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农村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09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家庭数学启蒙教育设计八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习数概念]有一位家长问儿子:树上有两只鸟,添上1只鸟,是几只鸟?儿子回答说:“天上没有鸟”。这是因为四 五岁的孩子不懂得“添上”的数学关系,只知道鸟是在天上飞的。还有个孩子,对妈妈教给她...+阅读

我园是一所以科学启蒙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部,乡土资源丰富,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利用乡土资源的优势发展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是我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研究主题。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曾提出的“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等观点的引领下,我们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事物与现象,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整合性、开放性为原则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学科学知识的欲望。 我们努力挖掘幼儿身边的科学资源―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游戏中探究科学、在广阔的自然中感受科学,不断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与知识。同时,积极吸纳家长参与,家园共同协作培养幼儿浓厚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挖掘与利用周围蕴涵科学教育价值的资源,创设丰富、适宜的幼儿科学教育环境,使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及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立足本园调查分析找问题 1.问题的发现 孩子的问题:虽然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孩子的游戏已逐渐从泥土地向水泥地过渡:从满目遍野的野花小草向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发展;从捉谜藏、堆草人向电视、电脑进化,失去了直接与田野接触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不认识禾苗,普遍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体验不到挖番薯、捉泥鳅的快乐。但孩子却非常向往农村那绿色的田野、广阔的操场、可爱的小鸡小鸭……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融入到大自然的野趣中,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 家长的问题:我们是一所城乡结合幼儿园,虽然我们的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很快,已基本城市化,但许多家长的意识还跟不上城市的节奏,存在着只重视知识技能,一味强调艺术教育和智力开发的误区。60%―70%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与家长无关:70%以上的家长认为,教育就应该在学校进行,教育内容就书本上,认为科学教育是高不可攀的深奥知识,因而忽视科学教育、忽视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保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大自然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熟视无睹,对孩子的需要、渴求视而不见。 老师的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儿童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去挖掘答案。但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幼儿的需要、兴趣以及发展和学习的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们往往追求自己制定的、未必适宜的目标而不顾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当幼儿的直接经验不足,还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概括时,老师不是去扩展孩子的经验,而是凭空变换各种提问方式“引导”孩子总结或死记硬背―这说明教师只是把目标刻在心里而没有把孩子装在心里,不知道孩子喜欢探索什么、不了解孩子能探索什么、不会指导孩子如何探索。科学教育过分偏重知识性内容、偏重认知目标,忽略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2.认识的统一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进行学习,深刻领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纲要》指出,科学素养应当包含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以及科学行为和习惯等诸多方面,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其中,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对幼儿来讲,就是要富有好奇心,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热爱科学与大自然等。 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培养幼儿对“身边的科学”广泛、持久的兴趣,使幼儿主动的探索过程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的深层价值,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就是使幼儿学会学习,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 3.观念的更新 我园属于乡镇中心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我们的老师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哀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还有的老师常感叹没有合适的科学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具学具,没有专业的仪器仪表,没有高科技的设备,觉得难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觉得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老师们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在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感悟到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而且利用幼儿熟悉的身边事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我们幼儿园为此开辟各种渠道让教师通过参观、学习和研讨等途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重视了,行动落实就有了保障。

