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线段、射线、直线》课堂实录

07月02日 编辑 39baobao.com

片段一,师:我们在上课之前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互动一下,有谁愿意参与的吗?我们请两位同学走到台前。

一高一矮的两个男生很积极走到台前,同时大屏幕投影 比一比身高 。男生默默的选择的离开,班级里的孩子哈哈大笑。班级里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师:大家能不能比较呢?

学生(齐声回答):能,可以直接看出来。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

又选了以为身高接近的两个男生。

师:这两位同学谁更高一些?

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老师在听到课堂学生反馈后发出指令:两个人靠的近一点,背靠背。

师:大家发现了吗?(倾听者学生们的表达)

学生甲:两个人的身高可以比较的。

学生乙:只要两个人站在同一平面上就可以比较。

学生丙:还可以说出两个人的身高的具体数据

,直接比较数据更简单。

[点评]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老师需要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认真倾听学生们的每一次精彩的发言。在倾听学生反映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及时作出反应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片段二

(1)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等于已知线段a.

(2)你能画出一条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b的和吗?你能写出线段之间的的关系是吗?

(3)你能画出一条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b的差吗?你能写出线段之间的的关系是吗?

师:如何去完成相关画图呢?大家一起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安静的观看视频里的每一个画面,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圆规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段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师:大家看完了视频,动手操作吧。

利用移动投影设备实时播放学生画图的每一步骤。

师:谁能说一下该如何操作?

学生:利用支持直尺画一条直线,将圆规的一脚与线段一端点重合,另一脚与另一端点重合。截取已知线段,然后将圆规一脚与已知线段一端点重合,画圆弧与已知直线交于一点。

学生:点B在点C与点D之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

点B在点D右侧,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 CD.

点B与点D重合,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

[点评]:改变了原来的老师台上展示,学生跟着模仿的传统模式。在这一环节中提前准备了视频材料。先让学生观察分析,从中学到有效信息。不仅如此,活泼的视频动容,也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无形间的数学文化渗透也能顺利进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片段三

你能画出一条线段AC等于已知线段a的2倍?你能写出线段之间的的关系是吗?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能不能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学生:利用支持直尺画一条直线,将圆规的一脚与线段一端点重合,另一脚与另一端点重合。

截取已知线段,然后将圆规一脚与已知线段一端点重合,画圆弧与已知直线交于一点。重复上述操作,再截取一段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师:在操作过程中,点B非常特殊,谁能帮我们讲一讲?

给学生们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干扰。

学生: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AB和BC,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

师:如何利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一遍?

学生:因为B是AC的中点

所以AB=BC=1/2AC或AC=2AB=2BC

[点评]:单一学生的学习能力里总是有区别,接受速度也各异。面对全班所有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协同发展。借助小组的力量,利用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落实尺规作图的操作规范。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安静的思考,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针对性的给予引导

片段四

例题教学:

例:1. 已知线段AB=8,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DB=1.5,求线段CD的长度.

源:学

网][

师:如何求解CD的长度呢?

学生:为C为AB的中点 ,所以CB= AB= 8=4,

CD=CB-DB=4-1.5=2.5 .

变式:已知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直线CB上且DB=1.5,求线段CD的长度.(先画图,再思考)

2.已知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

变式:已知线段AB=8,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

师:变化题目的条件后该如何处理呢?

同学们在小组内充分讨论,由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因为C为AB的中点,所以CB=AB= 8=4,

当点D在点B左侧时, CD=CB-DB=4-1.5=2.5 .

当点D在点B右侧时, CD=CB+DB=4+1.5=5.5 .

CD=2.5或5.5

[点评]: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本环节安排围绕线段中点、和、差运算的例题和变式训练。最后再进一步探索线段DE与AB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老师对于学生的发言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结:课堂上学生已经习惯了认真倾听老师们的一字一句,反过来,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时候忽视了对学生的倾听。客观地讲,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双向活动,需要双向互动。有的时候,是作为老师的我们过于强势,总想驾驭和操作一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在课堂上,我们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就会让学生的充分展示自己,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课。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