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容闳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既因为他是中国近代赴海外留学第一人,也因为他是中国人留学事业的拓荒者。
容闳(一八二八年至一九一二年),字纯甫,生于香山县南屏镇(今属广东省珠海市)。容闳家境贫穷,父亲到澳门打工,看到英国传教士开办的澳门马礼逊学堂管吃管住不要钱,便让儿子去读书。这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一所洋学堂,容闳在学堂读了六年书,读《圣经》,学英语,也学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知识。当时的校长是美国人,叫赛缪尔.布朗,毕业于耶鲁大学。
一八四七年,布朗离职返国,想带几个学生去美国完成学业,香港的基督教会的传教士会为每人提供两年的留学经费。容闳第一个站起来提出申请,他的同学黄胜、黄宽也站了起来。于是,好心的布朗夫妇就带著他们到美国深造。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帮助下进了马塞诸塞州的孟松学校。黄胜一年后因病回国,侍奉寡母。两年后,黄宽从孟松学校毕业,听从教会的安排,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从事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容闳一八五○年考进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美国留学生。他在学校品学兼优,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容闳为同学们办过伙食,后来,他又获得耶鲁大学兄弟会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得以半工半读完成四年学业。一八五四年,容闳学成归国。
他凭自身的经验,认为要“以西方之学术灌溉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为此,他立志要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容闳毕业回国后,先后在香港高等法院和上海海关当过翻译,也曾在宝顺洋行经营丝绸和茶叶。一八六三年,他向曾国藩建议创办机器厂,并曾受委托赴美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局。一八六五年作为江南制造局计划之一,他建议派学生出国留学。一八七○年他又向曾国藩进言,终于在是年冬,清政府批准了容闳的派遣留学生计划,从一八七二年到一八七五年,派遣一百二十人出洋留学,每年派遣三十人。学员年龄规定由十二至十五岁,需体格健康,懂中西文字,有殷实担保,留学时间规定为十五年。
一八七二年七月,容闳组织的第一批留学生由广东吴川人陈兰彬监督率领赴美,容闳自己先到美国准备。三十名学子,一律长袍马褂,瓜皮帽,仪态端庄。当他们到达美国哈特福德市时,全城轰动。中国留学史大幕由此开启。在美国,这些年纪未到十五岁的学童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学习成绩优良。
容闳一八七○年被命为“幼童出洋肄业局”副委员,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此后长期驻美,专管留美学生事务,一八七五年,并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一八八一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