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怎样恰当应对精力过剩宝贝

09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保持恰当的爱需要不断检讨]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不断地进行调整。如同食品质量需要检验一样,给孩子的爱也需要父母不断地检验。青春期是女孩成长的关键期,10岁以前,女孩...+阅读

怎样恰当应对精力过剩的宝贝?

你早已困倦得东倒西歪了,小家伙却还在一边东奔西突,大闹天宫……家有精力过剩的宝贝,在幻想着自己拥有跑着跳着都能入睡的特异功能的同时,你是否意识到,你自以为很正常的一些行为竟然也会给他带来沉重的压力?

精力过剩宝贝的特点

美国有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的孩子所占比例高达1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1.好奇心很强

精力过剩的宝贝不管见到什么都想要去探究一番,并且探究的方式常常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比如,他会把玩具一个接一个扔到马桶里用水冲;喝牛奶时会故意把牛奶倒到地毯上,用手去涂去抹;到外面玩耍时,他会捡回大量的石子、树叶、烂木头、枯树枝或者其他“垃圾”,堆到家里的每个角落。

2.非常好动

精力过剩的宝贝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他总是东奔西突的,一会儿把抽屉翻个底朝天,一会儿把书本扔得满地都是,一会儿撞翻了垃圾桶,一会儿把沙发挖了个大口子。吃饭他不是往桌子上爬,就是往别的地方跑;睡觉更是妈咪都已经在一旁困得东倒西歪了,他还在床上兴致勃勃大闹天宫。

3.反应灵敏而敏感

精力过剩的宝贝通常反应灵敏,学东西很快,引导好就很容易在同伴中出类拔萃,但是这类宝贝感情丰富而且十分敏感,因此,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就烦躁、焦虑,甚至大光其火,显得十分调皮又不服管束,比别的孩子表现出更多逆反的行为,还很容易就表现出一种受伤的情绪。

4.容易缺乏耐心

精力过剩的宝贝因为感兴趣的事物太多,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转移,因此他做事情常常会显得比较缺乏耐心。比如玩玩具时,他可能不好好玩,而是拿玩具在地上摔,用东西砸玩具,或者玩几下就扔了玩具去干别的事情。

精力过剩宝贝遭遇的麻烦

精力过剩的宝贝如果引导不好,或者父母、老师对待他的态度不恰当,他就有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他的正常发展。比如,宝贝可能会遭遇以下的麻烦:

1.被贴上负面的标签

精力过剩的宝贝因为比一般的孩子显得更调皮顽劣,不容易被管束,父母或者老师很容易缺乏耐心,产生烦躁情绪,给他贴上“不乖巧”、“调皮捣蛋”甚至“多动症”的标签。父母和老师的这些标签会导致他认同这些负面的评价,最终朝着父母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

2.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压力

为了让精力过剩的宝贝变得听话,父母或者老师常常会给他更多的约束,结果导致他们过剩的精力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贝就会感受到太多的心理压力,变得烦躁、焦虑,进入新一轮恶性循环。

3.好奇心和自信心被扼杀

精力过剩宝贝那些类似将玩具扔进马桶,将牛奶倒上地毯的行为,原本是他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表现,但是这些行为常常会被遏制,如果宝贝总是被这样管束,就会导致他产生“习得性无助”,最终对探究周围事物的活动失去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都会因此被扼杀。

4.被迫使用非常手段来吸引注意

精力过剩的宝贝常常让父母和老师对他失去耐心,这种失去耐心的表现会让宝贝感觉自己受了冷落,于是,他会通过一些非常手段——用更多的淘气行为来吸引父母和老师的注意,带给父母和老师更多的麻烦,而他自己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不受人欢迎。

恰当应对精力过剩宝贝的策略

当发现宝贝精力过剩时,最好的办法不是针锋相对地跟他对着干,给他施加压力,而是采取一些比较策略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发泄那些过剩的精力。

1.和宝贝建立亲密关系

和精力过剩的宝贝建立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亲密关系会帮助他意识到,他的精力过剩没什么不好,并不是坏孩子的特征。如果宝贝意识到自己并非一个坏孩子,他就会较少心理压力,并且也会更乐意朝着和他有着亲密关系的人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和宝贝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认同他的心理需求,对他的行为给予更多正面的评价,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比如他将玩具扔进马桶,不要呵斥他,而要肯定他:“你想看看玩具在马桶里怎么转圈对吗?这很好!不过玩具进了马桶就没法玩了,太脏了,上面有巴巴呢,好臭啊!来,我们可以试试别的东西。”然后用别的可以扔进马桶的东西替代玩具给他玩,鼓励他去观察并描述他见到的情形。当然也要帮助他判断究竟哪些东西可以扔,哪些东西不可以扔。

