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使科学探究活动取得实效有感》]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可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自认为最难上的就是科学,它不仅要注意概念的科...+阅读
第一部分 探究活动 活动设计:中班科学活动“谁能吸水”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教师用毛巾演示擦干桌上的彩色水 师:桌上的水到哪儿去了?幼:到毛巾的身体里去了。幼:给毛巾喝掉了。幼:被毛巾吸到肚子里了。……
2、引导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可能吸水 师:老师还带来一些材料,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帮助我们吸水?幼:我想布就可以吸水。幼:可能塑料板也能吸水。幼:塑料板不可以吸水,面巾纸可以的,还有棉花。……
二、实践验证,记录发现 师: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那我们都来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幼儿实验,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的情况。 现象一:洪瑞将泡沫、布、面巾纸一块儿放进水盆,然后一样一样捞出,并一边捞一边说: “它们都能吸水的。” 教师看到后没有做任何评价,笑着说:“你是怎么发现的?”他一边把浸湿的材料拿给老师看,一边解释:“我用手一挤,水就从布和面巾纸里出来了。泡沫上面也有水,它也能吸水的。” 现象二:吴钰把海绵放进水盆后拿出来,惊喜地说:“海绵变重了,能吸水。” 现象三:邵舒琪把塑料板从水中拿出,看见水滴下来,说:“老师,塑料板也能吸水的,你看水从上面滴下来了。” 现象四:杜佳佳把布放进水里,让布完全浸湿后捞起,用两只手拧布,水不断地流出来,她高兴地说:“老师,布能吸水”“赶紧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一会儿向大家介绍吧”“好”她用红笔在布的图案下画上红钩。……
三、幼儿讨论,讲述结果
1、小组交流 每人讲讲自己的发现,统计能吸水的材料和不能吸水的材料。
2、集体交流、记录 每组选派一人介绍,其他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进行补充。 (在小朋友的交流中,大部分幼儿对塑料板和泡沫块能否吸水有争议,一位幼儿对棉花能吸水持反对意见。)
四、集体实验,获得新知 教师出示装有兰色水的三个杯子,水位高低相同,并在最高水位处分别用红色即时贴做好标记。
1、让幼儿确定三个杯中的水位 师:三个杯中的水有多高?在什么位置?幼:一样高,到红线那里。
2、猜测:把泡沫、塑料板、棉花放进杯子里,兰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棉花会把兰水吸进肚子里,水会变少。幼:塑料板会吸一点点水。幼:泡沫也会吸一点点水。……
3、实验
(1)教师将棉花放入水中,然后取出,引导幼儿观察水位的变化。师: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变少了。师:怎么会变少的?幼:被棉花喝掉了。幼:被棉花吸到身体里去了。
(2)引导幼儿把塑料板和泡沫分别放进其他的两个杯子,取出并观察水位的变化。师:塑料板拿出来了,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没有变少。师:泡沫取出后呢?幼:也没有变少。
(3)引导幼儿概括结论,修改自己的记录。师:那你们看到谁能吸水?谁不能吸水?幼儿很肯定地、自信地说:棉花能吸水,泡沫和塑料板不能吸水。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检查一下记录纸,看看需要修改吗?幼儿检查个人和集体记录并做好修改。 第二部分 总结与思考 《做中学》是一门全新的、开放性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幼儿来说,能在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里,手脑结合,个性张扬;对于教师来说,是把科学性、可行性、亲近性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谁能吸水》这一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幼儿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体现了《做中学》的核心理念。
一、内容的选择,缘于幼儿的生活 “做中学”的教育原则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纲要》又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水是永恒的主题。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离不开水,玩水时不小心弄湿的地面往往会引起孩子的争议,“地面湿了,水龙头开小一点”“明明注意一点,地面湿了会摔跤的”“地面湿了用拖把拖一下”“还可以用抹布来擦”……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探究孩子们与水的接触,让幼儿在嬉水中增进科学知识和经验。《谁能吸水》这一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二、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探究的热情 情境对激发中班幼儿的探究热情、长时间保持幼儿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看一个现象:教师演示用抹布将桌上的颜色水擦干,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一情境的出现,全体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瞪大了眼睛,当发现颜色水没有了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叫起来:“水没有了。”而此时教师的提问:“水到哪里去了呢?”则打开了幼儿智慧的大门,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们引导幼儿猜测、动手验证,幼儿...
