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宗敬三闯上海滩 1873年,荣氏三十世之荣宗敬,出生于无锡锡山梁渠。后来,14岁的荣宗敬和当年父亲一样一肩行李来到上海滩,从一介学徒做起,三十几年间和他的弟弟荣德生(即荣毅仁之父)一起,创办了21家棉纺、面粉企业。然而,通向“豪门”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激流险滩。 甫到上海,荣宗敬先在一家铁锚厂当学徒。学徒生涯谈何容易,起早贪黑,终日劳作,技术难以学到,力气活则干也干不完。
很不幸,不到半年时间,荣宗敬竟大病一场,得了伤寒症。其母得知后赶到上海,雇船把他接回家,延医把脉,精心调治,几个月后,总算把病治好了。这是荣宗敬“出师”上海滩的第一次受挫。 第二年3月病情稳定之后,荣宗敬求胜、进取的欲望又膨胀了起来,又回上海,继续他的学徒生涯。这回进的是一家钱庄———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
好歹忍气吞声吃完三年“萝卜干饭”,他进入“森泰蓉”(专营汇兑业务的钱庄)当跑街,负责无锡、江阴、宜兴三地的汇兑收解业务。这期间,荣宗敬看明白了———原来上海这个花花世界的“齿轮”,全靠金融来“润滑”呀!出徒的前一年,他把弟弟荣德生从乡下带了出来,送入通顺钱庄当学徒。 孰料好景不长,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荣宗敬所在的森泰蓉钱庄因在天津有大批存货,损失颇巨,年终宣布倒闭,荣宗敬只好再回无锡老家。
这是他在上海滩的第二次受挫。 俗话说“祸不单行”,正当荣宗敬在家发愁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弟弟荣德生也失业回家来了,爷仨一起在家赋闲,自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们和朋友合计来合计去,觉得与其给人家打工,户子就抵押出去,取得抵押贷款后再办第二家;第二家厂建成后再抵押出去,再取得贷款……如此“滚雪球”,企业就不断地壮大。
荣家在三十几年中,就像长了翅膀,接连办起了21家工厂,且都关系国计民生的“吃”与“穿”。荣宗敬曾豪气万丈地说:“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可弟弟荣德生对他这种“借钱办厂”的做法始终心存疑虑,万一出现什么岔子,资金“兜不转”可怎么办?不幸的是这种局面居然真的出现了。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影响中国,各国纷纷向外倾销剩余产品。
国内棉纱业在外国洋行的操纵下,形成了花贵纱贱,越生产越亏本的局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市场失去,最后竟出现了债户上门讨债、坐堂不走的局面。 荣宗敬写信给南京国民政府,请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可是石沉大海。原先碰到难题,还可以向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借钱,1934年春天,这两家原先最“铁”的银行也不肯再贷款了。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荣宗敬派他的侄子荣伟仁连夜去无锡,向荣德生搬救兵。第二天凌晨四点,荣德生父子携大笔有价证券到上海,与中国银行经理宋汉章商量抵押贷款,再加上部分工厂的固定资产,以600万作担保,方才贷得500万元款子,算是应付了燃眉之急。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荣家申新系统的7个工厂一度被迫全部停产,企业亏损日深。
抗战全面爆发后,荣家的工厂在战火中惨遭焚毁,损失巨大。更要命的是日本人通过汉奸胁迫荣宗敬出任伪职。 1938年1月4日深夜,荣宗敬从后门出走,乘上一位英国朋友的轿车疾驰黄浦江边,登上一艘加拿大轮船,悄悄驶往香港。 在港期间,荣宗敬突患肺炎,国难家愁使他心情忧虑,寝食不安,病情一天天加重,不幸于2月9日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走完了他艰苦创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