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孩子“虚度光阴”]专家建议,尝试带孩子去一些“冒险乐园”游玩,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让他们尽兴而归。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已经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甚至如果一天不...+阅读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已经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甚至一天不安排自己孩子的活动,眼看自己的孩子 虚度光阴 ,父母们简直会受不了。但孩子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活动吗?孩子 虚度光阴 是一种罪恶吗?
允许孩子无所事事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 虚度光阴 也是一种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心理专家呼吁,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 虚度光阴 。
0岁 3岁婴幼儿的活动,是父母安排期。帕特里克 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过去15年来,他一直研究 建构式游戏 行为,即父母或大人对孩子的游戏和生活的指导行为及其影响。 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以便帮助孩子发掘兴趣,帮助他们学习语言。 奥唐纳说。
3岁以后,是孩子的自主期。父母不能当 卫星定位仪 。3岁以后,孩子就会开始对社会活动感兴趣。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发现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5岁 6岁,是孩子们自主社交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不喜欢过多和父母或兄弟姐妹们待在一起,而更喜欢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玩耍。奥唐纳说,这时候,那些喜欢分秒看着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不能充当 卫星定位仪 ,时刻监控孩子。
无聊 有助储存能量
爱哲希尔大学资深心理学讲师理查德 拉里指出,对孩子们来说, 虚度光阴 是一种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一定时间的 逃离 和创造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无聊的时候。 无聊也是有好处的,我们储存了能量。无聊和 虚度光阴 能让孩子充分休息。 拉里说。
拉里建议,父母不要每时每刻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以及自娱自乐的自由。
奥唐纳对现代英国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父母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已经令英国青少年养成了需要别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奥唐纳发现,15岁以下的青少年普遍没有自信,无论参加什么社会活动,他们都希望有一个 带头人 ,直到17岁或以上,一些年轻人才拥有自主作决定的能力。 任性 是一种心理需求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显得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到精疲力尽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 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 任性 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同时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是有害的。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这件事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但母亲应该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个玩具,不能一味责怪他 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其实孩子仅仅是对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感觉好奇,这就是一种求知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这种心理,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一种爱动脑筋的表现,然后再说出今晚不可买到这个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得多,至少他会在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给予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 亲历亲为 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对此,家长们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