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入园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09月14日 编辑 39baobao.com

[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入园各方面准备]一、 了解宝宝可能会有哪些方面不适应: 1、 情感不适应:表现为依赖性强,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 2、 生活不适应:表现为应该做的不会做(如不会吃饭、不敢喝水,常尿裤子等):作息时间...+阅读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中貌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其中包括: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认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我们不妨以此做参考,早作准备,早收获。那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好这些准备呢?

1. 提高融入集体的能力

(1)提高融入集体能力的必要性

个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被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意味着从一个社会环境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同学,更多的陌生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行为表现,将不会被这个环境所接受,将会影响到对其他方面的适应。

(2)培养的具体途径

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别人,不打扰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尊敬并热爱师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

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这种乐趣迁移到其他领域,有助于幼儿形成较好的与人交往能力。

多带孩子参加聚会等活动。

聚会活动可以让孩子结识不同的小朋友,学会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问候别人,有助于幼儿自信乐观大方地适应新环境。

特别提示【孩子融入集体能力的参考指标】

1.能够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或他人。

2.喜欢与人沟通,喜欢交流有意思的事情。

3.会熟练使用礼貌用语,有责任心,能遵守秩序和规则。

4.可以自己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5.具有很强的同情心,能够理解他人,感受到他人的感情。

6.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和问好,来了客人能够有礼貌地问好。

从幼儿的自我意识、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同情心等方面,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关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2.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幼儿转变成小学生时,他的生活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学习将成为他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个时候,幼儿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们具有学习的激情,但这个时候,还是以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为主,避免高强度高负荷的要求和重压,关键是从开始就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够真正具备学习能力来应对长期的学习生活。

参观小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入学热情,小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染着幼儿,也吸引着幼儿,将有助于幼儿轻松入学。

有意识地通过游戏或完成某项作品等途径,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控制力和坚持力,使其能够入学后遵守课堂纪律,获取到老师传递的内容,并能够安静坐下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其能够入学后对各门学科感兴趣并喜欢学习。

特别提示【观察孩子学习兴趣的参考指标】

1. 对不明白的事或现象,总爱问“是什么”和“为什么”。

2. 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

3. 看书时坐姿端正。

4. 正确地握笔写字。

5. 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

6. 喜欢阅读并喜欢与别人交流。

7. 能辨认一些基本的图形。

8. 能辨认出不同的颜色。

9. 能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方位。

10. 能观察并找出不同图案之间的差别。

11. 对数字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和兴趣。

这些指标帮助我们考察孩子的求知欲、专注力、控制力、坚持性以及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3.培养必需的生活习惯

幼儿生活作息制度与小学生的作息制度有很大区别。幼儿入园后先吃早餐,而小学生则不允许迟到,而且一入学就进入学习状态;幼儿在园可享受精心准备的午餐和晚餐,下午还有点心,而小学则没有这些;幼儿在园可以午睡,而小学则不行;幼儿在园喝水、去厕所都有老师照顾,而在学校则靠小学生自己来完成;幼儿在园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生在学校主要以学习为主;幼儿没有作业,而小学生则会有学习的压力,放学回到家也需要复习功课等等。

这些生活作息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程度为基础的,所以,针对这些不同,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训练。比如教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逐渐缩短午睡时间,以使能够适应小学作息;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一人单独睡小床;自己掌握大小便,便后自己能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等等。

从独立意识到生活自理能力,决定着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作息制度。

特别提示【必须学会的生活习惯】

1. 有“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愿望。

2. 自己脱穿衣裤、鞋袜。

3. 自己洗脸、漱口、刷牙。

4. 能自己大小便,并能自己做好清洁。

5. 能自己整理文具、书籍。

6. 会认钟表上的整点。

7. 会在饭前摆放碗筷。

4.炼就健康的体魄

待入学的幼儿正处在新生活的转折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疾病影响入学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1) 学前儿童需要经常户外运动和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可通过投掷、传球、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

(2) 入学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发现身体疾病或存在的问题,以便抓紧时间使孩子在入学前得到治疗。

(3) 多做些手工操作游戏,锻炼小肌肉,锻炼眼手协调,如剪纸、折叠、穿针线等等。从营养到体格,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到运动素质,每一点都不能忽视。

(4) 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

特别提示【身体健康的几项指标】

1. 独立、连续地平地行走20~30分钟,不觉得疲倦。

2. 走路姿势正常,没有出现不协调现象。

3. 能独自坐在硬的靠背椅上20~30分钟,不觉得疲倦。

4. 掌握跑、跳、攀登的动作。

5. 至少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比如跳绳、游泳、滑冰、跑步等。

6. 能用铅笔书写,能使用剪刀。

7. 能独立从距家500米的地方走到家。

附录: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一、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二、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九、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十、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以下为关联文档:

走近需要关注的孩子8月30日的下午,我就记住了新教手的班中有一位叫丹的女孩。在查阅班中孩子的暑假随笔时发现居然缺了两本,而其中一本就是她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学肯定得要立个好规...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无论是谁问起我的职业,我都会骄傲的告诉他,近十年了薄弱的收入,不被人理解的委屈等等都没能改变我的幼教情缘,因为我心中收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爱。 可爱的儿子已...

新生儿需要打什么疫苗新生儿需要打什么疫苗乙肝疫苗 预防疾病:乙肝 乙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但是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可以阻断传播。 宝宝接种时间:出生后24时内,应尽快给予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1...

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喝水吗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喝水吗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不给宝宝喂水。因为母乳中含有水分,给宝宝喝母乳的话,其实也不会担心母乳会造成上火的问题。所以给宝宝喝母乳其实就能够给...

老师,你做好让孩子演唱的准备了吗最近,我陆续听了几节音乐活动,由于老师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呈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一次公开活动中,教师A组织的是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在幼儿演唱之前,为幼儿创设了一个...

孩子需要补碘,怎样才能合理地给孩子补碘呢孩子需要补碘,怎样才能合理地给孩子补碘呢我们都知道,碘是人体生命中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是制造、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与人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对大脑发...

乖孩子也需要安抚涵涵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小女孩,和其他孩子一样她也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上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可她却一点都没哭。当我从她妈妈手里抱过来时,她就好象和...

婴儿奶粉需要经常换吗宝宝无法接受奶粉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从母乳转到奶粉的宝宝或者是混合喂养的宝宝,由于宝宝对母乳的习惯,导致宝宝无法接受母乳,也不愿意吃奶嘴。此时,妈妈由于各种原因需...

准备的过程,我们都非常努力大班的孩子要毕业了,我们大班组老师一致决定于7月5日上午在多功能厅举行毕业联欢会。时间已经确定了,接下来就是主持和节目的落实。问了其他三个班主任,他们差不多都有两个或者...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