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卢晶晶,
一、竖式计算教学与算理有效融合。算理与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主要回答 为什么这样算 的问题,算法主要是解决 怎么算的问题 两者在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孙老师在这节课中为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采取的几下几个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激活经验,奠定基础。孙老师通过创设分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解决验证问题,再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也有学生用算式口算,孙老师引导进行抽象概括发现这些方法共同特点 先分几个十,再分几个一,最后合起来,就这是理解竖式计算的基础。
2、有效追问,建立联系。孙老师通过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商写在哪一位上? 这些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把每一步竖式与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起对应的关系,明白算十位的过程就是分几个十的过程,算个位就是分几个一的过程。
3、整体表述,促进融合。建立起竖式计算的每一步意义,但还没形成算法,要形成算法,还必须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孙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整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不仅仅建立每一步之间的联系,还建立起竖立计算与原有的经验的整体的认识。
二、改进建议:算理教学的组织能否更加清晰?学生活动能否更加充分?
1、对算理教学中学生操作过程的观察。发现算理教学偏重于计算结果的得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不够细致,学生的直观感知不够充分。感觉这一块可以有进一步展开的空间,建议老师在请学生上黑板演示如何分小棒后,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再次分一分小棒,并和同桌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能够将这个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表述也就能更好地内化算理。
2、对算理教学中算理提炼过程的观察。在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列式后老师将操作的步骤概括出来呈现在黑板上
,分别是:分整捆、分单根、合起来;分整筒、分单个、合起来;40 2=
20、6 2=
3、20+3=23。这一环节作如下调整,去掉以上步骤的罗列,取而代之的是将学生 分小棒 、 列算式 过程中的整体的、本质的算理进行提炼:4个十除以2得2个十,6个一除以2得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对刚才的操作感悟不再停留在程序化的认识上,而是对其中的本质算理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3、对本节课算理教学的一点思考。在算理理解这一环节中,如何能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或方法经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可以是分小棒,也可以是在直观图上进行圈、分,自主列式或其它学生认为可行的操作办法等等,然后,在这些多样的方法中再让学生经历思辨的过程并抽象出其中的本质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