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寄生虫学第四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2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带宝宝乡下过年别带回寄生虫]引言: 寄生虫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host)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许多小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阅读

第四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在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寄生虫进入宿主,对宿主产生不同的损害;同时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设法把它清除。其结果在寄生虫可能导致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在宿主可能出现病理变化。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常常是综合地作用于对方,经过长期演化的过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来,并反映在双方的种群遗传物质上。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他们对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

(二)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三)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另外,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均为异物,能引起一系列反应,也就是宿主的防御功能,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其中有些是防御性反应。例如宿主的胃酸可杀灭某些进入胃内的寄生虫。有的反应表现为将组织内的虫体局限、包围以至消灭。免疫反应是宿主对寄生虫作用的主要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参看第五章)。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可归为三类:①宿主清除了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相对的抵抗力。这样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寄生关系,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或带虫者;③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虫的生长或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引起寄生虫病,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以死亡。

总之,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是异常复杂,任何一个因素既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宜过分强调,了解寄生关系的实质以及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是认识寄生虫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寄生虫病防治的根据。

以下为关联文档:

寄生虫学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

寄生虫学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 Manceaux,1908)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单核细胞内发...

寄生虫学 第七节 血吸虫第七节 血吸虫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种类较多,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和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此外,在某...

寄生虫学第十二章 孢子虫——第一节疟原虫第十二章 孢子虫 孢子虫隶属于顶复门(Phylum Apiplex)的孢子纲(Class Sporozoa)。全为寄生性。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食作用。生殖方式包括无性和有性两...

寄生虫学第五节 其它毛滴虫一、人毛滴虫 人毛滴虫[(Trichomonas hominis Daraine,1860]为寄生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结肠。生活史只有滋养体期,虫体呈梨形,大小为7.7×5.3μm,形如阴道毛滴虫,具前鞭毛3...

寄生虫学 第六节 斯氏狸殖吸虫第六节 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Chen,1959)Chen,1963]1959年首次报道,可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 形态 成虫(图14-15)虫体窄长,前宽后窄,两端较尖,大小为3.5...

寄生虫学 第三节 布氏姜片虫第三节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Lankester,1857)Odhner,1902]是寄生人体小肠中的一种大型吸虫,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寄生虫之一。早在1600多年前我国东晋时就有...

寄生虫学第二节 锥虫第二节 锥虫 锥虫是一种血鞭毛原虫(hemoflagellate protozoa),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以及人的血液或组织细胞内。寄生于人的锥虫依其感染途径可分为两大类,...

寄生虫学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 形态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是牛羊及其它哺乳动物胆道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体亦可感染。属片形科(Fasciolidae)的另一种大型吸虫。虫体大小为2...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