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几点做法]记得有一位专家曾经指出: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来看,现在最薄弱的一环就是 幼小衔接 。 现在不少人理论上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而在实践中又把早期智力开发...+阅读
幼儿园的孩子如何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是整个基础教育中貌视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幼儿园就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践建构了家、园、校三位一体的符合教育改革的幼小衔接模式。
一.存在的误区
(一)来自家庭
现在的家长,可以说是伴随着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面对自己的子女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生理是否健康、智力发展水平是否高。由此他们会以孩子能认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会说几句英语来评价孩子发展。这也成为幼儿入学前的唯一准备。重智商、轻情商是他们最大的误区;还有一部分家长存有侥幸的心理
,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到了小学自然就适应了;另有一些家长则很盲目,不知道该怎样做。
(二)来自幼儿园
1。片面性 在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也存在着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如:为迎合家长,将小学一年级的部分内容提前教给孩子,教孩子读写汉字、拼音及加减法。致使部分幼儿上学后出现了上课不专心、做事不认真的现象。由于不重视幼儿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孩子上学后给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曾有一份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开始上学觉得压力大的占53%,觉得压力小的仅占3.8%。
2。表面性 不少的幼儿园在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时,只作一些表面文章,如:大班的桌子摆成课桌的样子,一味的延长上课的时间。稍好一点的也只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小学生活,忽视了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作用。
(三)来自学校
几年前我也是小学低年级老师,当时感到最都疼的是孩子学习习惯难以养成,一些孩子更事无赖地被老师称作为差等生或落后生,而幼小衔接的话题从未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几年过去了,小学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当前一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能积极地接纳幼儿园的参观活动,但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另有少部分小学对幼小衔接工作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味的强调上课的纪律,作业是否认真完成。有些学校还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试,并以此来编排班级。此举也误导了家长以此来评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也只好来搞突击训练。
对于上述存在的误区,我们感到只有通过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解决。为此我园在今年的实践中建构了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
二、 三位一体 的幼小衔接模式的构建
(一)家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 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要使家长真正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转变家长的观念。为此,我们请来了一位懂教育的老家长 木桥爸爸。木桥爸爸结合自己孩子入学前、入学后的实际情况为大班家长做了题为 冒充专家谈幼小衔接 的讲座。木桥爸爸发自肺腑的讲解,让许多家长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王雨晴的爸爸说: 听了木桥爸爸的一席话,让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孩子上还需一番努力。以前总觉得那是上小学以后的事,现在看来孩子身上的不足也是家长自身的不足。 刘旭哲妈妈说: 通过听专家讲座,让我们这些有所盲目的家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并能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比如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心。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家长观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幼小衔接的问题,展开了专题讨论。一是为了能把家长感到困惑、比较关注的话题在入学前得到解决。二是为了幼儿的顺利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也确切地感受到了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热情。特别是家委会成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典典的妈妈从网上找来了许多关于幼小衔接的资料供家长们学习;薛珊妈妈积极与其他家长沟通,将家长的一些好的建议带给老师,便于老师及时地调整活动方案。充分的体现了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二)学校
为了体现出幼小衔接的价值,我们联系到了课程改革比较成功的一所学校。通过双方的探讨,我们找到了幼小衔接新的切入点:首先要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其次是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应该是什么;三是引导家长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找到了切入点我们对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并携家长、孩子的手走进了学校。通过参观校园、上模拟课、课间亲子活动、座谈等
,使家长们对小学及幼小衔接有了全新的认识。孙亚婷的妈妈在反馈中写道:这种活动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完整人格,使家长懂得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薛珊的妈妈写道:我觉得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孙小宜的爸爸则感到:现在的小学课程与我们过去的有很大的区别,一年级的教材和孩子的生活有很大的关联,现在只要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学肯定没问题。家长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校的老师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过去只要是发现孩子的习惯不好,高年级的老师就会埋怨低年级的老师,低年级的老师则会把责任推给幼儿园。当家长、幼儿园、小学老师真正地坐在一起将一些感到疑惑的问题摆上桌面时,大家共同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 重要,感到家庭、幼儿园、学校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积极协调配合,为孩子的成长共同承担责任。
(三)幼儿园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最深的感受是幼儿园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要搭建这座桥梁,幼儿园首先要转变观念,即树立孩子终身发展的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 它要为 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不仅仅是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而是着眼于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重要素质。这样才能使我们搭起的这座桥梁具有时代特点。
综上所述,在我们构建的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幼小模式中,幼儿园是桥,家长是载着孩子的车,学校是引领孩子前进的方向,只有将三者的作用有机结合,才能使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与我们共同探讨幼小衔接工作.
以下为关联文档: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计划幼儿园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 幼儿园实施内容 4月 1、进行走进小学的主题谈话;(已经进行,孩子基本上能明白进入小学的含义。) 2、带幼儿参观...
幼小衔接,重在实施一、 幼小衔接 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使得大班幼儿在过渡到小学时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从幼儿园...
幼小衔接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差异表现】幼儿教育是以智能的开发为主的,注重身体、生理、心理及各方面能力的训练。这个时期,无论教材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很容易学,孩子也爱学。到了小学,大...
幼小衔接家长会大班春季低幼衔接家长会 一、 xxx小学教师向家长介绍小学的现状及对幼儿的要求,帮助家长做好自己孩子入小学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二、 园长做介绍 三、 xxx小学老师介绍学习学...
对幼小衔接的一点看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换,也包括教师、同伴、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换。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六大方面的...
创建特色园所,搞好幼小衔接实小幼儿园是寿光实验小学的一部分,实验小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几年来,我们时刻关注小学的发展。办特色园所,搞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工作重点,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升...
幼小衔接的感悟进入大班,越来越多的家长向我们打听:教不教字?做不做计算?拼音教吗?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小学的进度很快,什么都不学怕是跟不上。然而,无论是杂志还是专家,都强调幼儿园用不着教这些,...
幼小衔接初探"幼小衔接"初探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
浅谈幼小衔接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