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记——蒋丹芳老师《田园诗情》]今天区电教中心的三位领导来我校进行了电教常规调研,一上午共听了一堂语文课和一堂数学课。在课后交流时,电教中心的领导给予了我们两位上课老师较高的评价。语文课是四年级的...+阅读
“世界上,我最痛恨的两种东西,一是农村到处晃悠的野狗,二就是李庆明。” 教育“狂人”的“田园梦想” 李庆明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是深圳市教育界唯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教育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儿童与教育的哲学研究和实践研究,出版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我家里曾经有一间教室,我从小就在教室里混大的。
”在李庆明刚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家乡的小学校因故倒塌,做教师的母亲就在家里腾了一间空房出来做教室,让当地没法上学的孩子都到自己家里上学。那个小教室里只有母亲一个老师,却容纳了一年级到五年级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孩子们仍然快乐无比。李庆明就是在那间教室的欢声笑语里一天天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吹拉弹唱样样来得、甚至还能跳上一段芭蕾舞的英俊少年。
正是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让李庆明从小立志:成为一个像妈妈一样了不起的老师。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李庆明报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师范专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考上江苏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师范百年名校南通师范学校担任教师工作,成为一名专门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注定是我的终身事业。”一走上工作岗位,李庆明就体验到了教育工作的乐趣。
他不拘泥于教材,不断带着学生们走进小学、幼儿园去实践,逐渐摸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情景教学模式”。他的教学方式逐渐得到认可,并最终成为江苏省的特级教师。 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功成名就的时候,李庆明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难以理解的举动:带着6个学生到最偏远的农村去,开始“田园教育”实践。1999年9月18日,李庆明带着6个学生来到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海门市海永乡,在该乡惟一的小学海永小学挂上了“南通师范学校教改实验小学暨教育实践基地”的牌子,在这个小岛上进行殉道式的“田园教育”实验。
从此,海永小学多了一位“李校长”,校园里多了一群“南通老师”。这些“南通老师”每四个月轮换一批,只有李庆明,一呆就是4年多。 “将教育放到田园中去” “我一直在想,可不可以把最前沿的教育方式放到田园里,让孩子们走近现代文明时依然能享受自然之美,第一次走进民风淳朴的海永乡,我就有一种感觉,那里可以让我的乌托邦梦想孕育成长,所以不顾一切来了,一呆就是4年。
” 这4年,是李庆明人生中感觉最奇妙的4年。“南通老师”从备课、上课到批作业、开班会,都要李庆明手把手教起;学校没有钱,改善教学条件只能靠李庆明一张嘴、两条腿;他这些年一直忙着参与教育部的基础教育改革决策研究,在省里省外也有做不完的工作,分身无术,常常是早上在南通,中午在别的地方,晚上又趁着潮水赶回海永。 在海永,他常常整夜地工作,晚饭过后,他就把“南通老师”们集中到“李公馆”,也就是他住的地方,在那间窄窄的楼梯间里,向他们灌输田园教育的主张和理念。
他挨个指导他们设计教案、备课、讲课,一边指导一边示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说出来是什么语气,都近于苛求。这组指导完了,接着又指导下一组,他似乎根本不需要休息。 4年时间,他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城乡之间,行程4万多公里,每年有100多天住在虫鼠相伴的楼梯间里,安之若素。短短一两年,海永的家长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喝生水,见了人主动行礼打招呼,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在当年海门市教育局组织的三年级数学调研测试中,实验班的孩子优秀率高达74.6%,孩子们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 “南通老师”经他指导后,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近年来,由他指导脱颖而出并在全国、省市级以上基本功、课堂教学、说课或论文评比中获奖的小学教师已超过100人次。 就在海永教育实验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2003年9月,李庆明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重托,出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让他把在海永的田园教育经验移植到深圳来。
