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习有感——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谈到课程资源,应该首先明确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那些内容?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阅读
1.发现、判断和取舍的能力。语文学习资源藏量丰富,分布广泛,品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善于发现、正确判断和果断取舍的能力。 2.组合、变通的能力。为了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语文教师要具有对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转换、变通,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的能力,即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长点的能力。 3.协调、沟通的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自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不仅要沟通家、校、社以及其他学科,并与之协作,而且要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协作者、沟通人。
...
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比如,地理课程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
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音乐《划船》课,过去只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还要求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情景,使学生体会在风平浪静里划船、碧波荡漾下泛舟、急风暴雨中拼搏、龙舟竞赛时奋进的不同感受。同是教一首歌,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同是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
教师要具备哪五种开放性教学能力
一、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研究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和开放性教学方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一定没有开放性教学方式。因此,研究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必须首先了解开放性教学方式。
(一)开放性教学概说1.开放性教学概念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
“开放”的本意是 “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显然,开放性教学的涵义就应当理解为 “解除”教师对学生的 “封锁、禁令、限制等”,让学生在 “自由的”空间愉悦自发地学习。开放性教学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开放性教学是一种 “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做掌握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具体实践上,则是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做法,不受传统程序、格式的限制,将以教师讲授为主改为学生自学为主。2.开放性教学概念的诠释第一,整个教学是在教师控制下完成的。教学的 “开放”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和课堂精心安排下实现的。第二,“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是指教师要给学生尽量多地提供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旨在使他们形成自主独立的意识和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教学的 “开放”富有多种含义,譬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学生思想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等。第四,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游戏、娱乐、研讨、辩论、参观、实践等。第五,开放性教学明显的外部特征是学生高兴,没压力,非常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看起来 “很乱”,甚至 “课不像课”的样子。第六,这里的 “自我发展”是指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摄取知识,自我发展智能,自我形成健康人格。
同时它也包含着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在外力作用下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我实现。3.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全面开放: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开放,例如可以积极发言,甚至不举手就可以发言;②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开放,例如事先向学生们讲明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 “点课”,学生点什么课教师就讲什么课;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放,例如学生可以串座位学习,任意组合小组研讨;④教学形式开放,例如许多课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讲,教师答疑。
(2)随机性随机性是指教学在对学生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过激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使自身的行为越出了教师事先所设计的范围而产生的意外变化。开放性教学是有序的,但在运作中一定会出现随机发生的现象。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由于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有许多答案都是意料之外的,或者是偏离了学习内容,或者是离题太远,甚至 “误入歧途”。
(3)偶发性偶发性是指课堂教学时出人意料偶然发生的事情。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开放性教学。因为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 “自由度”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偶然发生的事情。
(二)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1.“学生活动为主”原则开放性教学的实质是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开放性教学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安排广阔的空间,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特别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群体探究相结合的活动为主。2.“学习行为放开”原则学习行为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动手操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与同学合作等。放开是指摆脱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天资和能量,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顾忌地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
“学习行为放开”就是指在教师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3.“收”、“放”结合原则“收”就是教师的调控、指导,“收”就是把对学生开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放”即指在教师必须控制的学生行为规范内,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即使个别学生在个别方面有些 “过头”,教师也应当把它看做情理之中的事,是可以谅解的事。
例如,在研讨问题时思想偏激、情绪激动,在发散思维训练时答案离奇荒诞、离题太远,在小小组活动时个性十足、态度傲慢等。开放性教学坚持的重要原则是:以 “放”为主,以 “收”为辅,能 “放”能 “收”,“收”、“放”结合。开放性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 “收”不 “放”,也不像西方某些教学那样只 “放”不 “收”。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诠释1.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概念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创设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
或者说,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是能让教学 “开放”的能力。2.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是指组成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单纯的组织教学能力,其实,它是教师教学理念和综合能力的集合。教...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教学能力摘抄
谈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态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很快,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思维,采用新对策,具备新能力。那么,今天的新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资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如下进行: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现这一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基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出相关的教学课件,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同时利用网上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内容。
二、课程加工与开发能力 新的教材,其内容的综合性、弹性都很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开发。传统的教学,教师依赖于教材,教学过程成了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教材内容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所蕴含的新理念很少能被教师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教师所关注的只是"知识与技能",很少会考虑"过程、能力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另外,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学"预设",偏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倾向于"静态的"计划性的教学设计,这能适应教师单向的"传递"活动,但不能适应动态的真实教学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设计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发展能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动态生成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科研与反思能力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人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研究,形成共识。教师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这就要求做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 校本课程的出现,客观上不仅要求教师要会教书,而且会编书;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教学问题,更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教师从事校本研究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反思能力。可以从诸多问题中选择作为研究的对象、问题、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最终将研究的成果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另外,新课程实践还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静心反思,用笔记下自己的成功,剖析教学中存在的失识,从而使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
四、引导、协调沟通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是在一种良性的、合作的、对话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怎样让学生会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会学习,应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上让学生留有思考的探索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尝试、创新的机会。另外,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有效组织教学,协调与学生的关系,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真正的教育是给人以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不是给人家金子。 总之,时代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推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采取开放性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的理念和原则(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教学大纲变成课程标准, 一纲一本 变成...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几点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
浅议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本文从“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地方课...
利用老街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可以认为,园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发掘与利用幼儿课程资源的过程。 当前,我...
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让许多教师感觉压力不小——它的涵盖面扩大、灵活性增强。整个教材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让人觉得无从下手。一堂语...
论述优秀的人力资源应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为了使职责履行比较充分, 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管理者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是同样适用的。 但是,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何理解对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与学情分析之间的关系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着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能否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当务之急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强...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从哪三方面进行设计的设计语文课程目标遵循哪些指导思想? 课程教材研究所 崔 峦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
如何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园本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