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怎样利用自然科学写一篇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

01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动来源:

光和影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科学现象,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总是让孩子们感觉既好奇又神秘,虽然经常看到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但孩子们对两者的关系却只有朦胧而模糊的认识。为了帮助孩子们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特别选择了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皮影戏作为切入点,设计了这次科学教育活动。我们试图通过创设情境,将幼儿需要探究学习的知识,蕴含在他们最感兴趣又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从而实现教育趣味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导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动物玩具:猫、狗、兔各一只。

2.白色薄幕帘一块。

3.手电筒、蜡烛、镁光灯/应急灯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皮影戏表演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教师引导幼儿从发现动物的影子到寻找动物、发现光源。

2.教师让幼儿到镁光灯下,随意放一样玩具或做一个动作,然后引导幼儿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在灯前走走,看看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是什么样的。关闭镁光灯,观察影子还有没有(影子——不见了)。

3.引导幼儿讨论“物体的影子怎样才能出现?”进一步分析小结:物体挡住了光才会有影子,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打开镁光灯,教师表演手影戏(表演模仿小猫、小狗和孔雀等动物的手影)。提示幼儿观察并回答:“这是谁的影子?”“影子怎么变了?…“是什么让影子留在那里的?”“手在哪里?光在哪里?影子又在哪里呢?”

2.请幼儿六人一组依次表演手影戏,看看光和影子分别在哪个方向,初步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光源的关系。并提示幼儿调整自己的手与镁光灯的距离,看看手影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而产生的,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