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小儿暑热症中医有高招]高温、空调、冷饮……几大致病因素让孩子们不得安生。从各大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夏季感冒、孩子胃口不开等是最近的常见病。“虽说退烧药等是感冒发烧常用药,但孩子最好还是平...+阅读
不少小儿患上霰粒肿,本来可爱的摸样就显得有些难看了。妈妈们不妨试一下中医调理,以下是医生专家的介绍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
两岁的小圆圆眼皮上长了多个红色的小疙瘩,使得本来很可爱的小女孩显得有些难看。“这是典型的霰粒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黄仲委问诊发现,其实她之前已在麻醉的状态下做过一次手术刮除,可过了一段时间,原来长小疙瘩的眼皮附近又长出新的疙瘩来。虽经用药,还是控制不住复发的倾向。
“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眼病,又称睑板腺囊肿,是因眼睑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患者以儿童和年轻女子居多。”黄仲委提醒说,对于初次发作的、小的霰粒肿,就不应掉以轻心,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滴眼水、涂眼膏、服药等。对于包块较大的霰粒肿,如果滴药、服药治疗无效,则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尽管霰粒肿不是大病,但临床上不少儿童罹患后极易反复发作,常让家长为之烦恼。”黄仲委建议,有复发性或多发性霰粒肿倾向的患儿,手术后 1
2个月还要到眼科复诊,多数患儿仍需局部使用抗炎药,如氧佛沙星类眼药水、鱼腥草眼药水、熊胆眼药水等。要经常检查眼睑,争取霰粒肿在结膜面阶段解决,减少出现皮肤破溃需要全麻手术的可能。另外,家长要督促患儿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改掉用脏手揉眼等坏习惯。
每天可帮孩子做1
2次睑板腺的揉摩。揉摩时,可用手指捏起眼皮,上下牵拉揉捏,也可以用手指同时捏住上下眼皮按压和揉捏,目的是挤压清除睑板腺口阻塞的分泌物、减轻阻塞,但注意手法要轻巧。如果发现睑缘有小泡泡,可到眼科用针挑穿而引流。
在防复发方面,黄仲委支招称,除了注意日常的饮食调节之外,也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尝试中医治疗和调理:
饮食调节:家长首先要矫正患儿偏食的坏毛病,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不吃油腻油炸、易上火的食物。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等。
中医调治:霰粒肿被中医称为胞生痰核,多数与脾胃湿热、肝胃不和或脾虚痰湿积聚有关。患这类眼病的少儿往往兼有偏食、心情烦躁、食欲不振、舌苔厚、大便秘结或溏烂等相关症状。中医在用药治疗上,可通过辨证,以和胃消积滞、健脾化痰湿来给孩子进行全身的体质调理。
可尝试用以下中药方(小儿用量):薏苡仁10克、芡实10克、五爪龙10克、山楂5克、麦芽10克、神曲3克。
服法:每周服2
3剂,连续服三周。
提醒:如果眼皮较红,有眼屎的孩子,可考虑添加夏枯草5克、野菊花10克、连翘5克,或直接到眼科就诊。
以下为关联文档:
防治小儿毛支中医有高招如果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每年发作3次以上,家长应高度警惕哮喘的存在。许多毛支患儿在用了几个月的抗生素后,仍然咳个不停,让许多父母揪心不已。儿科专家支招——中药清痰让小儿...
中医关于呼吸道疾病的见解秋冬季节是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患者是发了治,治了发,反反复复,痛苦不堪。记者获悉湖南省名中医、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芳善治肺系疾病...
中医攻克小儿久咳不愈冬日里是各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节,小儿咳嗽给家长带来无尽的烦恼,治疗咳嗽的药物铺天盖地,可就是难止孩子的咳嗽,爸爸妈妈的心让孩子的咳声揪得紧紧的,药疗、食疗、理疗、雾化治...
中医治疗腮腺炎单方验方和外治法单方验方: 1.夏枯草30克,水煎代茶饮。 2.金银花、板兰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天。 3.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天。 4.生石膏50克,黄芩、连翘、夏...
小儿尿床的中医疗法绝大多数小儿在2岁以后能自行控制排尿,即使是夜晚熟睡之后,也能够醒来告诉妈妈“我要撒尿”。但是,也有一些小儿在夜里不能控制排尿,甚至天天尿床。医学上将5岁或5岁以上小儿出...
中医治疗腮腺炎的针灸疗法针灸疗法: 1. 风热上扰证: 取穴:翳风TE17、颊车ST6、合谷LI4、外关TE5、风池GB20。 配穴:咽红肿痛者,配少商LU11、商阳LI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2. 邪毒炽盛证: 取穴:大椎GV14、...
防治手足口病的中医配方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预防方 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惊厥发作之时,急...
荨麻疹中医疗法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瘙痒,抓后皮肤迅即发生大小不等之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骤起骤消,甚至累及粘膜,出现腹痛、腹泻、喉头水肿之症状。临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