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十一五’期间,我省要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使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整体素质较大幅度提高,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服务于经济社...+阅读
从这份计划中可以看出,问题出在这儿:
1。 湖北省被调控出4万高考招生名额给10个中西部省市,占16万总名额的四分之一,是调控出生源总数最高的省。在文件里,湖北省都没有被列举名字,仅仅属于”等“的地位(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
2。 “…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这一句话特别可圈可点。
其一,上海的高考升学压力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包括上面提到的湖北省)被归属于同一类别: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这个分类和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左,至少急需进一步的解释。
其二,在资源同样丰富升学压力同样小的被指名省(市)里,上海被调控出的名额是5000人,江苏3.8万人,浙江1.8万人,福建5300人,数量相差很大,如果按照人均计算的话,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江苏,被调控出的名额和湖北几乎相当(分别为3.8万人、4万人),两个著名的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就负责了全国16万调控名额的近一半。
其三,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最小的北京市,被调剂名额没有列入表格里,假设为零。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份文件阐明的政策目标:“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要求。”
江苏和湖北两省人口众多,考生数量庞大,历来都在高考竞争最激烈、分数线最高,也是全国录取率较低的两个省份。从这两个省拿走近8万高校入学名额调控给同为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的河南广西江西等省市,来提高它们的高考录取率,这完全是劫贫济穷的做法。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如何实现呢?
比如,江苏苏北的农家子弟们,好不容易经过了比天堑还要窄的中考进入县(市)高中,寒窗苦读甚至复读多年,以为学龄人口减少,本省经济发达以后,人均资源上升的好处终于轮到自己了,却发现今年报名高考人数的减少(3.25万人)还比不上被调控出去的人数(3.8万人)。河南广西江西等省市孩子们上大学异常艰难的尖锐矛盾主要由他们这样的孩子们来买单,合适吗?他们的教育公平呢?
这就好比有两家门对门的穷人,以前穷到家里都没有凳子。现在有一家努力赚钱以后添了第一只凳子,如果我们去这家敲掉一只凳脚,调控给还没凳子的那家,这公平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样的政策目标实现的重任没有落在像北京、上海这样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录取率高的地区也是让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劫穷济贫,拆一些人口大省高考大省高校生额的东墙,去补另一些人口大省高考大省高校生额的西墙,不仅不是在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只会使得京沪等高等教育资源充沛的“百分之一”地区和全国其他“百分之九十九”地区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沟壑变得愈来愈深。这种固化强化地域矛盾的高等教育资源调控方案,不管造成的原因有多少种有多无奈,成因有多复杂多不可控,动机有多合理,都应该考虑再次检讨和评估了。
规划纲要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提出了哪些重要举
《规划纲要》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二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四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又提出: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切实强化教育督导,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如何树立公平的教育观
以考试来标准化教育选拔,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以评价的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选拔优秀生源接受下一阶段的教育,是教育内部提高自身质量的方法之一。但是,当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都关注于选拔的结果,而不是教育本身,关注考试成绩,而不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时候,这种应试教育的质量观就会将教育引入歧途。 仅以学业成绩来进行教育评价,这种较为片面的质量观在教育实践中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效果。首先,以考为本,突出测验的选拔功能,就需要不断增加教育难度,学生的学习内容日益艰深,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其次,在“应试教育”片面的质量观影响下,教育丧失了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本性,不能面向所有资质不同的学生,不能促进人的智力与人格、知识与品德、科学与人文的全面发展。
再次,这种片面的质量观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埋下了隐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跳不出考试提供的模式,也就很难培养出可与美国、芬兰等创新强国一较短长的世界级劳动力。 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是重要抓手。为了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的颁布与实施旨在扭转教育质量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应试”质量观,将品德、心理健康、兴趣特长以及学业负担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来,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在教育领域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深化对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本质的认识。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终身学习的能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些教育目标所反映的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使用单一学业成绩这一标准无法衡量,需要结合多种教育结果,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加以评价。 其次,要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新的评价技术的开发与使用,注重结果与推论的科学性。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首先要扭转传统的通过统考统测的方法来评价教育质量的现状,采用更加科学而丰富的评价方式对教育的多个领域进行综合评价。当然,这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使用单一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育质量大行其道的另一个原因是,仅仅使用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是较为容易的,而建立一个结合了学业水平、学习动力、身心发展以及学业负担等多方面指标的评价体系十分困难,需要在评价中采用大规模调查研究的方式,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资料查阅等,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最后做出科学的推论。
许多地区可能需要依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专业力量进行测量。 再次,要深入了解教育教学实践的规律,完善本区域内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各省市要在充分领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一质量观的本质后,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区的评价指标。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考虑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况,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为指导,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一指标体系,而不应不考虑实际情况,把指标当作硬性规定,对学校进行硬性区分或排队。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实践过程。只有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设性反思,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下为关联文档:
教育公平一、给定资料 1、特长与升学挂钩,一方面刺激了各类竞赛、考级的扩张,另一方面加剧了升学对特长的依赖,不仅彻底瓜分了学生非常可怜的课余时间,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而且,...
教育公平问题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难题是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上一期,我们分析的是医疗体制改革问题,本期,我们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主要指向的是教育机会均等问...
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第一,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今后,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当前要在以下几件事上下功夫。首先,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
我国应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200字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 业、明天的希望。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 等院校综...
如何理解教育要公平也要注意个体如何理解教育要公平也要注意个体,教育公平问题论文:首先来谈谈‘公平’。大家都知道,世间没有真正的公平,所谓存在的公平也是相对的,或许这也是造物主留给我们的‘乐趣’,这让我们...
我们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我们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读毕淑敏的优点零有感 500 600字就好:(1)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