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02月01日 编辑 39baobao.com

[幼儿教师如何让幼儿轻松学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在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数...+阅读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之一,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把属于自己的财富、权利、智慧、思想和情感分给别人,让别人共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运算阶段(7岁以前)。这时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关于亲社会问题的思考通常是以享乐主义为原则,为自我服务的。第二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了,学会了角色扮演技能,开始把别人的合理需要当作亲社会行为的主要依据。第三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这时青少年开始理解并尊重抽象的亲社会规则的意义,并将亲社会行为指向更广泛的人。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1.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让幼儿从小生活在平等的家庭气氛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以免形成"自我中心"感。教育幼儿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同时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让幼儿能看到分享行为的结果,感到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

2.为幼儿树立分丰的榜样

爱模仿是幼儿的共同特点。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有父母、玩伴以及书本、电视等媒介里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爱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表率。父母工作中的成就或挫折可以告诉幼儿,让其分享快乐与忧愁,学习赞赏别人和给予同情、理解。还要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3.移情讲练法

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及其与行为的研究表明,移情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移情训练法即培养幼儿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引导幼儿产生与别人情感、状态相一致的情感共鸣的教育训练。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情绪,在此基础上再教他们具体分享的方法、规则等,效果就会比较好。

4.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

父母要经常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以练习。

5.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

一是平等分享。让幼儿通过情感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二是共同分享。同一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自愿组合,通过语言与行为的相互配合协调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三是轮流分享。不同的时间内幼儿将分享物轮换使用,可以使幼儿在资源少的情况下顺利分享,培养秩序意识。四是先宾后主的分享。这种分享有一定难度,可以引导幼儿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展开,同时对幼儿表现出的先人后己的行为给予肯定。这有利于培养幼儿宽容忍耐的美德。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提高学前幼儿的数学教育质量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1、通过游戏进行数学启蒙游戏场景学数学是培养孩...

如何教三岁的幼儿学习数学三岁幼儿喜欢玩具其实好学习机会 专家建议:每次玩完玩具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时给幼儿提出问题请幼儿按玩具用途进行分类把属于车类玩具放起把积木放起把布娃娃类玩具放起幼儿...

怎样才能教好幼儿小班的数学1)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学习、观摩,力求让教师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上往同化新的理念与新的思维方法。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故事的内容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不...

学前幼儿数学教育教什么?如何教您好,幼儿数学教育主要包括幼儿的数概念、计数和运算的教育、量与计量的教育、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的教育等。 建议您关注我们百家号,并留言私信我们,给您更全面的答...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我认为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重点是: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自觉地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是一个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的主题,绿色教育已是我国...

如何护养好婴幼儿养生保健应从初生婴儿时做起。中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对初生婴儿的护理,就提出“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小儿病源...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论文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观察时,我们记录了以下两个案例:案例一:恒恒带来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恒恒高兴地拿出自己的...

如何培养幼儿学会分享行为要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首先应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要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因为幼儿品德形成,需要幼儿经历认知,情感到行为习惯养成这样一个过程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

幼儿可以和谁分享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幼儿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间交往的明显减少,均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