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初探幼儿园语言文学中的想象规律

09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幼儿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初探]我们正面临着世纪之交,未来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如何塑造和培养是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就现代幼儿教师的人格、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阅读

通过语言文学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正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我们需要对幼儿的想象规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幼儿想象的指向和支配因素

和成人相比,幼儿的想象更少受理性思维的支配,更多地指向内在心灵以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

想象与理性是有区别的。想象活动中运行着的是更具体的、直观的表象;理性思维活动中运行着的则是概念、判断、推理。想象是感性的、形象的、是从情感需求出发,满足心灵愿望的,理性思维则是理性的、抽象的,是指向外部世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在童年时期想象占了主要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理性的抽象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幼儿的心理活动较多地处于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的层面,他们的想象更多地是从心灵需求、情感愿望出发的,较少受到知识经验、社会观念、现实规范等理性因素的制约。因此,幼儿的想象显的更加随心所欲、大胆自由,成人的想象则更多地受制于理性,时时会以客观的、现实的标准去检查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知识经验和社会规范。

在语言文学活动中,幼儿总是为角色形象及其命运所吸引,感性地沉浸于艺术情境和艺术氛围之中。成人则会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试图用清醒的、理智的那只无形的手,将幼儿从浑然忘我的情感想象中牵拉出来。成人即使在构思幻想情境时,也总是用知识经验来约束、指导想象的轨迹,而幼儿则不会受那么多的约束,他们往往从某一情感愿望出发,大胆无拘地展开想象。

我们在《蝴蝶衣裳》这一活动中观察到的情况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面对如下情景:小白兔有件印着蝴蝶的漂亮衣服。她到森林里去玩,衣服上的蝴蝶飞走了,小白兔伤心地哭起来。怎么样想象才能使得故事的结局是让小白兔不再伤心?成人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首先想到蝴蝶会采花粉,喜欢徜徉在花丛之中,如果在衣服上画上花朵,蝴蝶就会飞回来,衣服重新变得漂亮起来,小白兔也就不再伤心了。幼儿则不一样,他们会因为小白兔的伤心而产生情感共鸣和移情体验,并从如何让小白兔不伤心这一情感愿望出发进行想象:“我画一个气球载者小白兔飞上天空开心一下,这样她就不会哭了。”“我要给小白兔装上一对翅膀,让她想飞来就飞来,想飞去就飞去。”“我画一条游来游去的小金鱼,送给小白兔”。两相对照,可以看到成人想象的出发点的指向是如何让蝴蝶非回来,使衣服再漂亮起来这一现实问题得到解决。幼儿则很少思考推理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而是从小白兔伤心难过这一移情体验产生出的情感愿望去发挥想象。

幼儿生活在现实之中,以成人为主流的社会极大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成人对儿童施加显性的或隐性的影响时,总是以自认为正确的观念,准则去要求幼儿。当我们从成人的想象轨迹出发去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时,我们是在同幼儿的想象规律拗着干,不容易激发他们想象的欲望。当我们从幼儿的想象规律出发去施加影响时,他们会感到那样自然,那样“引以为同调”,那样容易燃起想象的激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幼儿想象过程和结果的特点

想象具有大胆、自由、丰富的特征。大胆和自由是指想象过程中自由无拘的特点。丰富是指想象的结果显现出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特性。那么学前儿童的想象在想象过程和想象结果这两个方面,同成人是一致的,还是不尽相同的?

