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注意早期教育中几种不正常的现象

04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早期阅读研究,促个人专业成长——2009年上半年幼师教]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与途径研究 是我园的十一五市级独立立项课题,开展研究两年多来,大家不断摸索,深入思考,结合自己的子课题和班级实际,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总结,探索出了许...+阅读

提起早期教育,每个父母都非常关心,一般谈起来都 头头是道 ,是不是真正符合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根据我这几年和父母及早教工作者的接触。我认为,目前在早期教育中有几种不正常的现象值得注意:

1、提倡 神童化 教育,没有考虑婴幼儿的脑发育的特点,将小学的教育提前到幼儿园,将幼儿园的教育提前到0~3岁阶段。剥夺了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失去了通过感官接受刺激,储存信息的大好时光。

我们知道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大约90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从胎儿3个月开始神经细胞迅速增长,每分钟超过25万个。人类新生儿是在脑未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也就是新生儿的大脑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生后还要继续生长发育,继续完善大脑的功能。到一岁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1/2。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

神经系统发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既有可变性又有代偿性。所谓的连续性是指神经系统发育连续不断,阶段性是指神经系统在某一阶段有其敏感期(或叫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功能就应该完成,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所谓的可变性和代偿性是指脑组织在受损坏后,在关键期内其它的脑细胞可以代替它的功能。

近来科学家研究,婴幼儿脑组织的发育还离不开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和给予婴幼儿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例如:我国明代朱棣夺取王位时,为了巩固王位,又不遭天下人的议论,阴谋险恶,将建文帝的幼子关了50年之久,虽然每天供给食物维持生命,但是不让他接受外界任何教育和刺激,而且环境单调。所以释放时已成白痴。又例如:197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一个 人工野孩 吉妮,孩子出生时是正常新生儿,在婴儿起也是正常的。但是从第20个月就被她的父亲关闭在小屋里,无人理睬,孩子长到13岁才被发现救出。后来科学家对她进行了8年的教育和研究,最后认定:吉妮的大脑由于缺乏早期生活经验熏陶和教育已经受到永久性的损害,不可能恢复。因为错过了生活经验发育的关键期,这种隔离发生的越早,造成的损害就越严重。也就是说在关键期内越早给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大脑就越聪明,灵活。

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关键期;

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

2.5岁 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对于关键期,不同的人也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在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我们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抓住关键期,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给予孩子符合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知觉;语言都在相应的阶段得到及时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要让孩子去听音乐会,去欣赏画展,去看歌舞,去看体育技能比赛,去看动植物,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千姿百态的各种现象。通过他们的感知觉器官将听到的,见到的,感知觉到的大量信息抢先注入到大脑里。使得大脑成为储存信息的大仓库,汇聚知识河流的大海洋。

学龄前的孩子应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让孩子们在 玩 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去体验生活,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启发和诱导孩子的创新思维。爸爸妈妈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施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人为的良好的情绪下,在玩中教,在玩中学,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那些倡导 神童化 的教育,认为3~4岁的孩子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能捧着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通读。这样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他们读书的时候,既不明白书中的内容,也不全明白每个字的意义。他们被大人剥夺了欢乐的童年,大部分的时间被强制去死记硬背,培养成为机械的读书工具。这样的孩子可能短时间在某个方面似乎超常。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进一步努力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生活能力和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们会逐渐落后于同龄人。这种强烈的反差,又使之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庸庸碌碌,没有作为,影响了他的一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的一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风,对于儿女寄托了无限的希望,这是正常的,可理解的。可是有的妈妈爸爸回顾自己走过来的道路,更希望自己一生中得不到的东西能在自己子女的身上得到补偿。所以在某些舆论的宣传之下,就容易盲目跟从,随波逐流。一些父母的虚荣心作祟,造成攀比之风十分严重,惟恐自己落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是老师没有象小学那样教孩子学语文,数学,就会意见纷纷。人家的孩子学习钢琴我家的孩子就也要学。人家的孩子学习英语,我也请家教教英语。人家的孩子学电脑我家的孩子也要跟上。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潜在的能力。

这需要父母要正视自己,端正教育的态度。

只有我们父母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依照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给予孩子相应的教育机会。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各个方面显露才华。

2、片面的强调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得孩子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呢:因为我国的特殊情况,独生子女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一些人从小就被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养尊处优,一切全不用自己费劲,使得孩子从小就缺乏爱心,不懂得关心和尊重别人,更不觉得应该同情别人。他们不爱别人,更不懂得与别人分享。稍一碰到挫折,就觉得自己委屈的不得了。不能认真的对待困难。一切从自己方面着想,不了解别人,也不想去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变得自私、霸道、冷酷无情。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往往不能搞好人际关系,他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要知道一个人事业成功,20靠智能,80靠情商。高智能的人不见得情商高,而高情商的人往往智商也不低。