“建造教育的都市田园是一个建立未来教育的乌托邦尝试,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乌托邦的。乡村需要,城市更需要;过去需要,现在更需要。”但李庆明对于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做这样的实验还是有一些担心。“现在的教育太技术化、理性化,它远离自然与生活,剥夺了孩子们的野性思维和圆融的生命本质,田园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回归生活、走向大地、体验温情,释放生命灵性、建设精神家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庆明开始了他的“都市田园教育”之梦。 “六亲不认的无情人” “父亲病重,医院已经发了病危通知书,你赶紧回来看看吧!”刚到海永不久的一天,姐姐突然打来电话,叫李庆明赶紧回家看看病危的老父亲。李庆明却因为放不下在海永刚刚开始的教育实验,怎么也不肯答应。母亲接过电话劝说半天,也被他拒绝。一向好脾气的母亲非常生气,大骂他是不孝子,并狠狠地摔碎了电话。
“母亲第一次那么火爆地发脾气,她砸碎电话的声音通过话筒传过来时,我真的难受极了。一种罪恶感向我层层袭来,我一个大男人躲在那个小屋子里哭了。”然而最终,李庆明还是没有回家看父亲,他委托自己的学生去看父亲,却被学生告知:病中的父亲坚决拒绝见这个替他行孝道的学生。家人、朋友谁也理解不了李庆明的这种行为,为了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李庆明成了亲人眼中“六亲不认的无情人”。
来到深圳工作后,李庆明从不讳言自己是个离过婚的“单身男青年”,虽然他总是说离婚跟自己的教育事业没有任何关系,但对于他的这种说法,几乎所有老师都不认同。一名老师说:“校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上,一粘上教育的事情,什么别的事情都给忘记了,根本不可能顾得上家庭,换成是我,我也会跟他离婚的。” 学生最“痛恨”的两种东西 “世界上,我最痛恨的两种东西,一是农村到处晃悠的野狗,二就是李庆明。
”这句话出自李庆明最疼爱的学生之口,谈到这个典故,李庆明不但没有生气,还有一点洋洋自得。 带着自己最得意的几个门生到海永做教育实验的时候,李庆明提出“全员家访”的做法,他要求所有的学生和自己一样,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到学生家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从而制订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 “农村晚上没有灯,到处一片漆黑,学校又在一片坟地后面。
要去家访,那些实习教师们必须经过阴风阵阵的坟地,每天晚上都被星星点点的磷火吓得屁滚尿流,有时候还碰到夜晚出来觅食的饿狗。于是他们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把我跟野狗排到了一起。”李庆明说,自己对教育事业疯狂,也要求学生和下属同样疯狂,以致于挨了不少学生的骂,但即便如此,他也不降低自己对学生和下属老师的工作要求。 来深圳后,李庆明也没有少挨骂。
和在海永一样,他疯了一般地工作:刚来仅一个月就听了所有老师的近100节课,经常通宵达旦地撰写教学论文。他不但自己如此,也要求学校的老师把所有的激情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他要求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到学校接受培训,并且要求所有老师不得请假。 “我们觉得他无情剥夺了我们的休息时间,非常不理解!”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大家一开始对李校长很有意见,甚至还有老师告到了局长那里,认为他侵犯老师“休息权”,但后来大家跟他熟悉以后才知道,遇到了一个“把教育当饭吃的工作狂”,于是慢慢理解了他。
我行我素的“另类人物” “在教育界,李庆明是个大胆的另类人物!”南山区一位教育官员这样评价李庆明。的确,李庆明不喜欢墨守成规,他总是在探索他认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并且不惜“常犯错误”。 例如,他认为每节课45分钟的“平均主义”并不科学,于是在央校大力推行长短课制度,时间最长的课可能达60分钟,最短的课却只有20分钟。将“思想品德课”列入短课行列,曾引起教育界不少人士的非议,大家纷纷谴责李庆明一味追求实用主义,却不注重学生道德教育。
李庆明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他说他通过调查发现长达45分钟、纯理论教育的传统“思想品德课”,因为时间长、内容单一枯燥已经沦为“学生最难熬的课”,不少学生上课时不是在开小差、就是在打瞌睡,不但浪费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也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将传统“思想品德课”缩短到20分钟,是非常科学、也十分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做法。
“但是,我并不是不重视学生道德教育,反而学生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央校的一个亮点。”李庆明说,他在学校内积极提倡老师组织主题班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场场新颖的活动,真正地将“真善美”撒播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谈到李庆明推行的道德教育,教育界至今仍流传着一个颇受争议的故事,那就是去年年底,李庆明大胆地将悼亡仪式搬进了央校课堂,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课堂里为不幸去世的同学举行悼亡仪式。