就我们研究的情况来看,两者是有差异的,我们把这些差异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从想象的大胆自由的方面看,幼儿更胜一筹;二是幼儿的想象在完整性、清晰性、丰富性上逊于成人。

1、幼儿的想象更为自由大胆

想象是从人的意愿出发的,因而总是突破知识经验的束缚,突破固有的心理定势,呈现出随心所欲的、无拘无束的特点。

大胆、自由、无束的实现,必须以突破时空和现实的理性拘禁为前提。成人积累了较丰富的知识经验,较强的理智惯性,因而,即使燃起想象的激情,想象之翼也总是那样的沉重,那样吃力,总好像被理性之索牵住。幼儿知识经验较少,较少受到理性束缚,因而,更容易受到本能欲望和情感需求的驱使,进行超现实的大胆自由的想象

2、幼儿的想象较为零碎、含混、贫乏。

幼儿受到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想象结果不像成人那样完整、清晰、丰富。也就是说,他们的想象呈现出片段性、模糊性、贫乏性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往往是外界刺激引起的,而他们集中注意持续想象的能力又很弱,因而,他们的想象经常是短暂的、不稳定的、灵光闪现式的不完整的片段。

例如,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幼儿对有趣细节的关注兴趣远远超过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关注。观看后,他们心目中留下更多的是夸张、滑稽、有趣的细节,而不是整部作品的情节以及根据情节概括提炼的主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表达自己的内心图景时,缺乏陈述的逻辑秩序和因果关系,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在“社会上” 讲话的习惯,不去费心于别人的理解,而起内心是知道的很清楚的。儿童的陈述零碎不完整,缺乏因果联系,仅仅是陈述本身的问题吗?他们内心有一条很清楚的因果链吗?这必须对照实际情况加以验证。

据我们的观察,儿童的想象与陈述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儿童想象的片段性使其陈述显得零碎,但零碎的陈述能被成人理解的事实使儿童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习惯于片段的想象。也就是说,幼儿想象的片段性,导致了幼儿陈述的零碎、无组织。他们所习惯的自我中心的陈述方法,又使他们内心想象的片段性、无组织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学龄前儿童的想象结果也常常呈现出模糊性的特征。由于想象的时间比较短,幼儿难以在想象时将心中的图景鲜明起来,清晰起来。

幼儿的想象之所以是模糊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的想象更多地是为了满足或宣泄自己的情感,他们没有在理性的思维指导下有意识地让内心的图景显现的清晰鲜明。二是幼儿内心的想象同表达之间是有距离的。也就是说,内心能想象出来的图景,未必能清晰鲜明的表现出来。

学龄前儿童的想象还呈现出贫乏的特点。这是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积累比较少,不可能在想象时调动起丰富多样的表象和生动的情感体验所致。

比如让幼儿想象山坡上滚下来一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幼儿大多只能想象出皮球的几样东西。这是由于既是圆形又会滚动的记忆表象在幼儿的头脑中积累的不多,因而,不可能调动出丰富多样的表象。当描述小松鼠乘着轮胎滚到东滚到西的心情时,幼儿只能简单的描述说“很开心”,“很快乐”,“很高兴”等,从表情、动作、直接心理描述等多种角度出发,进行生动的表达是幼儿所不能及的。

概而言之,在想象的大胆自由方面,幼儿超过成人;而在想象的完整性、鲜明性、丰富生动性方面,幼儿不及成人。

三、利用幼儿的想象规律发展其想象力

如何根据幼儿的想象规律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呢?

首先,从情感愿望出发,激发幼儿的想象而不是从理性的现实的、知识经验的角度去为幼儿设定想象的坐标。

例如,在《蝴蝶衣裳》这一活动中,如果从理性的、现实的角度去设计指导语“怎么让蝴蝶飞回到衣裳上来”,就会让幼儿更多地依靠知识经验去思考推理。这一指导语提出的是一个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坐标,引导的轨迹是冷静理智的求解思路。反之,设计“怎样让小白兔不伤心”这一指导语,则会让幼儿更多地去体验小白兔此时此境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体验的驱动下展开想象。

成人习惯于用理性的、知识经验的坐标来规范自己的想象,如果让幼儿也沿着这样的坐标去张开想象,他们需要在心中竭力搜索相关的知识经验,此时,他们会由于知识经验贫乏而找不到“坐标”,从而茫然失措,无法让想象顺利流畅地进行下去。相反,幼儿的情绪情感很容易受感染、被激发。在特定的艺术情感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结合自己的体验产生移情,并由此产生移情想象。在情绪情感的支配下,幼儿的想象往往更主动、更积极、更容易持久。