(二)环境切入潜移默化显特色 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 1.用农味环境凸显特色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观察感知为基本手段。丰富多彩而又新异多变的环境会引导幼儿注意环境、关心环境,对环境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从而萌生爱科学的情感。因此,我们精心设计,整体布局,高质量的优化幼儿园环境。 首先是让盎然绿意围绕整个幼儿园:我们的空场地绿草如茵、我们的进园长廊绿树成荫、我们的教室阳台前绿篱成行、我们的小池塘绿意泛舟、我们的种植园地更是郁郁葱葱―让走进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沉浸在大自然的一抹翠绿中。 其次是以走廊环境点缀幼儿园:门廊里陈列着农家的各种物品、用具、谷仓以及各种农具;教学楼的墙壁上有生动活泼的墙饰―一楼墙壁上是田里爬的虫子、河里游的小鱼、地上走的家畜,二楼墙壁上是田里长的粮食蔬菜、果园里的水果,三楼墙壁上是庄稼的害虫和益虫、动物朋友;主题墙和区域的创设都是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如:用成熟的果实、农作物的种子、蔬菜、萝卜、稻草、麦秸等材料制作的“世博园”、“农家小院”、“海豚之家”、“博物馆”、“好朋友”、“美丽的幼儿园”等等;展示栏里,孩子们和家长用红豆、蚕豆、白瓜子、贝壳、菜籽、花生粘贴了了“快乐小屋”、“雪人之舞”、“中国馆”等。这样,走廊则成为孩子们新发现的场所,当孩子和爸爸、妈妈手牵手走上楼梯,首先会被楼道墙壁上最显眼的主题网络图所吸引,一个个分支网络图,记载了我们这个 课题的实施过程,一个个教学活动的落实开展,充实和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在每个班级的教室外走廊,贴满了我们孩子们探索主题、发现奥秘的照片,这些照片是我园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科学活动的缩影,照片记录下的是孩子们亲历科学时各种丰富的表情,或惊讶、或高兴、或疑惑……每一层的走廊上的多元风景吧,这些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用聪颖与巧手,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布置的墙面,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审美情趣,为我园逐渐摸索出的一个开放的园本课程建构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2.让主题环境融于活动 在经过实地考察和探讨,我园积累出一批有质量的主题活动方案和个案建构。 与主题实施相关的环境创设在园所大厅、各班教室中悄悄呈现。例如,一捆捆的稻草在区域活动中由幼儿分组搭建好玩的稻草人:一根根带苞的玉米秸搭成的房子成了孩子们捉迷藏、游戏的好场所;农村特有的剌剌的苍耳则成了孩子们的作画用具,小朋友为苍耳穿上了鲜艳的衣服,一幅幅活泼生动的苍耳拼扎画,就成了我们幼儿橱窗里的亮丽风景。 主题活动“我们的农田”被划分为“辛勤耕作的农民”、“田间的动物朋友”、“播撤汗水的农作物”和“丰富美味的蔬果”四大块内容。主题教学活动“农家乐”也分成了“快乐劳动”、“阳光牧场”、“农家踏青”和“快乐农场”四周安排。随着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个班级的教师和小朋友都动起来了―中二班布置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主题墙“田间的动物朋友”―用蓝色塑料袋做成飘动的水草,用卷筒纸心和稻草配合起来给牛做围栏,用报纸和挂历纸做成了立体的鹅卵石。这点点滴滴都凝聚了师幼的智慧和心血,收到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中四班把“丰富美味的蔬果”又细致地划分为“农夫果园”、“五彩瓜地”、“阳光菜园”―用报纸制作了果树的树干和树枝,用五彩的画笔绘出了神奇的西瓜和苹果,用橡皮泥罐里面的模子拼贴成了美丽的花朵,用丝带弯弯绕绕做成了瓜地的围栏,多么好的创意、多么巧的构思:中三班的孩子们则利用旧报纸、广告纸、泡沫等材料,制作了“番茄”、“苹果”等,布置成了一片立体又美观的“美味蔬果区”:中一班的孩子们用黑色和白色的碎布做了一头很大的“奶牛”,又用废旧的果奶瓶做成了牛奶瓶,布置成了“阳光牧场”区域。孩子们对于自己布置的环境非常喜欢,在参观时充满了创作的喜悦和成功感。这些创设与主题脉络紧紧相连,同时也是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上乘之作。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它体现了丰厚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3.让乡土材料巧妙变身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广泛的。材料虽然是无声的,但是通过教师有意识搜集、筛选、思考,投放的材料所呈现的巧妙、多元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比如:稻草、麦秸、竹子、石头等这类材料的搜集便利,随取随用,在幼儿与熟悉、亲切的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对这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节气、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添加到相应的主题活动大框架中,比如,在秋天丰收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到农田中搜集各种果实和种子,于是我们的“种子总动员”环境展示中,有关于各种种子的生长、收获、保存的知识,利用种子、果实制作的作品七彩纷呈。各种具有季节特点的材料的充实,使主题开展得实在而有内涵,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随着四季的交替,自然界会无私的向孩子们奉献特有的礼物,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给幼儿以“活”的知识教育,让“农”味常驻我园。 4.在区角实践中累积素养 我园在园舍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在种植区里竖上各班级的标志牌,大家在各自的园地里种上了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如:中班的孩子种的是萝卜,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种萝卜―给萝卜浇水―给萝卜除草―拔萝卜,大家边观察边记录着萝卜的生长变化,掌握了种植萝卜的方法,积累了种植经验;大班的孩子种的是番薯,大家从种番薯―给番薯施肥―给番薯除草―挖番薯,全程跟踪观察记录,孩子们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自编成了“番薯成长记”绘本,放在班级阅读区里,与同伴自由交流。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种植、生长过程,也体验了播种的艰辛,收获的快乐。 我们在每个班设置了“自然角”,孩子们可以进行多种种植探究活动。如:大班孩子为了了解在土、沙、石子和水的四种材料中哪种使大蒜长得快?创设了“它们在哪儿长得快?”的种植探究活动,孩子们每天给大蒜浇水,观察其变化。最后发现:在泥土地里大蒜长得又高又大、多给这些植物晒太阳它们才会长的壮实。教师们通过一个个问题使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获得有意义的知识经验,这些富有创意的自然角便成了孩子们探索的乐园、交流的平台。 我们在每个班级都创建了科学发现区,投放可供孩子探究的玩具和材料,让孩子们玩“会变的颜色”、“奇怪的光”等游戏,并提供适合幼儿亲自操作、亲自感知的“电路连接”、“光的折射”、“量的守恒”、“齿轮的奥秘”、“磁铁小火车”、“磁铁的穿透性”“力的传导”、“小天平”等科学小实验装置和用具,让幼儿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有趣的、粗浅的科学小实验,拓宽了幼儿吸取科学知识的范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态度。

