行行为评价,又注重加强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利用幼儿的行为表现,让大家都来评“谁是乖娃娃”、“谁不乖”,并启发、引导幼儿指出乖与不乖行为表现的原因及后果,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良好行为用语,如:“大家一起玩”、“我们是好朋友”、“对不起”等等,让幼儿学会用这些用语进行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评价。另一方面,我们又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行为评价,不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对幼儿的行为评价以“乖娃娃”园地,鼓励有进步、关心幼儿园、帮助同伴以及帮爸爸、妈妈做好事的孩子,并在标有孩子相片的花朵上贴一颗五星表示鼓励,当幼儿看见自己和同伴的花朵上有了金光闪闪的五星时,也会学他们的样把玩具拿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帮妈妈做事、给同伴擦眼泪等等。良好的行为也就在粗浅的道德认识中得以形成。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我们的实验在结合大课题“幼儿素质发展评价”的德育内容中,把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着重从爱幼儿园、爱家庭、行为习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测查与评价。

我们实验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

从实验前的达标率42.88%,逐步增长到72.4%,最后达到了97.76%,这表明,我们采用典型教育活动而展开的系列迁移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品德教育中的教育方法、途径、评价等要素的优化是可行的。

从三次评价的分数看,实验前的平均得分为10.72分,这主要是在入园后2—3周中进行的评价,在学期结束前评价的平均得分为l8.1分,而实验后全班幼儿的平均得分达到了24.44分(满分为25分),可见,幼儿在社会性情感方面,是在逐步得到发展的,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较为显著的是“喜欢幼儿园”、“喜欢家里的人”方面,达标率为l00%,这是幼儿爱的情感的萌芽,也是幼儿在提高了道德认识上,对社会性情感的升华。据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都喜欢上幼儿园,有的不管生病、下雨,连星期天也嚷着要到幼儿园去,在家里也变得有礼貌、懂事了。从幼儿的“品德行为”中可以看出,“喜欢做的事”方面幼儿的进步最显著,从平均得分为0.21逐步增加到1.6至2.94分(满分为3分)、这也是幼儿爱幼儿园,爱家庭较为突出的行为表现,小班幼儿年龄虽小,但好奇心强,好模仿,他们知道为幼儿园做好事,为父母、长辈做好事是乖孩子应该做的,都愿争着做好事。同时,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个性强,他们还不能较好地遵守幼儿园的常规,与同伴游戏时.也时常出现争枪玩具的现象,但随着年龄沟增长,坚持正确引导,这部分幼儿是会很快得到转变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通过乡情教育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江苏省南通市银花苑幼儿园 秦丽萍 走出幼儿园,走入南通,是课题研究的一大特点,儿童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通过乡情教育使发展中的儿童与其所在的发展着...

学龄前儿童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会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的过...

幼儿园大班社会性主题活动“这里是我家”主题 大班有个活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小朋友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对"城市老鼠好还是乡村老鼠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表现都很出色,难分上下。可在最后一个游戏环节里,班里的...

幼儿园社会性主题活动设计初探摘要: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元旦教案社会性主题活动“欢度元旦”主题 元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举国上下,喜气洋洋,欢度元旦。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加深对元旦的认识和了解,体验元旦的喜庆气氛,特设置“欢度...

利用多媒体开展幼儿园大班社会性活动【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开始应用于教学中,现如今,幼儿园也开始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此,笔者通过自身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教学的幼儿活动,进行简要分析,以“小鸟和长颈鹿...

情境巧妙设计,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 情境教学法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中班幼儿...

运用榜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文献综述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王佳瑶,榜样教育,从古代一直发展到现在,并不断完善发展着。古代有孟母三迁,不仅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为给孟子找一个的榜样。到20世纪50年...

在活动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为探索在新形势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园承担了《在活动区活动中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