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与你面对面”权威解读亲子关系解惑生儿育女]今天,我们如何爱孩子? 2015年2月8日,由浙江省优生优育协会、杭州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妈妈购、成功妈妈2000共同主办的“谢宏与你面对面”成功生养教讲座在洲际大酒店绚丽启幕...+阅读
提起老师,人们常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来期勉,但说老实话,现在的教师,能够做到“解惑”就不错了。
现在的小学老师真的很难当。这点,看我先生就知道了。
以前,先生在高中任教时,我看他还应付自如,每天回家后的情绪也都很稳定,但自从他转到小学任教后,整个人状况就很不稳定。他变得比较急躁,而且很爱唠叨,对着小孩碎碎念,并且还很爱支使人去做事情……我一看就知道,他是和小孩子在一起太久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现在小学一个班通常有三十多人,试想平常自己的一个小孩有问题,就已经够全家人仰马翻了,如果班上出现一两个在学习或品性上有问题的学生,那就够老师头痛了。另外,还有学生家长也需要老师耗费心力去沟通。
我们常听到父母或教育界人士将“陪孩子走过”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认知与事实往往有所差距。有问题的孩子要怎么陪?有没有具体的陪的办法与对策?
要陪伴孩子共同走过,必须要有对信念的坚持。你要知道自己是在陪什么的“中心思想\\\"后,才能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才有足够的勇气坚持下去。毕竟,缺乏信念,也就缺乏勇气,没有勇气就很容易倒下。
就拿我儿子以溜冰选手为志向这件事来说。以溜冰为职业生涯的志向,是一个花钱、花时间的漫长过程,如果我不是看好儿子能够在溜冰上有所作为,我就没办法支持那么久。我看好他的体力、弹力、平衡性都能在溜冰上有所发挥的事实,而且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是可行的,所以我才会一再鼓励他,替他打气。这就是我基于信念对他的支持。
这种信念基于眼光与了解,而不是出于无知的幻想或自以为是。我的鱼尾巴妹妹一直有着无所谓以及不与人争的个性。她在中学毕业后,对未来并没什么打算,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她画图不错,于是对她说:“我觉得你的画画真的很不错!”“真的吗?”一开始她根本不相信,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确认后,也开始觉得自己不错。这件事影响了她,后来她去读美工科,大学读了设计专业,也都很顺利,作品也颇受好评。
她因为独特的天赋受到赞美而产生信心,并且将此信心增强,创造力源源而出,因此得到好评与积极的结果。猜猜这过程像什么?没错,这就是教育的过程:教师或父母发掘孩子的特点后,陪他、鼓励他,让他发展出自己真正的能力。
有些人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受教育,一路念到博士或更高深的领域,但我常常在想:“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难道就是拿着内容千篇一律的课本,灌输到不同的脑袋中吗?又有多少父母能够看到自己儿女的天赋,一路陪伴、鼓励,并且以身作则,用身教、言传来启迪孩子?更不要说一年要教三四十个学生的小学老师了。
不过,中学老师也不轻松。尤其是对一个有使命感的老师来说。
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常常耳闻孩子跟老师起冲突,甚至动手打老师,老师带得很辛苦,又有升学压力,孩子又难教。中国社会非常注重功课,家长很容易忽略孩子的行为及心理。而老师往往也有这种倾向,学生成绩好是第一要件,而行为的偏差、心理的辅导,变成不是老师的专业。
我曾看过教官带着男学生和他们导师一起进来,学生到办公室还在辩解,“同学一句,老师一语“,高中生甚至比老师还高,旁观的我们听到他们的对话,还真替那个老师担心。
每次儿子回家也免不了会批评老师,说他们老师动不动就生气、老师有躁郁症……听他发泄完后,有时我也会发表一下我这个老师的看法:像是我们一个班学生不多,如果出一个调皮捣蛋鬼,课上起来就真的很辛苦,更何况你们一班那么多人,又是青春期,又有功课压力,老师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烦人的事,怎么办?
