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什么是课例分析

05月20日 编辑 39baobao.com

[《看图说话》课例分析]胡玥 ]此课《看图说话》为三年级内容,图中可以看到一只家燕倒在地上,另外一只家燕飞来了,不知怎么回事,飞来的家燕张开翅膀,想把倒在地上的家燕唤醒。【教学片段】一、布置讨论...+阅读

:(1)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2)增强元认知发展的自觉性;(3)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性;(4)培养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建构主义是一种新近逐渐流行的理论,许多文章都是从教育名词出发,添上一些数学例子来作说明。而本书则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一个个有启发性未必都成功)的课例,使读者具体感到:学生们直接接收到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教师用以传递知识的信息;并且,人脑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构建起关于事件及其过程的表征。因而,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参与创造适宜的挑战环境,并使新知识修剪得正好适合于吸收到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去。这就领悟到了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自觉反思和自我分析,不仅能获得既有实际体验、又被内化了的知 识和理念,而且还获得了从课例实践中提炼理论的研究能力。

六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课例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景一: 师:同学们,老师昨晚想通知大家今天带计算器,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1:可以打我们家的电话,或打爸爸、妈妈的手机。 生2:发电子邮件。我的E-mail是…… 生3:您只要通知我一个人,然后我去通知5个人,被通知的同学再分别通知5个同学,这样又快又好。 师:我班同学家里有电话的很多,有电脑的也不少。今天,我们来调查一下,我班谁家已安装了电话,谁家购买了电脑。 生1:老师,不用调查了。我这儿有全班同学家的电话。我班100%同学家里有电话。 生2:我们可以调查哪些同学家里有手机或小灵通这些移动电话,这样方便联系。 师:(生1)李**,你真是一个有心人。100%同学家里有电话,可以说成电话的普及率是100%。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要计算和使用“普及率”。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一些普及率。如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电脑普及率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能及时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给了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 情景二: 学生分组统计后汇报统计和计算的百分率结果。 师:我班同学家庭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96.6%,就是求出已有移动电话的56个家庭数占全班58个家庭数的百分之几。 生2:老师,我觉得应说“大约是96.6%”。 生3:我班同学家庭有电脑的是39户,普及率大约是67.2%。 师: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推算出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是多少吗? 生1:我认为我们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接近100%,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大概是95%,电脑的普及率低一些,可能有60%。 生2: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不能认为我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是100%,就认为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接近100%,你要考虑到南通市还有比较贫困的地方。应该说,学田地区的电话普及率接近100%。 生3: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因为我班同学大部分住在学田新村,如果要调查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还应该到其他学校或新村去调查。 师:你想得真周到,你认为应怎样调查呢? 生3:我想在南通市的东西南北中各确定一个学校或新村去调查统计才准确。 师:也就是说,推算和估计普及率要考虑我班同学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南通地区处于什么水平。 [评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最为真实的思想,不必考虑教师希望他说什么,而在意“我”自己的观点,是否准确,是否独特,是否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鼓励与反馈“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 情景三: 师: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体会? 生1:我懂得了通过调查统计后,能求出某种东西的普及率。 生2:我知道电脑的普及率比电话的普及率低,我们可以把调查的结果反馈给电脑商,让他们加强宣传的力度,多搞促销活动。 生3:我知道了我们学习的统计和百分数的知识很有用。 生4:我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因为我奶奶说,以前人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我们不但有了电灯电话,还有了电脑,有人家还有了私家车呢! 生5:…… 师: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活动? 生1:我班同学戴眼镜的很多,可以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或全校的近视率,引起大家的重视。 生2:我经常看到有同学在校外的小摊买零食。我想调查一下我班同学每月零花钱的用法,到底有多少钱买学习用品,多少钱买零食。 生3:我想调查有多少人还知道张思德,现在许多同学知道“小燕子”赵薇,不知道英雄张思德了。 生4:我想调查南通市有多少贫困家庭。 生5:…… [评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能颔悟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不刻意要求学生与教师思维一致;不刻意要求个别学生给出的答案对全班具有代表性。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发现、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的思维正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对学生来说,如果始终...

圆柱的体积案例分析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仙人指路

圆柱的体积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已初步理解长(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回忆求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正)方体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 =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4、 培养学生好学善问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复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用字母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怎样写

小学数学不是枯燥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如果要到岛上去旅游需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生:喜欢,到岛上去玩要坐船. 师: 大家回答的很好,可是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有24个人想去岛上玩,每条船限乘4人,需要租多少条船? ”大家先分析理解题意然后帮老师解决。生:限乘4人,就是说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个人,坐多了就会有危险。生:24个人,可以每四个人分一组,一共可以分6组。师 :“好!同学们是怎么想的?生:共有24个人,每4人租一条,求需要租几条船,就是看24里面有几个4,有几个就租几条船 。

师:大家说的很对,就像同学们说的,24里面有6个4,就租6条船。 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所以,特意设计了一节《平均分》的实践课。通过谈话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把平均分的活动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有生命的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让学生学到了平均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就是从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

然后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小学数学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而不再是枯燥的教学。 数学教学如能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中的鲜活实例,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 这个教学片断,通过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出现,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价值,旨在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以下为关联文档:

绘本阅读教学绘本课例分析张梦雅 ]绘本所谓的图文关系,并不单指某一个画面上的文与图的关系,或者前后相邻的两三页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涵盖整本书。小学低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较差,对于新...

买菜——课例大班数学活动:买菜--课例 设计意图: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

《鲜花和星星》课例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 3、引导仿照课文学写儿童诗歌,从而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

《小儿垂钓》课例评析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

《奶奶的白发》课例初读课文阶段,检查学生词语读音掌握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指导正音后,我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自己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其中一名学生问:“为什么奶奶说这白...

《陈毅探母》课例精读训练时,我以陈毅孝顺母亲的具体表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学习,就让学生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画它们。 …… “一进家门,陈毅就来...

用好课标准来分析课例母亲的纯净水张冬霞老师的《母亲的纯净水》是一堂好课,很充分地体现了以学定教。 开课始,老师让学生谈对课题的理解,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听写生字词,此过程中顺势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了...

课例研究以什么为方向以解决不同教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发展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取决于教师专...

如何做课例研究如何做课例研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在课例研究中,我们通常要通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