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

09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幼儿发热伴皮疹应及时就医]记者日前从山东省疾控中心了解到,EV71病毒感染主要导致手足口病和病毒性咽峡炎。此种肠道传染病的感染渠道很普遍,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发。人类感染EV71病毒后...+阅读

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是由于体内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一种现象。所以退热是以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为出发点。退热药是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状况,减少产热,只做到退热的前提。真正退热的效果需要通过物理降温,增加体内散热来实现。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热途径有四条: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热时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应该少穿盖衣物。

2.经呼吸散热。发热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遇到孩子发热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进行物理退热。

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呢?首先尽可能保证婴儿液体摄入。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若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再有,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盖衣物利于皮肤散热。还有,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湿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冰袋或冰贴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物理降温有两大形式——冷降温和温降温。通过冰贴或冰袋,导致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不过退热效果有限。虽可感到皮肤变凉,但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温降温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正确看待物理降温,维持体温需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发热是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的结果。要退热,增加散热很重要。经皮肤是主要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增加散热。在多饮水前提下,适当提高室温减少穿盖衣物、温水浴都是很好的方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总之,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

想了解更多小儿发热的知识,请点击查看专题:父母必学的宝宝发烧课

以下为关联文档:

发热的宝宝最需要吃什么小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同时,在发热的时候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使消化功能明显减弱。 因此,小儿发热时的饮食安排...

发热伴抽风状慎用抗癫痫药入冬以来,北京气候寒冷且较干燥,是感冒的高发期。感冒发热的孩子不少伴有“抽风”症状,家长担心孩子患有癫痫。但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癫痫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丁成 博士、...

小儿长期发热应做哪些检查小儿发热持续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小儿长期发热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感染、结缔组织病和肿瘤。对长期发热的患儿怎样判断发热原因,怎样才能明确诊断呢?...

发热后反复腹痛病根在脾胃肠系膜淋巴结炎系非特异性炎症,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之一,常易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诊断主要依据是:(1)间歇性不定位腹痛病史,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多位于右下腹及脐部,解...

小儿积食发热最好找中医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食积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

什么是小儿阴虚发热阴虚发热是中医的一个病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由阴阳两方面组成。阴是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是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在正常情况下,阴阳相互依存,维持着动态平衡。如果阴...

小儿发热为什么要观察有无皮疹小儿在发热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皮疹。根据皮疹出现的时间、出疹顺序、皮疹的形态、皮疹出现的部位以及疹后脱屑等特点,可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在小儿发热出疹的疾病中,以传...

小儿多吃维生素D引发热每到夏季,小儿发热的现象就增多,但某些病儿全无感染症状,这可能与体温调节障碍有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协调功能较差,很容易受气候、不良环境、精...

孩子发热食欲差怎么办孩子在有病发热的时候,一般都会导致食欲不振,什么东西都不想吃,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食欲与消化功能和神经调节有关。发热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的全身激烈反应...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