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自我认识及帮助论文]由于种种因素,我们抑郁、恐慌、嫉妒、自私、狂妄、焦躁、退缩、痛苦、悲观……我们的心智、勇气和行为也随之受限而退化。为了战胜这一切的不幸,我们首先必须找回我们自己. 就...+阅读
“认识并不是智性活动。汲取认识自己的知识和认识自己是两回事,因为你所累积的有关自己的知识,都是基于过去的往事,而沉溺于往事的心时常是失意与哀伤的。认识自己和学习语言或科技完全不同,后者必须累积知识,记住一切,因为你不可能凡事从头证明起;然而,从心理层面来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却是目前的人,知识则属于过去。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过去,而且对于活在过去已经感到满足了,知识对我们才变得那么重要,我们也因此而崇拜那些博学、聪慧、精明的人。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从观察、聆听、注视和行动中学习,那么你会发现,学习是不断进展,永无过去。”、“如果你说你要慢慢地学习认识自己,一点一滴地累积,这表示你并不在认识目前的你,你只是在累积有关自己的知识罢了。
学习的本身需要一颗极其敏锐的心,如果你任凭过去的观念驾驭现在,你就根本敏锐不起来,你的心智也不可能迅捷、柔软、机警。我们大多数连身体都不够敏感,我们饮食过量,我们不注意营养的均衡,我们烟酒无忌,因此身体变得粗糙而迟钝,我们这个有机体的注意力也减弱了。如果这个有机体的本身都如此迟钝沉重,心智怎能保持敏感清澈?也许我们对那些和自己有关的事很敏感,但是要对生命涉及的一切都完全敏感,就不能把这个有机体和它的精神层面分开,因为那是整体性的活动。” 摘自《重新认识你自己》,我看过的书之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谈如何认识自己
什么最难被认识?那是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认识最终都被自己吸收,并加以处理、消化,后来自己再产生反应。打个比方,自己是接受器,外界是发出器,信息由外界传入自己,接受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处理、消化这外界发来的信息,并会对此做出回应。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排除一切杂扰因素,外界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在这些发出环节中主动被自己改变。信息也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基于外界而成,外界既然无法在发出环节中被自己改变,那么信息也是不会再发送环节中被改变。那么剩下的接受、处理、消化、反应环节是由自己而决定,自己如何即环节如何发展。这是我总结的信息传送法则。
那么,认识自己会怎样呢?这下自己既是发出器,又是接受器。自己的信息因为自己而被局限,自己的接受器基于自己的发出器而感悟。那么好比照相机给自己照相,是因为自己而被局限,结果肯定会得到不全面甚至错误的信息。局限对每个人有大有小,但都存在。所以说,认识自己最难。
那么,为什么要理解自己呢?因为信息发收的最终是落在自己身上,自己担当着接收、处理、消化和反应四样环节。自己的一切情况都大大地影响着人的判断和感情,而这些都会支配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若不向着被认为正确的方向去做,那么就必然有偏差。而理解自己的难处也在于此,意义亦是。
如何认识自己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先应从其外部探究其内部的本质,认识自己要从自己映射的外部来反映,这是一个间接过程。比如要看清自己的容貌,必须要借用外界的镜子,自己映射到镜子上,再从镜子中看到自己。那么,找一个镜子不就能认识自己了吗?但是镜子也有局限性。它只能照到一面而不能全照到。所以我们要想认识自己,就要选好镜子,多选镜子,并多方位观察。书籍、他人、历史都是可以借鉴的镜子,但是其中也有哈哈镜哦!但是我相信,通过多种镜子,多方观察,一定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
就是这样的,你觉得还可以不
如何认识自我
当我痛的时候,我感觉到痛,我说我正在经历痛。在这个层次上,我们的确认识自己。当我想吃炒龙须菜时,我想到龙须菜的画面和彷佛嗅到它的美味,我知道我正在想吃龙须菜,在这个层次上,大多数人也还是认识自己。当然有时我们会说谎,明明痛的要死却硬说不痛,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不认识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知道痛,只要我们内心知道事实的真相我们就算认识自己了。那么,在哪些层次上,人们通常会开始不认识自己呢? 我想提出两个主要的层面,一是跟价值判断有关的个人人格特质的把握,二是我们对”人性”的了解方式有很大的问题。 一. 天生的人格特质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被洗脑相信许多人格特质是很坏的,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都是坏人,我们也用这样的观点来批评别人。
