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宝宝的“怪癖”]在你眼里是那些不再有用的“垃圾”,在孩子看来却可能是色彩缤纷的宝藏,它们甚至还可能具有某种情感上的意义,比如蝴蝶结可能会让孩子联想起拆礼物的快乐,而快餐店玩具会让他回忆...+阅读
其实,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一般来说,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有的父母望子成才用心良苦,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逼着孩子去争高分,殊不知这样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过于看重分数,会让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而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味地在考前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过于看重分数,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小学里的孩子都是天真纯洁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学习差的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有考第一的愿望。其实,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某种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这时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辱骂一番,重则打一通,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造成孩子厌学。
过于看重分数,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不知道父母注重分数是让他好好学习,出发点是好的,他只知道自己没有考高分,会被爸爸妈妈训骂;而得了高分,则会受到父母的表扬和奖励。他也不会觉得父母是爱他,而是容易认为父母喜欢他的高分。这就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对立。
当然,我们并不一概反对看重分数,因为分数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并不表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成才,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更不表明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未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有能力的人才,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父母又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呢?
不盯分数,看学习效果
作为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更应该看孩子实际的学习效果。不能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好了,不妨进行精神鼓励;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孩子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都需要父母配合老师对孩子加以积极的引导。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分数本是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是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反馈信息的一个渠道、一种手段,只是测评孩子学业的一个参考,分数的高低并不能用来评判孩子的一切。但在考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分数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升级、升学、就业的现实状态下,分数变成目的,变成了孩子、家长、老师追逐的唯一目标。
而且,还有许多父母把对孩子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把对孩子的亲疏宠责都与考试分数挂钩,逼着孩子去为分数而学习,结果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的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他们对孩子的考试分数增加或减少特别敏感,看到孩子得了90分、100分便眉开眼笑,对孩子大加赞扬甚至用金钱作奖励;倘若孩子考试分数低了,便板着面孔,马上念起“紧箍咒”,一训、二罚、三检查,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一旦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不合自己期望,便对孩子非打即骂,以致上演了一幕幕的家庭悲剧。
今天学校要公布初三第一次模拟统考的成绩。阳阳一进门,爸爸就迫不及待地跟在后面问:“怎么样?考了多少分?”阳阳一边放书包,一边回过头来说:“爸,还可以,就是……”爸爸脸上的笑容一下子不见了,转身坐到沙发上,打断了儿子的话:“我不要‘就是’,我的要求是不能低于90分,你只要告诉我结果!”
阳阳显得有些不安了,躲闪着爸爸的目光:“除了数学,都高于90分。就是数学题太难了,我考了81分……那也是我们班的前15名,我们班还有人不及格呢……”
爸爸火了:“就知道比下面的,没点儿上进心!你们班有没有考90分以上的?”看到儿子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声音更是提高了几分:“别人能考90分,你怎么就不能?题太难,别人怎么不觉得难?看来,还是你不努力!告诉你多少回了,要想考上重点高中,就必须得用功,知道吗?每门功课都不能低于90分,平均95分以上,是你最后的目标,你给我记住了!”
阳阳小声嘟囔着:“不是我说数学难,老师也这么说。我怎么不努力了,连老师都说我进步了……”
爸爸根本不听他的解释:“你还狡辩!”爸爸“噌”地一下站起来,一巴掌抡在儿子的肩膀上:“我告诉你,我不管题目难不难,也不管老师说没说你进步了,我要看到成绩!就你这也叫进步?差远了!要是考不上重点高中,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学,那你也就没有什么前途了,知道吗?这个星期六、星期日哪儿都不许去,在家把模拟统考的题目重新做一遍。”
自从被打以后,阳阳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他心想:反正在爸爸的心目中我已经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了,不如干脆就不学了。于是他的成绩越来越糟糕了。
其实,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的现象不胜枚举。孩子放学回家,有些父母常这样问孩子:“最近考试了没有,得了多少分?”他们以为这样问,就表示自己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其实不然。父母张口问孩子考试,闭口问孩子分数,孩子会认为你关心的只是分数和考试,而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
承认孩子存在差异
实际上,上了中学的孩子,早已经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竞争的压力。但每个孩子由于智力的因素,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等的不同,学习成绩总会有差异。父母要做的是认真了解情况,听听孩子的解释,不能武断地得出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用功的结论。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掌握适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制订适当的目标。
孩子成绩不好时给予宽容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更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他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同时也要不忘对孩子说“下次努力”,使孩子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
即使孩子有厌学情绪,成绩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时气愤,调整好心态,给孩子最大的宽容和鼓励,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他的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只要有了自信,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在父母的宽容中找到安慰和继续努力的力量。
作为父母,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父母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发展孩子的个性,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的发展以及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父母应该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可过分看重分数,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以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父母应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发掘孩子所蕴藏的潜能,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真正能在社会上获得很好发展机会的人才,都是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的人。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该怎么看待孩子的“谎言”其实“说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对到的课题,值得探讨的反而是说谎背后代表的一些心理状态。爸爸妈咪可以不用太紧张来看待小宝贝“说谎”这件事的对错,只要了解小宝贝说谎的...
孩子的分数不是一切分数不是一切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妈妈们最关心的。今年50出头的叶女士说,女儿从上小学开始,自己对她的教育就非常紧张,每次测验的分数都看得很重要,只要女儿成绩一有波动就马上提...
正确看待微量元素检查结果郑州市张女士打来电话,说她的宝宝已经3个多月了,前几天去做儿童保健时,医生让孩子做血常规检查,护士用针扎在孩子的指尖上取血时,孩子疼得哇哇大哭,家长看着也心疼。后来她和其他...
正确看待孩子间的纠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们为了争一件玩具而弄得面红耳赤,甚至是满脸泪水这样的情况,家长见了,有大声训斥的,有出面调停的,也有个别家长为了孩子而大打出手的。归根到底,原...
如何看待宝宝的“假日病”每当周一早晨,幼儿园的大门口经常可以看到心急火燎的家长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拿着药瓶,把孩子交给老师的同时,又交付药品。如此情景,是每周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有越演越...
如何看待孩子的性好奇幼儿三岁左右会开始注意自己的性器官,随着年龄的成长,会对身体感到兴趣,此为一种自然发展现象。当孩子对性产生好奇时,父母不妨以沟通的方式,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让他学会尊重别人...
如何看待婴儿脐部“肿块”当宝宝安静或平卧后可自行消失,但哭吵、咳嗽或运动后肿块又可突出。妈妈十分着急,以为自己的孩子患了“肿瘤”,急忙抱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不用担心,这叫“脐疝”。 脐疝...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谎,如何看待孩子说谎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谎 把想象当成事实,这是孩子思维的特点之一。我们可能发现,小孩子似乎是在睁着眼睛说谎,实际上,这是孩子的想象 周末,妈妈在洗衣服,小玲挽起袖子: 妈妈,我来帮...
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误美国家庭问题专家说道:“告诉孩子们,大胆尝试或出现过失都不要紧,一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无不期望做得完美无缺。实际上,这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不少父母都喜欢去寻找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