去年暑假,央校一名学生不幸坠楼身亡,学生所在班级的老师、学生都陷入悲伤之中,一时间教室里笼罩着阵阵愁云。“在班上组织一次悼亡的主题班会吧!让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真正学会珍惜生命。”李庆明“直视死亡,让悼亡仪式走进课堂”的大胆提议,让班主任丁老师大吃一惊。在课堂上组织悼亡仪式,从来没有听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会不会在社会上引发争论? “没想到,李校长说干就干,立刻开始协助我设计悼亡仪式。
”丁老师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开始了:在低沉的音乐声中,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八年级四班的孩子们,手捧鲜花和点燃的蜡烛,缓缓走到教室中央,把鲜花放在正中间,再将蜡烛放置在鲜花的四周形成心形。课堂里鸦雀无声,孩子们在这里为不久前去世的同学举行了特殊的悼亡仪式。 “在这个仪式进行过程中,我非常紧张。
”丁老师说,“然而不出李校长的意料,活动触动了所有学生、家长的心灵。参加‘悼亡仪式’的一名学生说,当自己和父母之间产生特别大的分歧时,他也曾冲动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参加同学的‘悼亡仪式’后,他才明白生命、亲情和友情的可贵,他今后将更加尊重自己的生命。应邀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张女士也说,通过活动她了解到了孩子们的许多想法,以后将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尊重生命。
” 李庆明的这次大胆之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争议,但各界赞多弹少。“我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只要对孩子身心有益,我一定会大胆地去做。” 行走在孤寂的“诗意之旅” “在教育界,我的确是个另类!”李庆明说,他始终觉得教育不应该屈服都市文明,应该与科技化、国际化、信息化保持距离。城市的建设最终也必然走向田园化,教育更是如此。但他的这些理念并不被认同,大家往往当他在说笑。
李庆明说,刚到深圳的时候,他经常要参加一些有关教育的研讨会。一开始,他总是在会上满怀激情地阐述自己关于“田园教育”的理念,每一次讲完后,迎接他的不是“你了解深圳的特点吗”的质问,就是与会人员们不约而同的奇怪眼神。 “那种眼神,就好像大家突然发现身边有个胡言乱语的疯子。”就是通过这种眼神,李庆明开始清楚地认识到,他的教育理念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自己的确是个“另类”的教育者。
此后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上,原本谈起自己的教育理念激情四溢的李庆明开始变得低调、沉默,他不再积极发言,会下也常常独自一人。“周围的同行都不能理解我的教育理念,他们总是笑话我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我很清楚地知道,在实现我的田园教育梦想的过程中,我注定只能寂寞前行!” “但是,我的沉默并不意味着我对他们的理念举起了白旗。”李庆明说,他始终认为他的“田园教育理念”才是冷静思考的产物,他是在用超越现代的胸怀来拥抱现代。
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他的“田园梦想”都是艰辛而孤寂的,同时也充满了诗意。他愿一生都行走在孤寂的“诗意之旅”。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让有效指导滋润自由习作田园让有效指导滋润自由习作田园 安溪第三实验小学 王小霞 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校开展了“指导学生自由习作”的研究,不断更新作文教...
美丽的田园《美丽的田园》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田园诗情》教案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田园诗情》同步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碧( ) 顽( ) 芒( ) 壁( ) 玩( ) 茫( ) 载( ) 架( ) 挡( ) 栽( ) 驾( ) 铛( ) 二、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面打“√” ⒈玩皮 牲畜 挡板闪烁 ( ) ⒉勃子 装载 漆黑马蹄 ( ) ⒊田园 骏...
《田园诗情》——教后记二第一教时设计突出一个“实”,即求实与扎实,即让学生对整个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实实地让他们“流利朗读”,还得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写好字,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教时,我没有采取多媒...
《田园诗情》教后谈一(一)关于朗读 之前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曾跟同事说,我不喜欢这篇文章,感觉看不出头绪来。今天早晨,我捧着书站在办公室门口细细读它时,才发现:这篇文章只有通过有声的读才能感受到其中...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听课笔记执教:杨芬老师 课题:第七册 课后点评: 杨芬老师刚才用如诗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课堂,一如她的名字洋溢着芬芳。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由运河、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