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教早好还是晚好]选择1:早还是晚 工业化思路:工业生产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不大。只要工序对头,最好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加快加工进度,好早一点出产品,早一天出效益。 农业化思路:农业生产当然要讲究...+阅读
前两天饭团群讨论了“闪卡早教”。有位团友说她所在的一个群里,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闪卡,天天给孩子用闪卡进行早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一、闪卡是什么?
闪卡是美国人杜曼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杜曼最早从事脑损伤儿童康复工作,并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他后期一直潜心于人类潜能开发,还建立了一个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而闪卡则是他所应用的“工具”之一。
杜曼闪卡包括多种类型:单纯的数字点、数字、图画、单词等,当然引入到咱们中国以后,商家们进行了更多的扩充,加入了名族卡、汉语拼音卡、成语卡等等。
闪卡的操作方式是:将卡片在孩子面前快速晃过(称“闪过”),操作指导语称“……要快,争取一秒一张”。
杜曼本人以及后续各种机构都宣称这种方法可以治疗儿童脑损伤,还可以开发儿童潜能,甚至造出“天才儿童”。
二、闪卡理论靠谱么?
答案是否定的。
这个方法在美国确实风靡一时,“杜曼法”一度非常热门,他的书也曾大卖。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高质量的第三方研究证明这个方法能对脑损伤儿童有治疗康复作用,更没有研究发现这样可以造出“天才儿童”。
在美国,杜曼的闪卡教育早就被批判和淘汰。大概在闪卡理论提出10年后,欧美各国的各学科研究(无论是神经学基础的研究,还是人群学的追踪研究)普遍认为,杜曼的这种闪卡和早教模式所宣称的“效果”无法被证明,而且其理论也被质疑和否定(包括所谓的“训练呼吸可以让大脑供氧更好”的理论)。美国儿科学会也曾经两次警告家长不要采用杜曼的闪卡教育。
因为语言壁垒和信息滞后,亚洲国家接触到杜曼的闪卡稍晚。在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和日本也曾掀起过“闪卡热”。日本那位一生致力于“右脑开发”的七田真教授,也曾在他的早教书中郑重推荐过闪卡。
然而这股“闪卡热”在日韩降温后,却在国内突然“火”了起来。各种机构用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宣传语言,用各种让父母热血沸腾的“天才”实例,让很多父母决定要紧跟步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于是,为不少父母咬牙为孩子报名了几万块的闪卡早教班,购买了上万元的闪卡教具,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可以让孩子大脑被更好“开发”,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为“天才”。
然而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
三、机械式记忆不代表真正理解,更可能挤占大脑的学习资源
当然,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能机械地记住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就是“天才”,那么我无话可说。但是问题是,那些得意洋洋告诉别人“我家孩子认识了很多字”的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孩子并没有真的“认识”这些字。
比如孩子可能通过反复被“闪”,确实记住了“高山”两个字。但是如果你把这两个字单独给他看,通常他就不会了。因为孩子机械记住的“图象”是“高山”,而不是“高”,也不是“山”,更别提分别理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合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了。
同理,当家长给孩子展示一张3个点的图片和一张4个点的图片,即使孩子学会了去挑一张7个点的图片,这也不代表孩子学会了加法,明白了为什么要找个7出来。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即使孩子不理解,记住了也好啊,以后学习起来不就事半功倍了么?”
严格来说,孩子“记住”了本身确实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早期,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确实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和学习特点是:感知觉学习、运动式学习、实际体验式学习、语言引导式学习、亲近式模仿式操作学习。也就是说孩子通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去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运动能力的进步去扩大探索范围,通过各种实际体验去了解因果逻辑,通过和养育者的语言沟通去扩大思考,通过体验和模仿大人的操作去学习。
过分急功近利、想要走“捷径”,忽略孩子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抱着“开发大脑早就小神童”,“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不仅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展,反而会因为这种心态滋生很多焦虑,也影响亲子互动质量。
四、已经买了闪卡怎么办?其实玩法可以无穷多
最简单的就是,找出符合孩子年龄的卡片,当成亲子互动的道具。因为图片是符号性信息,结合实物的展示,并围绕实物本身功用特点的探索才是婴幼儿和早期儿童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看着卡上的三角形,给孩子找来不同形状的积木,一起实验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的堆法;看着卡上的动物图片,带着孩子去看真实的动物。
通过和孩子的游戏和互动,我们可以围绕卡片发散和扩充很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配合苹果卡片,我们去找来真的苹果,围绕苹果孩子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学习很多内容和知识:
苹果的味道甜甜的,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摸起来光溜溜的;
苹果有三大部分:果皮、果肉、果核;
苹果肉可以直接吃,可以榨汁(榨汁机的使用和探索),还可以做苹果派(可以让孩子动手参与制作,还可以玩面粉游戏);
苹果皮削下来可以做成小手工。
只能到这里停止吗?远远不止。
我们可以对比不同水果的形状、味道、果皮果核的形状;
春天和孩子把苹果核种在土里,观察苹果的成长过程(这中间可以穿插非常多的内容:浇水、拔草、虫子……)。
还可以苹果把切成小丁放路边草地,和孩子观察“蚂蚁搬食物”;
于是还可以观察蚂蚁之间是如何用触角打招呼和传递信息的;
于是还可以和孩子唱一首儿歌:“小蚂蚁小蚂蚁有礼貌,你看到我点点头……”;
于是一边唱还可以一边学着蚂蚁点点头;
于是还可以研究一下其它动物如何打招呼和搬食物
……
你看,我可以将这个扩展的过程一直延续下去。
所以说,既然有这么多又好玩又长知识又适合孩子的方法和内容,为什么一定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拿张卡片在孩子面前那么无聊地“闪来闪去”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关于早教最贴切的比喻在动画电影《麦兜故事》中,麦太让小麦兜去学“抢包山”——一种已经消亡的民间运动。小麦兜并不喜欢,但为了妈妈还是辛辛苦苦地去练了。“抢包山”并没有在麦太的呼...
3月份早教班工作总结早教班三月份工作总结 3月,是柳枝吐绿的季节,是百色待绽的季节,也是人们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季节。在这样的期待中,孩子们迎来了新的学期。 本期我班又增加了十六名新生,由于刚加入...
早教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家培养聪明宝宝始于专业评估 现在,不少年轻父母倾注大量心血、寻找各种机会培养宝宝。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
宝宝的营养均衡益于早教食物多样有益早期发展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刘纪平讲,为了孩子的健康,要做到食物多样、平衡、适量,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具备所有的营养。食物的多样化是保证孩子...
如何针对幼儿心理进行早教欲擒故纵”法就是针对婴幼儿的好奇、逆反、求趣等心理特点,采取故意放手、有意忽略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让孩子在尝试、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
早教中的“善意欺骗法”前言 孩子的年龄较小,认识、理解事物及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为了不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伤害、有时为了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有时为了让孩子“言听计从”,成人可以适当地利...
关爱宝宝误区之早教篇爱宝宝误区 早教篇 家里有小宝宝,做父母的一定特别开心,虽然做父母的都爱孩子,但不知不觉中,也会走入误区。 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
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早教主角面对太多育儿资讯,年轻的父母们似乎有些无所适从。6日下午,在光谷举行的一场早教讲座上,早教专家夏弘禹先生,遇到不少年轻父母的追问。“孩子吃饭前不肯洗手怎么办”、“女儿不...
上早教班谨防被“忽悠”近年来,各种爱婴机构、早期教育中心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不满周岁的婴儿就开始“上学”成为一种时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各种针对婴幼儿的早教机构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