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感觉被忽略的内心反应

09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朋友,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到底需要些什么,采取适合的方法来帮助和培养孩子,才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阅读

练 习

在工作中,你的老板安排你做一项额外的工作,并且当天完成,你知道应该赶快去做,但是一连串的急事让你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这一天你忙得连午饭都没吃。

当你和同事们都准备下班回家时,老板来找你,你赶快向老板解释,你今天实在太忙了。

老板打断你,生气地对你大吼:“我不想听你的解释!我花钱用你不是让你整天坐着无所事事!”当你正要再向老板解释时,他说:“别说了!”然后径直朝电梯走去。

同事们装做没听见。你收拾好东西离开公司。在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一位朋友,因为心里很郁闷,你想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朋友。

朋友试着来“帮”你,他用了八种方式。请你每读到一种方式时,把当时的“本能”反应写下来。(反应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

1. 否定感受:“这没什么。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才小题大做的。其实,情况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来,笑一笑,你笑起来真好看。”

你的反应:

2. 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如意之事常常会有。要学会看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

你的反应:

3. 给出建议:“我告诉你该怎么做。明天一早直接到老板办公室,对他说:‘我错了。”然后赶紧把老板交代的活儿干完。别去理会其他小事。明智点,想保住那份工作的话,最好别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你的反应:

4. 提问:“是什么急事让你竟然把老板交代的活儿给忘了?”“你不知道如果不马上做,老板会生气吗?”“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他离开的时候,为什么不追过去再解释一下?”

你的反应:

5. 偏袒对方:“我能理解老板的反应。他可能压力太大。他没有天天对你这样,已经不错了。”

你的反应:

6. 过分同情:“真可怜。真是太糟糕了。我真为你难过,我都想哭了。”

你的反应:

7. 业余心理医生:“你想到过没有,你这么难过,是因为老板在你的生活中,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小的时候,你可能总是害怕让父亲失望,所以当老板斥责你时,又把你带回到了早年害怕被否定的感觉。对吗?”

你的反应:

8. 产生共情(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今天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这么多的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老板训,心里一定不好受。”

你的反应:

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在真正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前,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位好妈妈,一位在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专家。然而,当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才又让我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父母。每天清晨,我都会鼓励自己说:“今天将会有所不同。”但每一天都只不过是前一天的翻版。“你给他的比给我的多!”“这是粉杯子,我要的是蓝色的。”“这麦片真恶心,像呕吐出来的”“他推我。”“我根本没碰他!”“我不回房间,你别管我!”

我被他们折腾得精疲力尽,想到了去加入了一个父母小组(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我参加了这个小组在“地方儿童辅导中心”的一次讲座。主讲人是年轻的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他讲的主题是“孩子的感受”,内容非常有趣。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当我回到家的时候,脑子里充满了新的想法,笔记本上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还没完全理解的新理念: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

“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

“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

“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听完讲座以后,我在想:“也许别的父母那样做,我不会是这样的。”后来,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行,发现事实上我也和他们一样的。下面是仅一天之内发生在我家里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不对,这多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话!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我们所有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并且,我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的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我的判断。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后,我决心改变自己,但并不知道该怎样开始。后来对我最有帮助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问自己:“假设我就是那个感觉累或者热或者无聊的孩子,希望让那个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成人理解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随后的几个星期里,当我试着了解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时,我说话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了。我并没有刻意使用一种说话技巧,而是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虽说你刚睡过午觉,但你仍感觉累。”或者“我觉得冷,但你觉得这里很热。”又或者“你好像对这个节目不感兴趣。”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我的新方法在开始的那段时间内非常见效。我和孩子们的争吵也明显少了。直到有一天,女儿说:“我讨厌外婆!”我脱口而出:“这样说外婆,太不象话了!其实你也不是故意的。我不想再听到你这样说。”

这件事情让我重新反省自己。孩子的大部分感受我已经可以接受,但如果孩子们说的话让我生气或者焦虑时,我立刻恢复到了从前的自己。

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反应也并非个别。在接下来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话经常会立刻遭到父母的否定。请大家大致思考一下父母在遇到这些情形时,会说什么话来否定孩子的感受。

1. 孩子:我不喜欢弟弟/妹妹。

家长:(否定感受)

2. 孩子:我的生日宴会没意思。(之前你为孩子的生日宴会费了很多心思。)

家长:(否定感受)

3. 孩子:我不想再戴牙套了。太疼了。我才不管牙医怎么说呢!

家长:(否定感受)

4. 孩子:我快疯了!只不过就迟到了两分钟,体育老师就不让我参加练习了。

家长:(否定感受)

你的答案有可能是:

“不是这样的。我知道你心里喜欢她。”

“说什么呢?你的生日宴会多棒啊。有冰淇淋、生日蛋糕、气球。你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生日会了!”

“你的牙套哪至于那么疼。为了你的牙,我们已经花了很多钱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戴!”

“你没有资格生老师的气。那是你的错,你本来就应该准时上课。”

这些话对我们来说很容易说出口。但是孩子听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下面的练习可以帮助了解到如果我们的感觉被别人忽略,那么我们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接下来,通过漫画,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孩子苦恼时,这些新方法和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的比较。

图为: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用说。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以下为关联文档:

挑选奶瓶别忽略奶瓶刻度奶瓶刻度:不容忽视的细节 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图案,简洁明快的设计,如今,品种丰富的系列育婴奶瓶以实用性、美观性,赢得了众多年轻父母的青睐。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超市调查时发现,...

不要忽略孩子的性意识“孩子也有性秘密?”不可能吧?提起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持怀疑态度。但事实上,孩子的性萌动从两岁半就开始了。儿童的成长伴随着性的发展,儿童的性发展与他的其他的行为同时发展。性...

宝宝5月长高不能忽略5件事揭晓5月长高最快的秘密 ·春天是复苏的季节,人体在春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生长激素。 ·宝宝喜欢在和煦的阳光下进行跑跳活动,增加了对骨骼增长的良...

不要忽略新生儿的惊人本领近年来,有关婴儿潜能开发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前沿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果。它突破了以往人们看待婴儿的习惯眼光和传统观念,使早期教育的概念不断更新。人们发现,每个正...

幼儿园老师的内心独白现在回想起,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差不多10年了,但是有一些事情处理起来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场景一 欣欣放学了,“嘭”——椅子推翻了。“小心点,慢慢来,妈妈会等你的,来先把椅...

培养幼儿一颗真挚有爱的内心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撰写的《爱的教育》,这部关于儿童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对于世界儿童文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以小主人公自己充满爱的视角...

让我看到了寡言孩子内心深处那种渴望表现、渴望被尊重人的表情中,微笑最美丽;人的声音中,笑声最动听,而她却还像个在沉睡中的瓷娃娃,让人不宜靠近。 还记得刚开学的那几天她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脱离妈妈的手掌就放声大哭,在我们安抚下情...

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欣赏,而不是敷衍自从卢勤姐姐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和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问世以来,赏识教育在许多家长心中就成为了幼儿教育中的不二法则。我们一天到晚可以看到家长竖着大拇指,毕恭毕敬地...

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 安全教育 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