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孔子还是苏格拉底

11月15日 编辑 39baobao.com

孔子还是苏格拉底?

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先师恐怕非孔子莫属了,而西方也有一位哲人教育家——苏格拉底。这两个人似乎可以从一个角度凸现中西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

孔子是圣人,他的语录叫《论语》。《论语》是指导君王治理天下、指导普通人为人处世的宝典。而我们,需要去仰望它,实践它。就好像俗话说:听老人的话,可以少跌跟头。因此,中国学生也习惯了“听”老师的话。

而苏格拉底呢?他有句有名的话:“我一无所知,比你们知道的多是——我知道我不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是需要我们好好深思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大学理念是孔子式的,而西方的大学理念是苏格拉底式的。

中国的大学更多的是由老师传播知识,学生拼命地把老师讲过的东西当作至理名言记下来,结果导致很多人出了校门就发现根本不会运用。在中国人看来,老师就应该比学生知道的多,学生的任务就是把老师的学会,至于创新、超过老师,那要看个人的资质和造化了。但是美国的很多教授和老师则不同,上美国老师的课可以发现,他们鼓励学生去怀疑、去提问、去诘难、去挑战。即使是老师自己的理论、看法,学生也完全可以表示不同意,只要可以自圆其说就可以。这种不拘形式、没有障碍的交流,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发挥自己能动性的空间。

中国人的聪明、勤奋、刻苦可以说举世闻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跟我们相比。

就连美国学生也承认中国学生在考试成绩上遥遥。但是,为什么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诺贝尔获奖者却屈指可数呢?恐怕还得从培养人才的机制和理念上去找答案。

就拿考试做个例子。记得以前在大学考试的时候,考前要把老师的笔记背熟,连老师讲过的例子都记住。可是美国的考试呢,截然相反。他们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有现成的标准答案的题目不多,更多的是要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国内都是成绩出类拔萃的,可是到了美国就觉得不适应。看着美国同学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提,自己就是想不出问题来。为什么?这就是跟我们从小的培养方式有关。所以,如果有至于到美国深造的学生,千万要提前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不管是哪个名人说的话,先打几个问号,提几个反对意见,这样才能成为思维成熟的人。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秀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从而产生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因此,能否营造这样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是评价一个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中国的大学精神似乎就欠缺这一点。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