这样的价值观促使我们强烈的相信自己没有这种人格特质,所以我们即使有这样的特质也会被我们自己的下意识给否认,这样的心态与认知习惯阻碍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例如,”小偷”是很不好的词汇,没有人喜欢被当作小偷,即使是以偷东西为业的人也会有其特别的说辞而否认当小偷是其天生的人格特质,例如,”这个社会的人对不起我所以我才去偷的,并不是我天性想偷。” 小时候,当我们发现班上有一个小偷偷了同学的东西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天性不好,喜欢偷东西,然后觉得他是一个低等的人。这样的社会价值观让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天性其实就是小偷。然而,事实上,从某个观点来看,每一个人都是。即使是极端富贵,极端有权位、名誉甚至极端善良的人都不例外,就像人会痛一样,这是人类天性。
人类有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欲望,当然,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尤其是有钱人随随便便就可以买一大堆何必去偷呢? 这是一个理智的解释,但是,人的天性并不随理智的合理不合理而改变,理智可以让一个人不去做”偷”的举动,但无法让一个人抹除偷的欲望。例如,”痛”的作用是让我们避免自己受伤害,但是,治疗牙齿的时候痛就没必要了,然而,痛却不会因为它在那时没存在必要就不痛了,人的天性不会随着理智的判断而改变。我们一生带着这样的天性,偷或是不偷的行为不是决定在一个人的天性,而是决定在我们的自由意志是否跟随着这个天性。 我们必须认识我们的各种心理现象才可能认识自己,而这些心理现象或天性无法经由推理来发现,必须经由对内心脉动的瞬间把握。
我们一旦去否认自己具有这类心态,我们就不可能在这种心态出现的瞬间捕捉到它,在那一瞬间我们会自然的否认它的存在,如果你能看到这种瞬间的自我否认的思路,你就发现了人是如何在认识自我中迷失的了。 除了偷的欲望,每一个人都会害怕,每一个人都会怕黑怕鬼怕痛怕死怕打针,每一个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现象,每一个人都有好逸恶劳与欺善怕恶的倾向,每一个人都有忌妒、自私、贪懒、歧视穷人、犹豫不决、以及名利熏心的天性,但是,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因为天性并不能主宰一个人,许许多多的价值观造就了我们不敢面对也不敢承认我们的天性而导致我们下意识的自我否认,这样的心态阻止了我们对自我的了解。 我们可以藉由别人的某些行为的解读发现别人有偷东西的滥天性,或胆小怕鬼的峱种样,甚至自私自利的丑陋心机,但是我们不会用相同的方式来解读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通常看不见自己这方面的内心世界,然后我们会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来谴责别人。
而且,我们越是谴责别人就越害怕面对自己与别人相同的天性。当我们了解到这是所有人的天性时,我们就不再觉得这些是值得谴责的天性了。但我们必须突破这道自我否认的心防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然而,当我们用”天性”或”人性”这些词的时候可能带来了很大的误解,这好像是说,一个人表现的很自私、追求名利、怕黑以及有忌妒心等等都是很天经地义的,所以一个人去偷东西也不该受谴责。这样的理解却又是错的。在道德上,我们还是可以用价值观来歌颂勇敢与大公无私,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那些不好的天性,而是说,他们的意志或德性已经超越了胆小与自私的天性而获得了道德上的成就,当然我们也可以谴责小偷或是胆小鬼,但不是谴责他们的天性,而是谴责他们受了这些天性的奴役。
事实上,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些歌颂或谴责在道德哲学的各种理论间是有争议,我唯一想在此厘清的是,即使要谴责也不是谴责天性。 二. 对”人性”的了解方式 然而,除了对自我的认识有问题外,我们对”人”的普遍了解也很有问题。当我们藉由对”人”的错误认识来解读自己的行为时也会造成自我的迷失。例如,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有小偷的天性,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无论到那里都会想偷东西。这样的理解是错的。在本文所说的人的天性或心理现象并不是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我想没有一种天性是必然的,例如,一个有胆小天性的人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很胆小,有时在某时刻例如突然被激怒时,一个人可能会变得很勇敢,这种天性只是说,这样的心态会在某些时候在我们的内心产生而已,一个有胆小天性的人并不是时时都处在胆小的状态,而有偷东西或好色天性的人...