(三)利用资源挖掘科学教育新载体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农村幼儿身边熟悉的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我们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源头?这是我课题组教师共同思考、探讨和研究的根本。 1.利用自然资源 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走进自然,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交朋友,用亲身的体验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这远比图片、甚至电脑课件生动得多。例如:我们在理解故事“变色龙”时,发动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惯。夏季,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去河边、池塘观察青蛙、壁虎等小动物,看青蛙是怎样“跳到草丛中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看壁虎怎么甩着尾巴在墙壁间飞檐走壁,我们带幼儿到草丛捉蚂蚱、抓蝴蝶,以体验它们如何用“保护色”躲避敌人:农村家庭中很容易收集到各类种子,如白扁豆、南瓜籽、黄豆、芝麻等,这些形状各异、色彩繁多的种子,引起了幼儿的强烈兴趣,我们把这些种子放在活动区里供幼儿观察、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饶有兴趣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画在记录纸上,他们惊奇地发现,各种种子的形状、颜色、纹理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还知道了一些种子的许多 用途,如美味的豆浆是用黄豆做的、芝麻可以做成各类好吃的食品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认识叶子”、 “花与果实”这样动态的活动贯穿于一年四季当中;在“认识叶子”系列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观察认识不同树种的叶子,在不同季节采摘、收集同一棵树的叶子。在春夏“采摘”、秋季“拾叶”、冬季“寻叶”的观察收集过程中,体验四季的不同。 农村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土生土长的教育资源,利用当地特产和自然物品做玩教具,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达到科学启蒙的教育目标。 2.利用环境资源 我们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都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材料、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菜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有一次教师带幼儿在园门口散步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路边的一堆乱石的石缝里长出了一棵草――为什么石头里会长草?教师有意进行引导,让幼儿再找一找哪些地方不会长草,通过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然后教师再让孩子找为什么这个石头丛中会长出一棵草,孩子们东翻西找终于发现石头间有一个细小的缝隙,小草就从这缝隙中穿透而出;接下来教师和孩子一起寻根究底:小草的根在哪里?它为什么能穿透石块?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后孩子们知道了“小草大力士”的故事。 我们还把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芋艿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南瓜雕刻……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都成为我们科学启蒙教育中的明星。 3.利用社区资源 我们的幼儿园就建在小区中,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如各种店铺、银行、菜场、书报亭、超市等也是值得开发与利用的物质资源。社区里的分类垃圾桶的使用调查让孩子们懂得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不可以回收,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处处可以体验到科学进步带来的便利。 4.利用家长资源 我们努力激发家长的教育需求,发动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比如:我们在进行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汽车”时就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在送幼儿来园的路上与幼儿一起观察、讨论汽车,从而引发关于汽车和汽车尾气等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探究。这样的随机教育让幼儿切身接触科学和社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让幼儿在家庭的配合中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

