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哪些是父母必须做的事

09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孩子为何不相信父母的许诺]孩子不相信父母的许诺,是有一定原因的:有些家长为求孩子一时的宁静,往往不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种种许诺,让孩子在盼望中等待,而最终以失望告终。如孩子希望有一个声控的洋娃娃,父母...+阅读

三、教育“近视病”

长久以来,人们争相议论的永远是哪个孩子能够背诵多少首唐诗,而不是哪个孩子多么喜欢唐诗,尽管后者比前者更有意义;人们津津乐道的也总是哪个孩子考上了什么大学,而不是哪个孩子多么独立、多么有勇气,尽管后者可能比前者更加重要。

教育者最应该关注孩子的什么?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人们容易被最表面和最明显的东西吸引和迷惑,这种现象也许不只出现在教育领域,但是它在教育领域却最突出。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名次、考上了哪所学校,却忽略了那些对孩子的成长真正有深远意义的东西———学习的心态、学习的策略、对自我的认识、成长的心路历程等。当孩子在自己成长的路上遇到严重的困惑和挑战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往往并不在场,从背后传来的父母的声音是那么的单调和令人生厌:好好学习比什么都强!整天看你莫名其妙的,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虽然孩子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有一个亲切成熟的声音来安慰和鼓励他们,可是到了中学后,却没有几个孩子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因为父母不理解他们,谈话常常是刚开个头就又被扯到学习上,被扯到“大道理”上了。孩子不说自己的心事,不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是一次次的教训让他们没办法说!

教育者的关注太表面化、太片面化了。我们关注的所在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方向错了甚至是反了,我们的努力会有什么结果呢?这样一来,父母只能“吃力不讨好”,难道现实不是这样的吗?

关注应该关注的东西,是父母们必须做的事。

四、教育者的错位

家庭教育专家坐在高高的报告台上,家长坐在台下阴暗的灯光里;家长坐在椅子上,孩子则战战兢兢地站在旁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军官和士兵、上级和下级。更为糟糕的是,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如果作报告的人不吹嘘自己,很多人就会觉得他不可信。很多教育者不仅有固定的位置,而且有固定的腔调。他们在家长面前净说些空泛的大道理,看似很有学问,实际上对于家庭教育却起不到什么作用。

要正确地教育孩子,教育者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教育者决不是“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灵魂;教育者充其量只是“园丁”。园丁的第一使命就是了解植物的本性和所处环境的特点,不强行修剪,而是因材而育,园丁的职责不是凭空创造花草,而是让植物的天性更好地发挥和展现。所以,与其说植物遵从园丁的想法生长,不如说园丁遵从植物的本性来对其加以培育。

教育者不应该是导师、领袖和上级,而应该是令人尊敬和信服的朋友,能通过一种合适的方式让受教育者接受必要的建议。教育者不应该站得比孩子更高,也不应该站在孩子的对面,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身旁,与孩子一路同行,只有跟孩子共同生活、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和了解,我们才能发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不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可以成为的那个人。

五、关于“大道理”

“别跟我讲大道理”、“净说些大道理”……得到这样的回答,就会被认为是在讲大道理,是教育失败的标志。

事实上,人们并非讨厌听道理,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点醒梦中人”、“话是开心锁”等,都说明了道理对人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为什么道理会成为“大道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首先跟讲大道理的人的认识能力有关。大道理就是说不到点子上的大原则、大方向,为什么说不到点子上?是因为讲道理的人自己就不知道道理在哪儿。其次,与讲大道理的人是否信奉自己所说的有关,如果他自己都不信,那他就是用大道理来骗人。再者,与讲大道理的人是否言行一致有关,如果他说的连他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努力去做,却还要去要求别人,那当然就只能产生“大道理”的效果了。

以下为关联文档:

父母与孩子共餐的好处吃饭,并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事情,更是全家的事情。亲子共餐,不仅能帮助孩子充分吸收营养,而且还会赋予孩子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亲子共餐是绝佳的教育机会。英国家庭素有 把餐桌当...

孩子们给父母提的意见摘自:莱阳市童心教育集团 作者:董翠珍 前几天跟孩子们讨论了一个平时父母做什么事是你最不喜欢的?下面是孩子们的回答:(由于一节课没讨论完,所以暂时就这么几个孩子的话了) 王 志:最...

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不孝,关键是爱的方式出了问题有人说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不孝。我觉得这句话太绝对,太片面了。我见过父母很爱孩子,孩子也很孝顺的;也见过父母很爱孩子,孩子很不孝的。父母爱孩子,本身没有问题。之所以会有孩子...

儿童为什么必须拥有自尊和自尊心儿童拥有自尊的意义 (一)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六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孩子在两岁之前的大脑对大人的各种言语还不能理解,在你反复唠叨同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缺点。孩子的只能误理解为这个人老爱和自己聊天,并且认为唠叨时那种表情是大人正常的表情,甚...

父母与宝宝沟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相爱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说一些消极负性情绪的话,如对社会不满等,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常常感觉不到快乐,也...

父母给幼儿园的一封感谢信篇1:给幼儿园的感谢信 尊敬的幼儿园领导和老师: 我是贵园亲子班悠悠小朋友的家长,这天是怀着一颗十分感激之心给你们写这封信的。 说实话,和许多家长一样,在孩子入园前,我们也感到...

父母和孩子在理解中前行三八 节,幼儿园开展 护蛋行动 活动,孩子通过亲身体会,理解妈妈的辛苦,引导孩子用感恩和理解的心面对妈妈,这项主旨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我为老师的巧妙构思叫好和赞赏。 活动准备前...

宝宝高AQ,父母这样做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女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在行为上也常常表现得浅尝辄止,缺乏忍耐力。这其实并不是她们自身造成的。她们长期生活在被伺候、被服务的环境里,从进小学到读大学,以致...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