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艾灸穴位图解

04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2017年三伏天什么时候艾灸好三伏天艾灸能达到冬病夏治]2017年三伏天什么时候艾灸好?2017年三伏天期间艾灸都是比较好的时间。 三伏天艾灸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很多人都会在三伏天进行艾灸,尤其是中年人。 2017年三伏天艾灸时...+阅读

艾灸穴位图解:灸关元穴:治疗虚损强壮身体“关元穴”,在腹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3横指宽)处,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图翼》说:“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扁鹊心书》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施灸方法

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 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2

艾灸穴位图解:灸中脘穴:消除胃胀“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6横指宽)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循经》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般可着肤灸3~5壮。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123456789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儿疳积的穴位贴敷疗法疳积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利所形成的一种肠胃疾患。其证候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而积滞;日久形体日渐赢瘦而形成疳积。...

儿童泄泻的穴位贴敷疗法泄泻是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其主症。 引起泄泻的原因甚多,多因感受外邪,通于肠胃,或泓热,或寒濉均jq’致泻;或伤于饮食,脾不健运,l不能消磨,从而混杂而下,并止于大肠;或...

孩子尿床试试艾灸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有些小孩虽...

小儿呕吐的穴位贴敷疗法小儿呕吐,是指乳食从口中吐出为主症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与小儿呕吐相似的还有小儿溢乳,是偶尔小儿吸吮过多,胃满而溢,不应视为病象。 引起呕吐的原因,多因暴饮暴食,过食不洁食物,...

小儿鹅口疮的穴位贴敷疗法小儿鹅口疮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临床特征,因其色白似雪片,又称“雪口”。主要病因为护理不当,口腔不洁,感染邪毒(白色念珠菌)所致。本病多发生新生儿,久病体弱、营养不良的...

按压鼻粘膜的穴位制止清鼻涕鼻疾病特定有鼻涕,而鼻过敏时其鼻涕呈透明,水样且量大。此种清鼻涕不仅其本身即令人不快,且不断刺激损伤鼻粘膜,应及早制止。 清鼻涕是鼻粘膜的分泌液。鼻粘膜为防止干燥而不断...

小儿夜啼的穴位贴敷疗法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本病应与其他疾病如各种皮肤病、佝偻病、疝气、蛲虫病等引起的身体不适或者瘙痒等出现的夜啼相鉴别;也应与护理不当引起的夜...

冬季手脚发冷,泡脚,艾灸补肾阳手脚发冷,一般是由肾阳虚引起的。很多人觉得其实这也没什么,我们到热一点的地方,不就没事儿了吗?但其实“寻风水”不如“改风水”,补肾阳的方法非常多。艾灸和食疗都可以调理,何不...

想要奶水多,多按这两个穴位有很多妈妈表示,自己十分想给宝宝吃母乳,但是自己奶水很少,用了很多追奶方法,也吃了不少催乳药,可就是不见效。有没有一种既快又省的好方法呢? 其实,这种好方法是有的,那就是用中医...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