(四)尝试教学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 在以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这一事物的结论。在课题实施当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孩子的新模式。 1.在体验中激发科学兴趣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因此,带领幼儿观察农村自然现象时要不断启发他们多问为什么。如春天,带领幼儿涉足美丽的春野,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一发现一思考:“为什么有的花是红的,有的花是白的?”、“为什么蜜蜂只停在花上,而不停在茎叶上……。在不断的“质疑―存疑―释疑”过程中激发他们探求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在种植园地里种植时,让孩子们一起帮忙翻土、捡石块、锄草、浇水等,收获时让孩子们一起拔萝卜、摘青菜、摘豆子……,幼儿在种植与护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有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不同的花和果实等,这样,孩子们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培养了他们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2.在发现中培养科学精神 “发现学习”是幼儿用自己的智慧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探索和反复操作推陈出新的。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发现学习的基础,而良好精神环境则是幼儿发挥智慧的前提。为此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让幼儿自由观察蚯蚓,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蚯蚓的头是一端?蚯蚓的身体软软的怎么会钻到泥土下面呢?蚯蚓的身体切断了为什么还能活着?”对此,我们老师应与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孩子们在发现探索中知道所以然,从而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其探索科学的精神。 3.在探索中学习科学方法 科学教育活动所蕴涵的价值不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创新的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如:幼儿在玩“沉与浮”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能力较弱的孩子拿着多种性质的材料在水中漫无目的地玩,自己自由地实验、寻找答案;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除了提供沉浮材料,还提供纸和笔,引导他们边做实验边做实验记录;能力更强的孩子不但做沉浮实验、系列记录,而且要尝试让沉的材料浮起来,浮的材料沉下去,并且由沉浮实验联想到生活中运用到沉浮的科学方法,并能将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伴或就一个观察到的问题在同伴之间进行讨论。可以说,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科学的意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正确的科学探索方法。 4.在尝试中形成科学态度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教学对象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过去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这一事物的结论。尽管有的时候也让幼儿实验或动手操作,但这种实验或操作也是在教师的严格操作下,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幼儿只是老师的执行者,而不是活动的主体,“体验一发现一探索一尝试”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这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抓手,为孩子的探索、发现和自主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五)轻松学习启迪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农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玩”科学。 1.走进自然,童心探科学 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在落叶飞舞的秋天中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用大自然这个活教材探索科学的奥秘,积累科学经验,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如春天到了,我们带领孩子去寻找春天的颜色―绿油油的麦苗、黄澄澄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尽在我们的身边;秋天树叶飘零,带着孩子们去踏叶拾秋,制作“秋天的童话”,来到田野观察金灿灿的稻谷,体验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帮农民伯伯拾稻穗,感受劳动的快乐。幼儿的知识来源于直接经验,带幼儿走向大自然,不仅让幼儿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 与真实接触,而且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去思考、去获得知识与初步的科学经验。 2.挖掘资源,童趣玩科学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身边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源,只要注重引导、善于发现,我们就能捕捉教育契机,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如,中秋节到了,孩子们吃月饼时,由圆的月饼联系圆的月亮,我们组织了“中秋月圆”主题活动,让孩子观察月亮由圆变缺、由缺变圆的天象变化规律;户外活动时,我们带幼儿观察天气和自然现象的一些变化,如蜻蜒低飞、蚂蚁搬家、鱼儿翻动等,引导幼儿去观察,让幼儿去发现问题,而教师就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科普知识的点拨、引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玩沙的游戏中,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玩沙工具。有:铲、漏斗、小桶、勺子、印章、水,让幼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和造型,还事先把一些有趣的玩具埋在沙丘里,如:蟹、虾、小鱼、贝壳、小海螺等,鼓励幼儿去挖掘、寻找,看谁找得又多又快,这样幼儿通过在千变万化的玩沙游戏中掌握了沙的特性;在玩滚球的游戏中,让幼儿把球在地面上滚、在滑梯上滚、在小土坡上滚,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去掌握速度与阻力的关系。 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既玩得高兴学得轻松,又启迪智慧,锻炼能力。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声、形、色的感知和想象,从游戏中还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关怀生命与环境,还有助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融于生活,童真知科学 对幼儿施行科学教育,必须重视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挖掘出有利的因素,让幼儿进行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如,幼儿问老师: “雨水可以喝吗?”那么,就雨水究竟是不是干净的这个问题不予以直接回答,可以组织幼儿做个实验――在雨天里,让幼儿用干净的碗盛一碗雨水,然后,将水倒入盖有清洁纱布的搪瓷碗内,这时就可以发现沙布上有许多杂质―利用科学实验说明“雨水并不干净”。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习惯;又如,幼儿争论“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就以“踩影子”、 “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懂得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的现象等等。这些经验不是成人仅用语言告知或坐在教室里幼儿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分析、思考,才能将其内化成个人经验,也才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二、研究成效 我园通过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教改的提高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对农村幼儿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推广价值。

