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以人为本”]一个孩子就象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一次我在大班绘画中组织活动——《石子画》。物...+阅读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这原本是一件好事,说明了我们的设计师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然而,现实中也不乏一些这样的设计师,他们却习惯性的把“以人为本”当作了一个“口号”或者是一面“旗帜”时常挂在嘴边,但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却很少关注人,或者说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城市中的绿地系统如广场、公园、学校中到处存在的大广场、大草坪现象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中国景观教育逐渐发展的今天,景观教育在全国高校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学生也必将是未来中国景观的希望,那么我们应该传输给他们怎样“以人为本”的思想呢?“以人为本”应该考虑些什么方面呢?我希望通过对美国学者拉特了奇.阿尔伯特J所著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经典话语的概括解读,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因为这每一个原则都能够给我们无限深层次的反思。
原则1:“以人为本”需要设计师学会倾听使用者的需求。
解读:对于设计者而言,频仿设计作品,去倾听使用者的呼声是必要的,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同行们的评头论足,这种舍本逐末的孤芳自赏,无疑更加疏远了设计者和使用者本应默契的关系。
现在我们在设计时,很多人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设计大师作品的模仿上,于是,就出现了“千景相似”的局面,这对于景观学科的发展非常不利。
“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使用者为本,因此,我们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建成后人们的使用情况,因为,他们才是未来真正使用你这块场地的人。
原则2:“以人为本”要求设计者必须是预见者!
解读:对自己的设计,能知道使用结果的人不多,对自己为一定用途的设计被错用作其他用途,能知道这一点的人就更加少得可怜了!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人本”,必须重视后期使用评价。而现在多数人认为,景观一旦竣工,工作也就结束了,就几乎不再过问以后的使用情况,因此,设计者本身的设计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证实,他们不去理会那些本可以说明设计问题的事实,也不在乎以往的错误是否在下一次的工作中重犯!就是对于那些可能引导他们正确判断的东西,他们也都抱着漫不经心,任其自流的态度,至于自己的设计信念是否与现实吻合,那就更是听天由命,靠碰运气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但这种现象在时下中国则非常普遍。
设计应当反映设计者的预见,的确,设计图纸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设计者对规划用地的使用预见,当由此设计出来的物质形式和空间形式恰当地迎合了设计者的行为的话,那么,他们的预见是成功的;反之,如果设计者设计出来的环境与使用者的行为南辕北辙,那么,他们的预见就失败了。
对作为语言者的设计者来说,它的职责不是要他去预言某个设计将决定什么样的行为,而是要他在进行设计之前预言那些已经被确定了的行为,我们将这些已经确定下来的行为倾向笼统地叫做“习惯”。虽然对行为场所做出客观的分析,能够使人领悟到一些东西,但是,把自己设身处地置于行为环境中去实地体验一下,却能深化自己所获得的印象,因此,设计者应时常站在它所观察的对象的位置上,真切地感受一下使用者在平淡无味的环境中的不悦,或在引人入胜的环境中的愉悦。
只有当设计者将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视为神圣的设计宗旨时,人们才会按照设计所鼓励的方向去行动!
原则3:“以人为本”不应是“以我为本”。
解读:“主观主义者”只想凭借个人的意志识别善恶,他们中的一些人干脆就简单地把“我喜欢这样或我不喜欢那样”作为决断一种行为正确与否的充分理由,与他们摇旗作对的“客观主义者”则在自身以外寻找指导行为的本源,而这一个本源完全超然于人,它就像一个上帝或“自然法则”。
在《本源》一书中,艾思·兰德慷慨激昂地宣称:我是建筑师,我知道所采用的建筑原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正朝着一个我不能所允许自己生存的世界接近;现在你们该明白我之所以要设计科特兰德的原因了吧!我把它呈送给你,我把它给毁了,我同意设计科特兰德别无他用,只是为了表达我的设计意愿,这就是我为自己的工作的价,我并没有报酬。重点符号是我加注的,十个我——十个在这寥寥数语中竟有十个我!
设计师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职业,我们不应对自己太在意,即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在回事。当处理众多的行为问题时,设计者并不会有为自己的事业功成名就、志满意酬的感觉,它只可能从他为使用者意识的舒适愉快所做出的贡献中获得某些安慰。一些设计者认为扮演这个角色实在有些大材小用,因而感到前景暗淡、沮丧志衰,但是我认为,如果把设计工作看成是一个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那么,扮演这个角色就有着实实在在的潜在意义。当然,应当承认,从全局的观念来看,这却是她无时无刻都渴望获得的享受。如果这种享受一再被剥夺,那么,使用者就可能从心理面对一个地方感到极大的厌恶。
以下为关联文档:
关于构建“以孩子健康成长为本”的现代大众家导读: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成员的个性风格、氛围和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和前摄感知会使孩子将家庭不良的风俗习惯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观念,甚至思维方式接受下来...
《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与制度创新》实践研究随着我园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高原现象”,他们厌倦了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式的学习安排;由于强调了制度管理的规范有序,忽视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创造性的...
大众对单亲家庭的7个偏见1.离婚的父母都是有问题的。 离婚率最高的群体是大中城市、高知、生活比较殷实和富裕的群体,他们重视人格的独立、能突破从一而终的观念、经济上能够自立,与其说离婚的父母都...
例谈以人为本的释疑教学例谈以人为本的释疑教学 下面是一个县级教研课的教学片段(苏教版第四册《蝴蝶谷》) (学生初次自读课本后) 师: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 生:“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大众数学观与中师数学教育刍议(江苏省徐州师范学校 张兴朝) 世纪之交,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数学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 变革。数学无论对普通劳动者和专家学者,在高科技的...
以人为本以“善”治班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情是开启人们心扉的一把钥匙,情到之处,金石为开。十几年的辅导员工作,使我深深感受到“以情感人”是教育学生的根本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懂...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以往的语文课程也是知识本位的课程。知识本位的课程,目中无人,不能关注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很少关注学生的差异和有个性的发展。它注重向学生传授以往的知识,学...
考试也要“以人为本”考试也要“以人为本” ----由两道考题引发的人文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 题目一:星期天,妈妈上班去了,你一人在家。突然,小明打电话来,请你参加他的生日...
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与大众数学关系的思考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与大众数学关系的思考 提要从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出发,分析了当前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介绍了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探讨了义务教育与大众数学的关系,并对当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