其次,引导幼儿的想象,向更加完整、清晰、丰富生动的方向发展。

幼儿的想象过于零碎、模糊、贫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注意力容易转移,不能进行教为持续有序的想象;二是表达能力不足以充分表现其内心的想象。

先说第一点。幼儿的心理活动往往是和他们相伴随的,动作一旦停止,相关的心理活动也会随之停顿下来。

语言文学活动,尤其是故事性的艺术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象欲望。这时如果只让幼儿讲述,其他幼儿聆听,相当一部分幼儿会由于没有自主活动的伴随而使内心的想象停顿下来,想象激情会因此而趋于熄灭。

当幼儿普遍地产生想象的热情,并进入比较激昂积极的状态时,应该及时让幼儿在自主行动的伴随下进行比较持续的想象。比如,可以让幼儿一边绘画,一边想象。画完之后,可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再次描述内心想象。

绘画、讲述等行动不仅表达想象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动可以帮助幼儿凝神寂虑,使想象过程更为持续、集中。

再说第二点。表达可以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也可以制约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是内在的心理活动,只有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外化出来,成为物化的符号,具体可感的形象,才能为人所知。善于将内心想象表达出来的人容易得到肯定,并在积极评价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展开想象。不善于表达的人,难以得到积极评价,他们的想象积极性容易受挫,久而久之,想象力就会萎缩、枯竭。

大多数幼儿的表达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滞后于想象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根据幼儿表达出来的外在结果进行推断分析,分辨究竟是想象中的问题,还是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地对幼儿的想象给予指导。多数情况下,幼儿想象得比较好,表达得比较差。教师是否善于透过幼儿的表达来理解其想象,往往是有效地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关键。

二是综合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适应幼儿的表达水准和需要。绘画、粘贴、讲述、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都能表达幼儿的内心想象,发展各异的幼儿能在这些丰富多样的方式中 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各种表达方式对想象所起的作用不同。绘画、粘贴等是相对静态的方式,不但能适合多数幼儿的表达水准,而且有助于幼儿边行动边进行持续的想象。角色表演方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更容易让幼儿进入特定情境,从而更容易产生真切鲜明的移情想象。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绘画、粘贴作品,或是在角色表演中进行叙述、对话、有利于幼儿细腻、丰富、自由地表达内心图景,从而促使想象朝着清晰、丰富、完整的方向发展。语言表达的这一优势是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上述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其各自特长,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但值得的注意的是,在幼儿表达自己内心想象时,教师要避免过多地要求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表达形式的完美上。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童话欣赏心理特点初探幼儿童话欣赏心理特点初探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欣赏主体)在欣赏童话作品时究竟有哪些特点缺少专门的...

幼儿阅读活动导入环节设计初探寿宁县实验幼儿园 李文玉 摘要: 集体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导入部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阅读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新课程,如何让幼儿喜欢阅读活动,如何吸引幼儿的...

初探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从古至今都是为人师者长期探索的内容和“教”、“授”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理解。...

自然角里奥秘多——初探如何利用自然角培养小班幼儿的摘要:《3-6岁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对自然角环境的科学创设以及幼儿与自然角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小班幼儿的观察特点初探张艳 ]开学这段时间以来,我经常带班里的幼儿走出活动室,到幼儿园里游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活动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观察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依自...

新生入园懒惰心理初探新生入园懒惰心理初探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自私、任性、依赖...

幼小衔接初探"幼小衔接"初探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

线描画初探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人世间能与真正的艺术家媲美的只有儿童。儿童具有无限的创造力。线条画作为幼儿绘画的一种形式,它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极大地发挥...

追寻孩子发现的目光——初探班级博物馆资源的生成、开摘 要: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与生俱来明锐的观察力,他们的发现往往来自于平凡的日常生活。而本文从班级博物馆 小豆子大学问 的选材到生成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并从孩子们...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