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父母爱唠叨孩子易出走

09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别让你的唠叨很随性]知识贫乏、视野狭窄的人,特别容易唠叨。懒于思考、善于找借口的人,也喜欢唠叨。知识储备丰富,思维总是活跃着,再想唠叨,自己也会觉得烦。 我最喜欢这句话: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在完...+阅读

“我儿子太不像话了!”一位父亲气愤地说,儿子小童今年13岁了,“每次批评他,你看他那个不服不忿的样子。”这位父亲说,有好几次小童竟威胁他们,如果再唠唠叨叨,他就离家出走。“现在我们都不敢说他了,万一他真出走了,可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以出走威胁父母的例子不胜枚举。家长们先不要自乱阵脚,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许你就能找到“破解之法”了。

孩子小时候,对是非并没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做错事被批评时,通常会唯父母是瞻。而当他们到十三四岁时,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外部世界开始有自己的认识,逐渐将自己定位于独立主体。这时,父母再像以前那样批评教育,他们就觉得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于是产生对抗情绪。

另外,各种束缚和压力增多导致孩子心理焦虑,他们会变得更“不听话”。小童说:“我觉得压力很大,如果他们总喋喋不休,我就更烦了。”这些孩子的压力绝大多数源于学习,上初中后,他们要承担更重的学习任务。而且,发达的通讯设备和大众传媒让他们对社会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一旦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和优胜劣汰的残酷,他们就开始为未来担心,从而产生了焦虑的情绪。此时,父母的批评在他们听来非但不是“金玉良言”,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感。

如果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他们需要放下架子,不再“我说你听”,而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主体的存在。

有些家长喜欢节外生枝,批评孩子的时候总要带上诸如“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之类的话。这种教育方式很不可取。家长最好就事论事,不把问题扩大化。尤其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时,最好不要絮絮叨叨。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孩子离家出走后想到的爱现在的父母真的不好当,有时候连我这种自诩为超高。而且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人,都不得不离家出走,好让心情平复下来,再来冷静处理事情。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找我,脸色很难看,原来她前一...

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父母唠叨不但让孩子觉得“很烦”,效果更是微乎其微,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应谊避免对孩子的无谓唠叨。方法如下: 1.凡事只说一遍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做某事...

唠叨绝不等于亲子沟通唠叨与亲子沟通 蒙台梭利的自由教学法中特意强调:教师不应该对孩子的行为做好坏的评价,要能尽量保持平静,在需要的时候,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给予指导,之外,不多说一句废话。如果我...

父母不要老对孩子唠叨不休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父母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把嘴巴紧紧“叮”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遍。 唠叨的形式,基本上表现为机...

避免孩子犯错误 不能用唠叨唠叨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孩子好,希望他能健康成长、立志成l才。但唠叨这种做法通常无法达到目的。真正能让孩子一切都好的方i法,是制造避免让孩子犯错误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过:所...

唠叨型的妈妈要多听少说案例:林林一提起妈妈,就一肚子的不满:“妈妈太唠叨了,一件事老是重复几次,什么事都不放心。我和同学出去玩,她能交代好几遍,什么不要跟别人说话,路上要小心,晚上一定早点回来,烦都烦死...

请妈妈少些唠叨好吗成年人,常回家看看,听听妈妈的唠叨,蕴含着许多温暖、关爱和亲情,是一种幸福。然而,这成年人引以为荣的幸福,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一种负担,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这样的结果尽管出乎人们...

妈妈“唠叨”能让宝宝聪明儿子出生后我就不断地指着屋里的东西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里人取笑我“唠叨”,我却照说不误。不久我发现,只要我问他:“宝宝,挂钟在哪儿?”或是“布贴画在哪儿?”他的眼睛就...

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孩子在两岁之前的大脑对大人的各种言语还不能理解,在你反复唠叨同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缺点。孩子的只能误理解为这个人老爱和自己聊天,并且认为唠叨时那种表情是大人正常的表情,甚...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