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怎么办]儿子现在5岁4个月,最让我头疼的是他每天晚上要尿床,这种情况已经有两年了,是不是他习惯了啊,因为他白天从不发生这种情况,去看过儿科,医生说还小,没给我任何帮助,我可真是被他折腾的...+阅读
前言:遗尿也就是人民常说的“尿床”,遗尿症是儿童学龄前幼儿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症状对孩子和家庭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危害,不仅增加了母亲的家务活,甚至还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同龄人之间受到嘲笑等等,那么对于孩子的遗尿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
“尿床”的五大原因
目前认为引起遗尿的常见原因有:抗利尿激素昼夜分泌节律异常、膀胱功能紊乱、睡眠过深、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排尿习惯训练不良等。
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异常
通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分泌白天低、夜间高,尿量随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部分遗尿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去昼夜节律性,无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较低,以致夜间尿量多,膀胱在夜间易被尿液充满,从而不自觉地激发排尿反射,产生遗尿。
膀胱功能紊乱
主要是指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括约肌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因此导致患儿出现遗尿。文献报道,相当一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遗尿症患儿,其功能性膀胱容量明显减少。
睡眠过深
遗尿患儿往往夜间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也常常还是迷迷糊糊的,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相对比较困难,而导致尿床。
遗传因素
在香港的调查研究发现,遗尿症患儿有阳性家族史者为28%。此外,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这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心理因素及排尿习惯不良
部分患儿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出现尿床后常常受到家长的责备,甚至打骂,精神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晚睡前总过度担心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使遗尿经久不愈,此外,家庭变故、家长与孩子长期分离、黑夜恐惧、受惊等均可导致儿童遗尿。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因素还可使少数患儿的遗尿逐渐形成顽固的习惯,甚至成年后仍无法改变。
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或者家长训练排尿的方法不对,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孩子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排尿,也没有看看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种情况下,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无法形成条件反射,容易尿床。
联合治疗实现治疗孩子的遗尿症
对遗尿患儿进行诊治及鉴别的常用检查方法,多为尿常规、肾功能、血糖、双肾、输尿管和膀胱B超、腰骶椎X线平片等。目前,尿流率结合肌电图检查是一种比较新颖并且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客观反应下尿路的排尿过程,是尿动力学检查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非侵入操作、患儿无痛苦、易于为儿童接受的特点,尿流率被作为尿动力学检查的初步检查,已在儿童遗尿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治疗遗尿患儿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行为治疗、心理辅导及教育训练等,国际上大多提倡联合治疗,这样的治疗起效快、治疗效果稳定、不易复发。
药物治疗
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孩子病情得到缓解,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疗效较肯定的是醋酸去氨加压素。该药在20世纪90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已成为国际上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主流药物,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等优点。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
(1)对肾脏的作用:能浓缩尿液,减少尿液量和血管内压力,使膀胱颈部下降,逼尿肌收缩减少,遗尿症减轻;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能提高短期记忆力,推测其能使唤醒系统更为警觉,对来自膀胱的信号更为敏感,对遗尿患儿有唤醒的作用。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尿液的正常排出有赖于三焦与膀胱的气化作用。通过中药口服调理脏腑功能,有效地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增强“警戒点”的功能,增强其与植物神经及周围神经的联系,使其功能协调。
行为治疗
尿湿报警器简便经济,复发者较少,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但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起效,有些家长由于不能忍受其噪音而放弃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这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基于生物反馈的原理,即将人体不能被察觉的生物信号通过一定的仪器转化成可以被感知的信号反馈到人体,使我们对其有所认识,并学习去控制某些行为,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生物反馈治疗不存在副作用,也比较复合人体生理状态,是治疗遗尿症理想的方法之一。
在医生与家长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家长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尝试各种办法来克服遗尿问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能太着急,更不能责骂和歧视孩子,不要惩罚孩子,或让他们为尿床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家长不妨换位想想:孩子其实也不想尿床,尿了床又很难为情,此时家长的责备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极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产生不愿意与其它小朋友交往等问题。而这些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身高发育水平,从而进一步引发抑郁、自闭、焦虑、多疑等精神心理障碍。
【温馨提示】
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饭或睡前3小时尽量让患儿少喝水及饮料,尤其不能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类的饮料。此外,要帮助孩子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临睡前要注意避免进行剧烈活动,不宜过分兴奋,而睡前给孩子洗个澡,既可释放紧张情绪,又可让孩子舒适入睡。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在强调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保证患儿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与生活质量有关的不仅仅是疾病的表现,还包括患儿每天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情绪。遗尿症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对患儿形成完整的人格极为不利,对遗尿症患儿进行药物和行为心理干预的联合治疗,可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改善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孩子应该要求父母做些什么在教育问题上,孩子该怎样要求父母.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
要想成为好父母,必须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做为家长,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也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育方法。但读完《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深感震撼:自己的很多方法都是欠妥甚至是错...
孩子孤独症,父母怎么办目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也很常见,最痛苦的应该是当爸当妈的。但是孩子患了孤独症时,父母千万不要悲伤,首先应该是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自己先要走出绝望、后悔、内疚等不良情绪,才能够...
是父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里有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全家人的心愿。可在心愿满足的同时,心病又来了,家有宝宝的父母现在开始崇尚这样一句话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小小的宝宝...
好父母做了坏榜样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
养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自己应该做好的事,不能抱怨上一老人不带孩子,从法律层面来说,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从家庭伦理道德上来说,老人与孩子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老人不帮忙带孩子可以,但是当有天老人要人伺候的时...
父母要扮演好自己参与的角色吃完午饭,带孩子们出去散步,走到综合楼楼下时,我听萌萌对旁边的孩子说你敢从这个楼上跳下来吗?旁边的文文说,敢啊,为什么不敢!接着旁边又有几个孩子加入到这个话题中来,有的说我可以...
父母惯出来的4个坏习惯宝宝坏习惯宝宝很健康,可就是不爱吃东西,经常要大人追着喂。为什么? 1.婴儿时期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没有给宝宝适宜的的锻炼,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今天吃完中午饭,带孩子在散步时。张崴邺小朋友摇头晃脑的学着古人的样子嘴里还边嘟囔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嘿,这小家伙,肯定是想起了那天广饶的张翠老师来执教的古诗欣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