如何激发幼儿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或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地学习。兴趣又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形成和树立信心的基础。如果幼儿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影响今后对数学的学习,导致数学成绩不佳。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就激发中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1 变抽象、乏味的数学活动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数学活动很容易变得枯澡乏味,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一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能转移的数学知识全部转移,不能转移的数学知识,想办法把数学内容编成游戏、歌曲、故事等。例如:认识相邻数,除了给幼儿提供新颖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外,还把认识相邻数编成了“找朋友”的歌曲,幼儿就能一边唱歌一边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还能找出比它的前面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的数字,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新知识。
2 转移数学课本内容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
当我们把幼儿领出幼儿园时,幼儿们像出笼的小鸟,十分高兴,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因此,抓住这一时机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车辆、行人、建筑等,随时向幼儿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各种客体所占的位置、相间距离、楼房的造型等,积累了空间形体的经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进行一些郊游、逛街、游公园等活动,他们就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经脸,同时,还可以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参加自然角种植活动。首先,告诉幼儿种植方法,一共有几个步骤,然后发种子。教师故意创设情境,将许多种子混放在一起,让幼儿分类、再数一数每类种子有多少粒并区分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让幼儿一一回答,然后开始播种。教师与幼儿一起记日记,天天观察种子是否发芽了。出土后,教师指导幼儿以绘画形式,记录幼苗生长情况。由此可见,大自然、大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他们是数学学习的活教材,是数学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
3 结合主题内容为活动区提供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操作材料
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活动区投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可操作的材料。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每个主题内容的要求定期更换材料。无论是数学区,还是操作区、美术区、建构区等都可融入数学知识,并结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点,既不要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要因材施教。例如:在操作区,对于用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提供玻璃球、黄豆等材料。对于用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可指导他们先去夹珠子,再去夹花生豆,最后夹黄豆粒等较小的东西。这样,会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边夹边数数,做到手口一致,从而提高了幼儿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数学的知识
因为数、形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所以,教师或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这一途径,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数学方面的简单知识,并懂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引起兴趣。例如:可数楼梯、数家人、数物品等;可分水果、分饼干、分发物品等。由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或家长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并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5 采用家园一致同步教育,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必须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家中的一切,恰当地提出问题并让幼儿回答,在家里还要为幼儿创设数学活动的天地和进行数学活动的家庭氛围,在领幼儿外出旅游、逛市场时也要随机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一种做法,都要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来进行,并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和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或家长还要注意观察,一但发现某幼儿操作失败,要及时、专门对该幼儿进行引导,积极表扬鼓励,让他或她有信心做下去,直到正确完成。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条件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亲子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亲子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外出游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外出的兴奋和喜悦。
2、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3、知道要跟着老师和同伴,不能擅自离开集体。
4、促进亲子感情。
二、活动主题:
“春意盎然游锦江”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9日(星期二)
四、活动地点:
上海锦江乐园
五、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车辆5辆,8:00集中各班,8:15正式发车。
2、各班出发前做好各项安全教育
3、活动前保证充足的睡眠。
4、为孩子准备小点心,提前发放给每个孩子。
六、安全保障措施:
1、 加强管理和监督措施。保教主管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出游的安全工作,教师负责组织好幼儿活动,维持好纪律。保育员负责照顾好幼儿出游的护理工作。除此以外,各班级增配行政人员,保障出游的安全工作。
2、 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春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保健医生携带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情。
4、 春游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准时出发,准时返校。
5、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上、下车有序。在车上不能大声暄哗,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7、 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8、 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时一定要清点好幼儿人数,确保幼儿安全。
七、活动过程:
1、确立活动小组。
总负责人:胡宏芳
总领队:康英
保健老师:印敏
组员:各班班主任,保育员
2、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准备工作(上厕所、检查衣物、所带物品)。
3、带领幼儿上车,安排座位,清点人数,提醒幼儿与家长注意安全,关注个别幼儿。
5、达到上海锦江乐园,清点人数,发放游乐券。提醒家长与2:15分在乐园大门口集合,合影留念。(午餐自理)
6、自由活动。
7、2:30 准时发车,回幼儿园,清点人数。
七、活动效果
通过此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且,此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也给我们大家建立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桥梁和空间,也建立了更深一层的亲子感情,让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孩子、家长之间有了互动的机会。家长们和孩子们对本次游玩的地点都比较满意,通过这种途径与孩子们共同感受春天的气息,不仅让家长们有了放松的机会,还看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表现,犹如自己也回到了童年的世界。让家长们更懂得了生活、环境、大自然是培养孩子发展、认知的好途径。这次春游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地画上了句号,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而在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因为可能班主任教师没有太多的经验在发放游乐券之后把,合影留念的环节忽略了。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这一点,把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
以下为关联文档:
浅谈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引导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要以探究方式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创设学生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地学习空间和充分地探究式...
如何设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1、选材应注意的事项:①反映多方面的科学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涵盖面大,包含了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人体科学等。因此,为了拓展幼儿的见识,让幼儿有机会...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东阁中心小学 苏尉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进行深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要改变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第一、 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一、内容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
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
如何引导中班幼儿产生探究的兴趣(一)营造宽松、愉悦的科学氛围,给幼儿进行探究活动提供支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是科学教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为幼儿创设了这样一个环境,幼儿才敢在轻松、快乐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键词:教学目标;探究式问题;探究情景创设 教学作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的设定,探究式问题的设置,教学情景的创造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实际效果,我在多年...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质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质,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质《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