心理学对自我认识及帮助
由于种种因素,我们抑郁、恐慌、嫉妒、自私、狂妄、焦躁、退缩、痛苦、悲观……我们的心智、勇气和行为也随之受限而退化。为了战胜这一切的不幸,我们首先必须找回我们自己. 就心理健康而言,这世上是不存在心理绝对健康的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及自我调节能力不同而已。对于怎么去解决心理问题,我一直都这么坚持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只能靠自己。古人语:“子非鱼,安之鱼之痛。”别人没有真正完全的经历自己经历的市,所以他根本无法真正完全理解别人的感受。更何况有时候由于人内心思想的复杂性,我们自己都迷失了自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别人又怎么会理解呢?所以别人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或减轻自己的心理问题。要想真正根治心理问题还得靠自己。很多时候喜欢看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书籍。所以对心理学如此感兴趣,不是想去为别人解决心理问题,也不是想与别人交往时用心机,而是因为自己曾经受过心理问题的煎熬,害怕以后还会有心理问题,所以想通过学习心理学为自己解决困惑。
不管现实生活中你的心理健康如何,认识自我、找寻自我都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是现代人必须重视的一种心理教育,这事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也就很难有一套固定的适合用于任何人的方法。我在这里根据自身的经历说明一些方法,希望我的一些愚见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其实有没有用,关键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做,毕竟生活是有它的发展性、变化性,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了这么多,方法就是寻找自我。
寻找自我,从心理学角度看,也是一个对环境条件对自我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全部的生活品质。我国古代兵书曾反复探讨“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片面,往往是形成心理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我一次自我透视心理问题的经过。
(一)审视自我,悦纳自我。曾经因为一次重大的挫折,我由自信变得自卑,一下子变成觉得对什么都“我不行”的状态。但对于“我不行”心有不甘,但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32623333又无正确的方向且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因而故作姿态,与人为难,放纵自我,践踏自我。在他人无可奈何的眼光中寻找及肯定自我的价值。可最后吞食这种“自暴自弃”苦果的还是自己。那时候我对自己有过基本认识,但这种认识却是用一种歪曲的形式来对待自己,无法真正接受自己。所幸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终于理性的把自己摆在了现实的环境中,进行探讨并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既不能随意退却也不能妄自菲薄,我终于欣然的接受了自我。
(二)迎接现实、挑战现实。之前自己一直都不敢正视现实,总是脱离现实或是干脆逃避现实,无法正确、客观的评估自身的能力,形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在长期的悲痛之后我尝试去接受现实。在尝试中,我一方面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去改变环境;另一方面我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变做法从而适应环境。我怀抱“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事”任他人去评说的精神。在找回自我、跳出心理问题的困扰后,我发现以前不是整个世界抛弃了我,而是我抛弃了整个世界。
(三)知己可求,善与人处。人本身是群居动物,与人群共处不仅是生存必要,还可以使我们的苦、乐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能够得到各种信息与帮助,从而使自己活得进步的动力并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在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封闭自己,要积极与人沟通,或许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而有利于认识自我、找回自我、解决心理问题。
希望大家能在有心理问题时找回自我,从而根治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命运的驾驭者,生命的强者!
以下为关联文档:
从心理学上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焦虑情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
如何认识小学教育心理学与现在心理学的关系(1)建构主义:所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发展到在未来的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处理,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交往,不要耍太多的心眼,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份诚意,人和人相爱:靠的是一颗真心。 在这个大千世里,处世方式方法各自不同,在交往中:有的人为人厚...
试论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内省智能是指对自我有相当的了解,能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情绪、意向、特点等,这种自我把握的能力是婴儿出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萌芽便是“自我意识”的产生。初生的婴儿意识是...
如何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将企业将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
如何积极的认识自我积极心理学如何接纳自我“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纳是...
急急急!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1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额囧很想知道提主是用做什么方面的 还有字数问题随便试试 不对别pia我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
针对人们对心理学的错误认识如何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针对人们对心理学的错误认识如何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误解一:心理学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吗? 答:是的。心理学首先承认多数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是抽象、意识的。但这一切的基础是...
心理学论述题。论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学论述题。论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是能从外界观察,从生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