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与五味

05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中药学: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疾病有热证和寒证之分,一般说来,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药,如寒性的黄连、黄柏、大黄能清热、降火、解毒。能够治疗寒证的大多属...+阅读

[编辑本段]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编辑本段]五味 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一般止汗、止咳、止泻、固精药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泻痢、遗精、遗尿等证。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

中药有四气五味

你好:你所问道的发酸的汤药是对什么症状,这个范围太大不好给你回答,因为同味的药物尚有四气的不同,气或味只表示药物的某一方面的性能。因此,必须把药物的气、味结合起来看,才能得出完整的概念。

再者说你问的汤药不会是只要一味药熬的吧?我想你所说的发酸的汤药只是你闻到汤药有酸味吧?有一些中药在炮制时是用醋炮制的,熬出来的药闻起来就是酸的。主要是要看整体的药物的配伍组合是对什么症状的。

中药的四气又称四性,就是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就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酸味:能收敛固涩,多用于治疗遗精、盗汗、遗尿、久泻、脱肛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能涩精敛汗,五倍子、石榴皮能涩肠止泻。

味的概念是表示药物性能的标志之一,而不仅表示真实的滋味。

药物的四气和五味是什么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酸: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有渗湿、利尿作用。

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如同属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或偏于清肺热,或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如同一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因此,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作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这种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

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证;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证;心经病变,每见神昏、心悸等证。我们根据药物的疗效,与病机和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可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喘咳,归肺经;全蝎能定抽搐,归肝经;朱砂能安神,归心经等。这说明归经的理论,是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性、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能,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能有的属寒,有的属热,有的属虚,的属实。所以,不可只注意归经,而将能归该经的药物不加区别地应用。同归一经的药物,其作用有温、清、补、泻的不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能归肺经,可是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则能温肺寒,百合补肺虚,而葶苈子则泻肺实,如此等等。

归其他脏腑、经络的药物,也是这样。可见,将中药的多种性能结合起来,以之指导中药的应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必须了...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中药刨制—五味子炮制「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

我想知道五味子是什么五味子,因其果实有甘、酸、辛、苦、咸五种滋味而得名,有南北之分。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北五味子别名山花椒,为木兰科多...

五味子是什么植物的果实五味子(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吊榴等,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五味子是吃什么的?有什么作用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拉丁名为FructusSchisandraeChinensis)的果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株...

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学说对食疗有什么指导意义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学说对指导食疗药膳配方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由于食疗药膳所用的药物与食物,都各有气和味的偏性。所以,气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素问•宣明五气...

列举食物的四性五味归经1、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 《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认为,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性寒或性凉,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则大多性温或性热。同样的道理,热性或温...

什麽是食物的四性与五味四性:即是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即为平性。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药材多具有温里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 五味:即是通称的辛、...

请问五味子是什么东西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五味子 落叶木质滕本,皮红褐色,呈小块状薄片剥裂,密布圆形凸出皮孔,内皮黄绿色。果实为聚合浆果,熟后红色,近球形,果在8月中旬至9...

食物的五味是什么食物的五味是什么,中医中食物的五味:中医将食物大致分为五类:酸、苦、甘、辛和咸。中医专家指出,预防高血压,在选择食物上要注意五味的合理搭配。大量外地人口涌入广东,也把全国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