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第五册的教学内容,这节内容学习了 分数 这个新的概念。在学习这节分数前,学生用两年多的时间学习并掌握了万以内的整数,分数的学习是学生对数的概念...+阅读
第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会用“()个()相加”来描述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
3、认识乘号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主动求知和实践探索能力。
2、通过发散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
1、以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2、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知道乘号前后两数所表示的意义。
3、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怎么上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珠算的乘法口诀,被称为九九歌。
珠算乘法常用的是空盘前乘法,也即乘数不打在算盘上,用乘数从高位向低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把各个单积依次退位叠加即可。
如果乘数是两位数,则用乘数的次字位从左向右乘被乘数的各位,从第一分积的第二位起依次退位叠加即可。
如果乘数是三位数,第一分积和第二分积之和的第三位退位叠加即可。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得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止。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据说,在春秋时的一代明君——齐桓公,为了广招贤人奇士,曾经设立了一个“招贤榜”,可是“招贤榜”贴出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应招,终于有一天,来了个秀才模样的人.齐桓公一听有人来应征,高兴极了。连忙亲自带人道招贤馆门口迎接。
没想到,来人二话没说,开口就朗声唱道:“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二二而四。”背完了,向着齐桓公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道:“大王,见笑了。”
齐桓公和他手下的人听完,都哈哈大笑,齐桓公问道:“难道会唱九九歌也算什么稀奇?这就表示你有才学吗?”
来人却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大王,会唱九九歌也实在算不上是有才学。但是大王如果能对我这样一个只会背九九歌的人都能以厚礼相待的话,这样一来,天下有才学得人还愁不会接连的来投奔您吗?”
齐桓公听了,说:“言之有理,那么先生就是我招来的第一位贤士了。”从此,贤人们都分别来投奔齐桓公。齐国也越来越强大。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说课稿
1.师: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青岛作为伙伴城市,当时为迎奥运,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道路交通方面,修建了高速公路,咱们一块儿去了解一下。(出示窗3:青岛市修建了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2.师:根据这两条不同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生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师:要求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怎样列式?生列出算式213*15 或15*21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怎么想的?师:求15个213米就用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2.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过估算,谁来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生:213≈200 200*15=3000 大约3000 (板书) 师:他把213看成整百数,结果是3000,那实际结果应该比3000怎么样?生:实际结果大于3000,因为213比200大,所以结果应大于3000。(2)师: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有的摇头…… ) 师:看来有同学遇到困难了,先来回顾一下,关于乘法的计算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生: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数、整十数的口算。师:能不能借助于这些知识自己尝试算一算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做法。)
(3)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咱们认真听,有疑问就问。生:213*5= 1065 213*10=2130 2130+1065 =3195 (师板书) 生:我是把15拆成10和5,先用213*5= 1065然后213*10=2130,最后再相加,也是3195。师:有疑问吗?为什么要把15拆开呢?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拆开之后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就会算了。师:原来他把15拆成10和5,这样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了问题,真不简单。再来看第二种:200*15=3000 13*15=195 3000 + 195 = 3195 生:我是先用200去乘15等于3000再用13乘15等于195,加起来就是3195。师:谁能看明白她的算法?生:他是把213拆成了200和13。师:为什么这样拆呢?生:这样就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整百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了。第三种:213*3=639 639*5 = 3195 生:我是把15分成3和5,先乘3再乘5,213*3=639,639*5 = 3195。 生:他把15分开,就可以变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师:的确是这样,你和前两位同学的方法一样,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还有第四种:他是用竖式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咱们没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没学,但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学了,(生用手捂住百位的2)13乘15我已经会算,现在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再乘上百位就行了。师:他是借助于什么来列的竖式?生:用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师:原来是把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直接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了,不简单!
(4)总结 师:同学们,其实这几种方法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我们没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来计算。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们的方法都很好,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般选用笔算的方法。
(5)研究竖式 师:谁能当小老师,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生:先用15个位上的5去乘213,得1065.再用15十位的1去乘213的213,最后加起来就是3195.追问:为什么3要写在十位上?生:用十位的1去乘的,所以写在十位上。师:用十位的1去乘3得到3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6)沟通比较、总结算法:师:仔细观察:笔算的方法跟我们刚才的这种方法相比较,(指着刚才板书的第一种计算方法)它们有什么联系吗?生:我发现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先算5乘213,再算10乘213,最后再相加。师结合学生回答及时用箭头标出来,原来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横式表达,一个是竖式表达,同学们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竖式笔算的道理。师:那我们在计算的的时候可以怎么算?生:先用个位上的5去乘213,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的上的1去乘213,得数的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师:也就是先用个位的5去乘213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跟个位对齐,再用十位的1去乘213每一位上的数,积得末位跟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结果相加。同位互相说一说吧。学生互相说算法。师: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小组互相说一说。生: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生:只不过三位数多了个百位,乘的时候别忘记还要跟百位上的...
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个星期有几天
《一个星期有几天》说课稿 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个星期有几天》说课稿一、内容我上的这课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中的乘法口诀中的一个内容。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一个星期有几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乘法口诀,在7的乘法口诀中,前6句是学过的,只有后3句是新的。
三、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设计意图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口诀”只是单纯为“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了教师构建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一来,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作为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却没有引起注意。鉴于这一点,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分组活动来体现乘法口诀的知识体价值。
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编制了四个板块。即“在探究规律中感知口诀,在自主合作中创编口诀,在解读品味中感悟口诀,在多维运用中深化口诀”。
以下为关联文档: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详细介绍: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详细介绍: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倍的初步认识》教学 教学内容 人 教 版《数学》第 三 册第76--77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经历 “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课标版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体验求...
乘法初步认识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怎么才能掌握的快教学知识与技能 (1) 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力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