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健康成长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感冒

04月08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中医治疗表寒肺热型感冒]表寒肺热感冒的论治法则为解表散寒,清宣肺热。本证的主治方剂选用如下:(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本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组成。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生石膏辛寒清泄肺热,二药相...+阅读

秋季来临,很多人由于不注意保暖,出现了感冒的情况,又不知道该怎么治疗?其实,观体质看症状,中医防治感冒有招。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感冒? 从内因来讲,内因主要指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称为“正气”。《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正气虚弱、防御能力低下情况下,才会因外邪侵袭而引起感冒发病。下面从预防感冒和治疗感冒两个方面具体讲解如何用中医防治感冒。 如果已患上感冒,中医如何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感冒性质决定采用哪些中药或中成药。 1. 风寒感冒 症状表现:身体发冷较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身重、流冲剂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就要选择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药。

感冒用药:小柴胡颗粒,荆防败毒散(颗粒),葛根散颗粒,参苏感冒片。 2. 风热感冒 症状表现: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痛,鼻流粘涕或黄涕,咽喉疼痛,咳嗽吐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就要选择清凉解表药。 感冒用药:桑菊感冒片(冲剂)、银翘感冒片(丸或冲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柴银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知道了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感冒,从内因来讲,内因主要指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称为“正气”。

请高手谈谈感冒在中医中的详细辨证施治

感冒是以感受风邪所致的一种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特征。病情有轻、有重,轻者一般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所称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感冒的发生,为外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所致。 外邪这中,以风邪为主,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的季节,往往挟时气而入侵,如春季这温,夏季之暑,秋季之燥,冬季之寒,霉雨季节之温。但若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非时之气挟时行病毒伤人,则不限于季节性,且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至于外邪侵入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健在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如生活起居失常,冷暖不调,或过度疲劳,或肺系素有不足,致肺卫功能失常,卫外不固,则易为外邪所客,尤其在素体偏弱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则更易感受外邪而发病。但若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超越机体适应能力,即可引起发病。此外与体质的差异也有密切关系,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邪,痰湿偏胜者易受外湿。 由于上述原因,故证候表现各异,临证以风寒、风热两大类为多见,并有挟暑、挟湿、兼燥(温燥或凉燥)以及体虚感冒等不同证型。 [辨证施治]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临床表现,初起一般多见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声重、喉痒或痛,继则恶寒发热,身痛咳嗽。

病程约5-7天,一般伤风全身症状不重,时行感冒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疼痛,全身症状明显。由于感有轻重,体质有并异,四时六所有别,因此脉证表现又不尽相同。临证首当详辨寒、热。分清挟暑、挟湿,兼燥以及体质的不同,分别施治。现分述如下: 一·风寒 证候] 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甚则恶寒发热(寒重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恶寒甚脉浮紧。发热时可见脉浮数。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 葱鼓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头痛甚者加白芷、以散风寒而止头痛;鼻塞甚者,酌加苍耳子、辛夷宣肺通窍。若风寒挟湿,证见头用如裏,恶寒而身热不扬,肢体酸重者,可改用羌活胜湿汤以袪风散寒除温。

若证兼胸闷、泛恶、纳呆、苔白腻者,为兼内湿,宜加苍术、厚朴燥温醒脾。 若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形成外寒里热之证(又称“寒包火”证),表现出风寒束表之见证外,更兼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粘稠或黄白兼,舌尖边红,苔薄白或薄黄,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疏风宣肺,散寒清热。并根据寒、热偏重情况增减药物用量。如外寒较甚,可加大麻黄用量,或酌加荆芥、防风以增宣散之力,里热较甚者,可重用石膏、酌加板蓝根、黄芩、鱼腥草、芦根以增清热之力。 二、风热 [证候] 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胀痛,鼻塞涕浊,微渴欲饮,咽燥或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粘稠,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清宣肺热。[方药] 银翘散加减。 头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青葙子、苦丁茶清利头目;咳嗽有痰加浙贝母、前胡、杏仁宣肺止咳化痰;若痰稠黄加黄芩、瓜蒌皮、天竺黄、川贝母、知母以清化痰热;咽喉红肿疼痛者,去草荆芥、酌加板蓝根、马勃、射干、腊梅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咽;若见高热、恶寒、头痛、鼻干、心烦烦饮、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证,可加黄芩、石膏、知母以清热生津,使热退津回。

成药用羚羊感冒片疗效更佳。时行热毒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蚤休、贯众等增清热解毒之力。 三、暑湿 [证候]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 清暑袪湿解表。 [方药] 方用 新加香薷饮加减。 临证应根据暑热、湿邪偏盛情况于以加减。暑热偏甚者,可加鲜荷叶、鲜芦根、青蒿、黄连清解暑热;若湿邪偏重,湿困卫表,宜加藿香、佩兰、豆卷芳化透湿,里温偏重者,加苍术、白豆蔻、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四·秋燥 [证候] 发热恶寒,头痛、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苔薄白少津,脉浮为本证的基本特征。

凉燥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鼻干燥但不作渴,咳嗽少痰,舌质正常,脉浮不数;温燥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渴,咽干痛,干咳无痰,舌尖边红,脉浮数。 [治法] 辛润袪燥。 [方药] 凉燥用 杏苏散加减。温燥用桑杏汤加减。表闭较重者,可加薄荷辛凉透表;咽干红痛,可加银花、连翘、玄参、射干清润利咽,大便燥结者,加白蜜、麻仁清润通便。 五·阴虚感冒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 滋阴解表。 [方药] 加减葳蕤汤 若表证较重,可加荆芥、桑叶以疏风解表;心烦口渴较甚者,加栀子、竹叶、天花粉以清生津除烦...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孩子感冒发烧可尝试中医治疗一测二看三听观察危急情况佛山市中医院儿科莫珊主治医生介绍说,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有时它又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

中医如何治疗水痘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故水痘的治疗主要是预防继发感染和加强护理。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体温较高者可予退热剂,皮肤瘙痒甚者可口服抗...

小儿感冒分型号,注意合理用药感冒一般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若伴有兼证则为:感冒夹痰、感冒夹滞、感冒夹惊。 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怕风、有汗或无汗、头痛、结膜充血、鼻塞流脓涕、打喷嚏咳嗽...

治疗感冒的中医用药原则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虽因外邪侵袭所致,但因病邪的轻重、性质和邪气停留部位的不同,加上发病季节、地域有别,体质强弱不同,致使临床表现常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治疗感冒的中医用药...

流行感冒的中医治疗法则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虽...

小儿感冒宜中医治疗入秋后,早晚温差大,体弱的孩子,平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出汗多的孩子特别容易反复感冒。因为儿童时期免疫调节功能薄弱,孩子鼻咽部黏膜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此外,经...

腹泻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辨证分型如下:感受外邪寒湿腹泻:大便清稀,或带白色粘液,或下利清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肢体沉重困倦。若兼有风寒则有头痛发热,肢体酸痛;脉浮缓或濡滑,苔白腻或滑腻。湿热...

中医如何对感冒进行辨证施治感冒是以感受风邪所致的一种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特征。病情有轻、有重,轻者一般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如在一...

中医对于感冒的治疗有哪些妙招呢妙招 1、服用中成药 1、风寒感冒 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