(一)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去感知自然、亲近自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如:孩子们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班级的自然角、种植园地、养殖角给区内的植物浇水、晒太阳,给动物们喂食,还能主动地、认真地做好观察记录―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讨论的中心,也成了孩子们科学启蒙的发源地。 科学教育活动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活泼、大方、乐意交往,善于合作等终身受益的个性品质;他们获得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终身有益的学习品质:他们获得了对生活、对学习、对社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构建完美人格的基石。当然,在活动中,幼儿也会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但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一旦战胜了困难、获得了成功,便会孕育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并成为下一次探索的动力。 科学教育活动有利于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如幼儿对某些自然现象、对某些动物有恐惧行心理,这是由于缺乏对这些现象和动物的认识接触,科学教育活动使幼儿对自然界、对动物有了粗浅的认识,这样可以减少其恐惧感,增强自信心。 科学活动也为幼儿提供了与教师、与同伴相互交往的机会。幼儿与教师、同伴一起观察、操作、思考,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协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课题研究的二年中,我们通过派课题组教师参加市级区级培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活动、吸纳姐妹园的先进教育理念,使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和科学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设计科学活动方案、设计优质课等活动,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教师撰写论文、报告、案例,使教师的总结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实践不断创新,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反思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形成了园本化课程的雏形 通过科学教育活动的课题研究,我园积累了一批优秀案例、科学环境

以下为关联文档: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一、兴趣比绘画更重要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

音乐启蒙宝宝智能发展音乐启蒙和开发,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了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 备忘录No.1多让宝宝聆听周围美妙的声音 宝宝出生后,便应该逐渐引导...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启蒙开学后随之而来的各项工作也会慢慢的进入正轨了。孩子们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个进步,他们已经慢慢的适应了幼儿园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家长们提个醒,让他们...

爸爸育儿给宝宝一个好的音乐启蒙我们的父爱主张:听音乐而不是放噪音 音乐本该是用来欣赏和享受的,但是稍有不慎,音乐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噪音和孩子的心理负担。妈妈们总是很热衷地送宝宝去学琴或者参加各种...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音乐启蒙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

宝宝色彩认知启蒙计划一个在五彩缤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观察、思维、记忆的发挥能力都高于普通色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在小宝宝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一切又是那么的多...

启蒙宝宝学习技能的经典游戏游戏的3项原则 1.将每个游戏时间控制在4~5分钟之内。 2.不要连续做2个以上的游戏。 3.宝宝表现出疲劳或者没有兴趣时,马上停止。 小马跳跳 游戏:让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轻轻地颠...

启蒙阶段,哪一种乐器适合孩子专家认为,就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应优先选择键盘乐器,比如钢琴、电钢琴、电子琴等。其原因在于: 1。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而弦乐器音准则...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