*参与宝贝的游戏,并对他的游戏加以引导。参与宝贝的游戏会让他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并且,父母成为他的游戏伙伴,会更多地获得他的信任,让父母在他心目中获得更好的评价,一旦达到这样的效果,他自然也就会变得比较乐意听从这个亲密的游戏伙伴的建议了。

2.提供发泄过剩精力的渠道

宝贝发泄过剩的精力会有很多健康的渠道,只要他过剩的精力发泄出去了,他自然就会变得比较乖巧。因此,父母可以尝试为宝贝提供以下的发泄渠道:

*适当加大宝贝的运动量。父母可以通过一些需要消耗更多体力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宝贝,让他沉浸于这些游戏中,将他过剩的精力发泄出去。当然,为了防止父母因此过于劳累,可以选择一些让宝贝充当主角的游戏,父母只在游戏中充当配角。比如,小男孩都比较喜欢打仗的游戏,那就可以给他一杆枪,其他家人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房间,或者虽然都在客厅,但是端坐在不同的方向,让他从一个地方跑到另外一个地方,轮流去消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假想的“敌人”。小女孩通常都很喜欢为别人服务,那就可以让她当个小服务生,给大家送各种各样虚拟的食品,或者将各种各样她感兴趣的商品“送货上门”。

*多带宝贝出去玩耍,给他安排更多新奇的活动,并在玩耍与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大量的材料,提出更多高标准的要求,鼓励宝贝发挥他聪明好动的特点,用这些材料来满足他好奇与喜欢探索的需求,实现难度较大的目标,将他闹腾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他的发展更有益的方向。

*多鼓励宝贝跟比他大的小伙伴玩耍。大孩子通常有更多新奇的玩法,他们游戏活动的强度也会比较大,因此,他们的游戏活动可以消耗更多的体力。让宝贝参与到大孩子的游戏中,一方面可以满足他好奇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更好地消耗体力。

3.淡看宝贝的淘气行为

宝贝的淘气行为往往是他好奇心的表现,一旦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这种行为失去兴趣,他的这种淘气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如果父母一定要管束他,他好奇心不仅不会消失,相反,还会越来越强烈,结果,他的淘气行为就会在父母的管束下越来越变本加厉。

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对玩水特别感兴趣,如果你让他去洗手,他是不可能好好洗手的,相反,他会不断地变着花样玩水——用手指去抠水龙头,堵住出水口,让流出的水溅得到处都是。如果你给他香皂或者洗手液,他还会不断地玩这些有趣的“玩具”,直到把一整瓶的洗手液挥霍干净。

如果是夏天,让他玩玩水也没有什么关系,冬天怕他把衣服弄湿而着凉感冒的话,不如干脆就给他穿上小雨衣、小雨鞋,给他机会玩个痛快。玩过几次之后,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的兴趣点自然就会转移到别的地方,这个玩水龙头的事件也就不会再带给父母烦恼了。相反,如果父母想方设法对宝贝的好奇心围追堵截,这种行为就会延续更长的时间,父母也会遭遇更多的烦恼。如果确实不能让他玩,那就可以考虑用别的更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注意力,让他转向别的可行的游戏。

4.提前给宝贝打预防针

对于3岁内的宝贝来说,他很难预计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因此,宝贝因为精力过剩而导致的一些行为常常会给父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面对这种情况,注意观察宝贝的动向,随时发出预警,会有助于防止局面变得过于混乱。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让孩子学会恰当的童言无忌“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孩子最后叫出声来,这是我们熟悉得,被长辈拿来教育要实话实说的故事——《皇帝的新装》。给宝贝讲这个童话的时候,我告诉宝贝大胆揭露是值得歌颂的...

“精力过剩”需因势利导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精力过剩的孩子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

孩子精力过剩需因势利导给他一些“障碍”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

儿童精力过剩易烦躁学龄前儿童一成以上精力过剩。这类孩子大多聪明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部分孩子被列为“差生”。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在于,他们...

宝宝吃盐、糖、味精怎样才恰当盐—— 儿童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盐分高的饮食容易引发儿童患各种疾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恰当吃盐Tips: 1.有些妈咪可能会在给宝贝做的菜水中加盐,但3个月内...

和精力过剩的宝贝交朋友恰当应对精力过剩宝贝的策略 当发现宝贝精力过剩时,最好的办法不是针锋相对地跟他对着干,给他施加压力,而是采取一些比较策略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

父母要恰当处理孩子的纠纷培养处事能力 冷静对待纠纷 怡情小静: 孩子之间有纠纷是难免的,而且多半是偶发事件,很少有蓄意伤害或刻意欺负人的。当知道孩子被欺负后,最好先安慰他,然后试着问清楚原因,看看是...

在幼儿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二)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

恰当地回应孩子阅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书中的 细节描述 是如此贴近教育教学生活的种种问题,犹如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书为鉴,书中的细节透视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