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20世纪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概述

09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还有多远]山东省沂水县富官庄镇中心校 张花艳一位农村幼教工作者的 无奈叹息! 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全...+阅读

一、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

这一时期是我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进入初步发展的时期,在音乐史上被称做“学堂乐歌时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特别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一点,可从当时著名教育家们的论著中得到证明。

如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就主张:要让孕妇经常听到音乐,自由地演唱或演奏音乐;在育婴院及慈幼院中,要让婴、幼儿学唱充满仁爱之心的歌曲。

可见,作为我国乐教的重要传统──在胎教和幼教中强调音乐之德育功能的思想,在当时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不仅提出了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大力提倡美感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应相互结合发挥“情感陶冶”作用,还具体提出:刺激性太强的、萎靡不振的、太复杂吵闹的……都不宜选作学前音乐教材之用。

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健康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改造社会生活等五大生活领域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锄头舞歌》等由陶先生亲自撰写的儿童乐歌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学前教育家张雪门认为:音乐教材要与儿童的生活有关,要有民族性,要简单而完美,适合儿童的需要与能力,容易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

他还特别强调: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该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成绩而勉强儿童单纯地机械模仿教师的范例。

学前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起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

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

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他还曾明确地强调指出:由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重要的意义,突出技术的重要性,强迫儿童学习特殊的音乐技术是很不合理的。

二、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日益增强了对音乐知识技能的重视程度。

50年代初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大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努力吸收当时苏联的各种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理论。但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的传统思路还继续被继承下来。如在1953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中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就包括:

1.培养幼儿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和韵律感觉,

2.培养幼儿正确的声音、歌唱、表演、舞蹈,并陶冶其活泼、愉快、热情、勇敢等康乐精神,

3.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国民公德,以及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50年代中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指南》特别强调了要全面、系统规范地进行各类作业,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作业;强调了要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训练;强调了要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掌握所学的歌曲和舞蹈。这个《指南》虽未能正式颁发,但由于它是当时我国整个教育观念发展主流趋向的产物,所以,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以双基为核心”的深刻影响。

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学前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由于受“文化革命”的影响,音乐的政治教育功能被推举到了最为突出的位置上。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接受音乐教育的。

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可用“十年浩劫”来评价。但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是“能者为师”的实践方式,改变了教师──学生单向信息流通的训导方式,形成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多向信息交换的学习方式;其二是“真实排练演出”的实践方式,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不再把练声曲、练习曲和基本动作训练组合作为学习内容,形成了以艺术作品为直接学习对象的方式。

当然,极端化的政治宣传内容是幼小儿童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像成人专业团体一样专门从事排练演出,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

四、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

70年代末,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智力教育、创造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时,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越来越热衷于探讨如何通过音乐知识、音乐概念和乐谱读写等教学来开发智力;社会音乐教育则越来越相信通过乐器学习可以促进智力开发。

同时,创新教育也日益成为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8O年代末以来,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尤其是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展和深入,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理论及实践体系不断地被介绍到国内来,进一步激发了有关人士变革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现状的热情。这一时期我国音乐教育有三个特征:

1.学校音乐教育形成了脱离美育与德育的以“双基”为核心的模式。

由于受50年代中期强调“双基”的价值传统的影响和当时世界性的结构主义设计思想的冲击,产生了一种趋向:即按照结构主义设计思想和技术来处理音乐知识、音乐概念。乐谱读写等教学内容。所有音乐舞蹈的知识技能都尽可能地被元素化、阶梯化和螺旋体系化。乐谱学习特别是五线谱学习一时成为普通中小学的必修内容,许多幼儿园也主动将乐谱甚至五线谱学习纳入了音乐教学的内容。

脱离作品、脱离审美体验的孤立的知识技能教学再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2.社会音乐教育形成了以“考试定向”和“早期职业定向”为核心的模式。在“文革”中后期,出于升学、就业的目的,社会音乐教育逐步兴起。“文革”后,又由于音乐与“开发智力、创造力”与“谋求更好的生存状态”相关联,社会音乐教育逐步成为家长追逐的热点。幼儿园兴办“特色课程”或“特色班”,甚至按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来考虑课程与教学,便与这种取向有着密切的关联。

3.教育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了“忽视审美”的“音乐附加功能开发研究热”。1986年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国际性的创造性研究学术会议。会议之后,与“智力开发热”一起,创造能力开发热”在我国迅速兴起,与之相呼应,教育学术研究的焦点也集中到了学生的智力、创造性开发方面。许多幼儿园都开始着手进行有关的研究。创造性的音乐表达活动逐步被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所接受。

各种通过音乐促进幼儿智力、创造力发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也逐步产生。这一时期的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失误,正与这一时期儿童教育的焦点问题相关联,即过分突出了智力和创造力教育,相应弱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过分突出了乐谱读写教育和表演技能教育,相应弱化了审美意向和审美体验的教育。

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开始对国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素质教育成为90年代教育的新视点。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返回到了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轨道。

如果说“文革”后20年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重点经历了三个重要转折的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焦点主要是儿童的音乐概念发展;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焦点主要是一般思维力和创造力发展;80年代末以来开始了向全面发展道路的回归。当然,这一回归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努力研究相关历史遗产和近现代相关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回归。

自此,更加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新焦点。

1990年以来,以南京师大的教育科研专业人员为核心的一个科研小组频频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及各种音像、乐谱、文字类教材,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中所持的基本立场:从“生态和谐”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出发,力争将“自我中心、相互对立、强调孰轻孰重的状态”,转化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强调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并具体地提出:

1.适当的知识技能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基础;

2.完美的艺术作品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媒介;

3.高主体性参与的实践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

4.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一切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

以下为关联文档:

抓住幼儿市场机遇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幼儿园建设,根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园管理条例 等要求,现就幼儿园建设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科学学前教育发展观的内涵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

浅谈城乡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差异摘 要:随着城乡幼儿园的大量涌现,许多乡村幼儿园不懂办园宗旨,疏于管理与教育,主要以赢利为目的,完全脱离了《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指导原则,以至于造成城乡幼儿园的极大差异,只有国...

全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导读:为稳定广大农村非公办教师队伍,更好地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养老保险问题,实现农村幼儿教师老有所养,我们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实施。 我市共有幼儿园293处,其中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

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摘要】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为支撑的音乐教育也开始出现在世界大中小学,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应该把握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多元文化音...

当前基层公立幼儿园教育发展研究摘 要:基层公立幼儿园进入了发展的快速时期,各地应当强化这一项工作的研究,弥补历史欠账,加快规范化管理进度,实现资源的融合,打造公立学前教育的良好品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

生态体验,助力幼儿情感教育发展——读《生态体验论》在开启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之前,我对刘惊铎、《生态体验论》的内容并不了解。于是,我在阅读之前,先对作者进行了一些小小的了解:刘惊铎是陕西眉县人,同时也是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现...

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广饶县辖10个乡镇,553个行政村,48.1万人口,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67处,办园率100%;在园幼儿14684名,3岁至入学前幼儿入园率达到97.5%,全县7个乡镇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现有幼儿...

触摸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沿近期,笔者从一些介绍德国、英国、瑞典、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外学前教育活动的录像自来噢中,总结出当前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些趋向。 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