我常常听有的父母说:某某的孩子又学会了说什么唐诗,宋词;会算什么数学题。但是很少听到:我的孩子吃任何食品,都知道把好的先让大人吃。我的孩子知道和小朋友玩时,让着小的弟弟妹妹;我的孩子知道制止别人破坏公园的花木。

我曾看到这样的一个场面: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拿着教具,不留神摔倒了。大多数的孩子一起拍手,欢呼:老师摔到了!老师摔到了!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说: 老师,我搀你起来,您摔疼了吧?我给你掸掸土。 然后对大家说: 你们还笑! 老师流着泪,抱着这个孩子亲了又亲。我佩服这个孩子的父母,她注重了情商的教育。

所以说,我们从孩子一出生时,就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孩子做人,然后再考虑立足于社会中的本事。

婴幼儿时要教孩子学会 等待 ,要延迟对孩子的满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让孩子明白: 爱 是双方面的,不但索取也要奉献。只有这样,以后才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做任何事情都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当然,我们父母要树立楷模形象。

还有的早教工作者认为:应该给予孩子自由,孩子爱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让孩子自由发展个性。但是。孩子出生下来,面对复杂的世界,他们的头脑象一张白纸,需要他去认识,去辨别,去学会遵守制度或规矩,融入到社会中。这些就要靠我们成人去引导,去教育。掌握立足于社会的本领,使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符合社会公德。允许孩子思维离谱,满足好奇心让孩子勇于探索,就是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 自由 和 限制 是相对的,限制是为了更大的自由,自由没有限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懂得遵守规章制度这才是给予孩子的最大的自由。

6岁以前应该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是奠定高情商的起始阶段。

3、应试教育制度,束缚了孩子和父母的手脚,使得孩子不能展现多元化智能。

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是侧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虽然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改进,但是收效不明显。再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这个局面目前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就使得父母很早就关注孩子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即使有的孩子学习音乐,绘画,也是为了考学 加分 ,将来有个格外照顾。因此,就出现不顾孩子的身心,不顾孩子的兴趣,从婴幼儿起就开始大量认字,计算数学题。走上了强化左脑的道路。

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为衡量孩子聪明否,就是看孩子的智商的高低。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功课不好,老师也愿意让父母给孩子测测智商,好象孩子智商低,就与他教学没有关系了。有的父母也愿意给孩子测智商,其实智商的测定是有局限性的,它也是注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且受环境,孩子的情绪的影响。智商实际上是不能反映孩子真正的智力水平。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说明人有多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空间和视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同时说明每个人都有这几种智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每种智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关键期。例如:数学人才一般在40岁以前出成绩;音乐人才可以从3岁开始培养,象莫札特5岁作曲就出了名;运动员也必须在14,15岁以后才能出成绩。

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弱项和强项。以往的教育采取的是 补弱项 ,因而造成孩子越补越糟糕,失去了学习兴趣,强项也被废弃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造成了自暴自弃,厌弃学业。目前也有的早教工作者认为,就应该 发扬强项 ,舍弃弱项,让孩子自由发展,让他们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尽显其才,认为补弱项是浪费时间、无聊的事。这个见解恐怕父母和教育机构都不认可。

我认为,对于每个孩子某项智能表现的突出,就应该鼓励和发扬他的强项,让他为自己的强项感到自豪,树立信心,敢于面对自己的弱项,以强带弱。这样强项更强,弱项也不落后。这样的教育思想就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以下为关联文档:

支撑游戏的发展——读《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有太仓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朱彩萍,假期拜读了《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一书,文章介绍了许多游戏的理论,如经历过剩论、松弛论、复演论,等等,阅读之后,我觉得还是很有感触的...

早期阅读活动——医院游戏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观察和阅读能力。 2、以 医院游戏 的故事为线索展开阅读和讨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二、重难点 1...

0~3岁儿童早期阅读与指导》《零岁起步:0~3岁儿童早期阅读与指导》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和她的团队编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书。从9月11日起阅读,到9月23日读完,实际...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读《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曹旭芳,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能意识到游戏对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可能有很...

游戏与儿童发展——《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读后游戏与儿童发展总是并肩而行,他们相辅相成。《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一书中就有介绍: 一、身体操作性游戏 从最早的体能和操作游戏开始,婴幼儿就需要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了...

游戏材料和课程——读《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有太仓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朱彩萍,本文的第七章提到了游戏材料和课程,其中对于游戏材料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样的学习让我对游戏材料有了全面的认识,也拓宽了自身对于游...

儿童眼中的游戏——读《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有儿童对游戏的理解与我们对游戏的定义是一致的:游戏是非文字性的。出于人内在的本能,以过程(而非结果)为导向,游戏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游戏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儿童的角度来说,最关...

家庭中如何开展早期阅读在家庭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早期阅读的精神环境和满足幼儿早期阅读实践的物质环境,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的故事教学研究才能得以突破性的进展。那么该...

观察游戏、发展游戏——读《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太仓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卫玉,书中说到:教师应该 在儿童游戏时观察他们,并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制定适合于每名儿童的课程 教师应该 明白儿童的智力发展是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