借由自家人的分享,让儿子了解老师也有老师的难处,希望他能学着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感受。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那些在当校长、老师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现在的孩子很难教,家长更难处理。朋友曾说,有一个老师远远看到学生家长,就马上冲到厕所躲起来。
不过,有些人老师当久了,柔软的心慢慢不见了。我真的相信,老师患燥郁症的比例真不少。除非,对教育的使命、热情不减,常常自省,调整好情绪,除非,你除了当一位知识的传递者,你也想当一位传道、解惑者。
但说老实话,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如能做到知识的传递,就已经不容易了。即使在退到最后底线的“传递知识”,许多老师大概也只能做到一半,就是只负责把自己会的知识传递出来,却无法有效地知道孩子们吸收了多少,除了考试之外,也没有人教过老师如何进行观察的方法。我曾向台北师院一位教授请教:“你们(以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学老师,有没有教他们要如何测量学生的吸收程度?”我的到的答案是:“嗯!没有。”
至于在几十个学生当中,来自各个不同环境的孩童有没有听进去?愿不愿意听?或者,这一套标准版本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所有人的需求?在日渐严苛的教育环境中,即使一般小学老师有心,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如果只管“教”而不必在乎孩子“有没有真正吸收”,这样的老师其实很容易当。事实上,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因材施教”,但其实并不鼓励老师标新立异,不但老师采用的是内容统一的课本,就连教学方式和使用的教具都大同小异。因为在培训师资的过程中,由于怕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常会采取示范教学的方式,实际操演一遍,让老师参考、模仿。
这样的做法也可能只是无奈之下的补救之道,因为拥有儿童教育实务经验的老师有限,为了避免许多没经验的老师演出荒腔走板,只好以“标准版本”的教学内容来补充、加强。因此,只要参加培训了就会教,而没有去参加培训的人就变得不会教了。
但是,真正的教育不该只有这样。
说起来,以前幼儿园以“土”方法带孩子的幼教老师,看起来好像没读什么书,但却也能将孩子带得很好。他们是用父母亲带孩子的老办法、土方法来教孩子,虽然不讲什么理论,但理论自在其中,而且有时也蛮有效。
教育当然要有理论基础,借着教育专家的研究理论来了解孩童当然重要。目前我却对儿童教育理论的师资水平心存疑虑。记得,我在台中一家高职的幼保科担任讲师时,那些幼保科学员的老师,几乎都是大学毕业就直接来任教的,大部分人几乎完全没有幼儿教育的实际经验,我很疑惑,“这些老师要如何教出未来的幼儿园老师?”他们本身就不清楚实际的状况,他们自己也不是真正了解的事情,怎么会有能力来教别人去做呢?我提出问题,结果我的到的答案是:“反正有书本嘛!照着教就没错。”
理论当然重要,但个案也很重要。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变化不定的孩童。缺乏实际的经验,很难将理论融合成可以应付现实幼儿教育环境中五花八门状况的能力。
例如,在儿童教育理论中极具分量的皮亚杰理论,建构了幼儿教育的骨干,但如果只是一股脑将这些充满了如脑神经元、图式、网络等名词依样地灌入学生的脑袋中,他们大概很难体会这些拗口名词的理论对于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有多么重要。我自己在一开始教授皮亚杰理论时,便发现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都是一副“有听没有值”的样子。于是,我改以实例及生活化的方法来教学,主要是将我经历过的种种实例举出,用来印证及说明皮亚杰的理论,结果学生觉得既好玩又有趣,自然就会记住这个理论,并且还能与现实结合。
不管是什么理论,必须让人听得懂,才能为之所用。我参加过许多有关幼儿教育的演讲,主讲者常常都是学有专精的教育学者,但他们开口一个理论,闭口一个理论,举出来的例子也常常是外国的例子,我猜多半是书上看来的。这种教育,连我这种实务经验丰富的人有时听起来都感到吃力,何况只从书本上吸收理论和知识的老师或父母,他们又能理解多少?而当他们将这些理论用到实际时,又能发挥多少?
记得,有一次我在彰化演讲,当时我还很年轻,但已经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因此,当我举出一个又一个实例来阐述儿童教育理论时,听众席上的家长从一脸的不屑,慢慢转为热切及兴趣盎然,并且从远处的座位搬到最前面一排,踊跃发问。他们后来告诉我,在演讲中听来的理论,也不知道该如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而一旦听到和自家孩子情况相似的案例,马上便如获至宝。
传递知识并不难,但要让人接受并产生改变却着实不容易,因为很多东西能为你所用,变成自己的东西,是要去感受、领悟,在过程中思考、验证自己的情况,最后这东西才能被你消化,为你所用,这可不是坐在课堂中听听课就能学会的本事。
这样的教育过程很辛苦,带领的人也很重要。他必须能够充分掌握状况,提供思考方向,并且还能适时提出问题,刺激学习的兴趣,整合不同的意见、状况及想法,并且为学习者保留一些自己思考的空间。
我理想中的教师,就是应该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尤其是掌握了人一生学习及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的幼教老师。别忘了,打好地基的工作,几乎要在6岁以前完成。但我必须承认,衡诸现实,这并不容易。
想到对个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幼教、小学老师,许多并未经过正确的培训过程,反而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总之,不管是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就像那句老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能教好孩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以下为关联文档:
关于宝宝注意力的解惑3岁前,幼儿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较弱,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其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出现在眼前才会被吸引并多看些时间。 婴儿床头会旋转的音乐挂件令很多宝宝着迷,一看见伴随着...
为职场妈妈解惑背奶要背多久现在女性压力大,是很多人的共识,特别是哺乳期的女性,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宝宝,一方面是职场的工作。大部分女性需要在两者之间左右平衡,但是往往会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因为职场中的...
宝宝注意力问题大解惑5个月的安安在妈妈怀里吃奶,妈妈一边喂他一边在跟他讲话,安安的眼睛盯着妈妈,虽然听不懂,但好像很感兴趣。吃饱了,妈妈拿来了一个漂亮的小摇铃。安安转过头,伸手抓住小摇铃。 一摇...
小儿外科专家答疑解惑安康(公益)网络、安康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工程院士、中国小儿外科专家张金哲 提问者:新生儿为什么会发生脐炎呢? 答:新生儿发生脐炎一般是因为剪脐带的时候不卫生,出现了感染...
关于手足口病的答疑解惑安康(公益)网络,安康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刘在玲 提问者:请问我园保健医生给幼儿园幼儿服用板蓝根能否起到预防作用? 答:用板蓝根不能真正起到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