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阅读
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哲学观和教师观:水面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这一角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知识与技能,而沉在水下的,则是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各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这正是冰山的主体部分。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其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浮浅的。尤其是,没有“过程”,各种能力是无从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也体验不到创造所带来的种乐趣。有如过河,学习方法如同过河的桥与船,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观察、思考、询问、探究……只有如此,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人的发展核心问题,是与这个时代相一致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观。在课堂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有错必改的科学精神,对学习行为高度负责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的学习品格等等,放在诸教学目标中突出位置加以落实。四、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为主要特征的教师角色观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而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必经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往更大程度地投入学习,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秩序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气氛等问题。课堂是富有变化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赋予课堂以生机和活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某问题有所思考想通而未通的心理状态;“悱”是指学生对一切想法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启”与“发”。这一教育名言给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作了以下启示:第一,必经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学生无从思考,也不会产生出思想;第二,必经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进入“愤”与“悱”的状态;第三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启发,即启迪思维,使其想通;疏导思路,使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好教师必定是善于“引导”的教师,能讲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美国教育学兰·本达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你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老师的活动为主,你是个不及格的老师;如果2/3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3/4的时间都给学生,你是个优秀的教师;你要是把时间全部给学生,老师只是几句话点到而已,最多1/10,你就是特级教师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应走下讲台,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教学的目的。五、以“主动、探索、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的、接受的、个体的,而应具有“主动、探索、合作”等特征。学生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积极思考、乐于动身、敢于质疑、善于交流……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乐趣。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地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学生的学习应具有探索性,探索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走过“沙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赏沿途中的风景。教学时,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探寻结论,揭示规律,使学生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探索中,启蒙其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其科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其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但要注意,探究不是追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索的空间,切忌把知识分解的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搞追间式教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合作意识、交流能力、民主精神的培养。小组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组学习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度”。因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起榜样作用,学困生受到启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小组教学后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不是合伙,小组作为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应有负责合作的小组长,讨论应有一定的规范性;
2、讨论应建立在学生对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若对讨论的问题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讨论就显得浮浅,甚至会出现优生“灌”学困生的现象。
3、应围绕教学的重点设立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的价值。另外,讨论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想。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功能的评价观要淡化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既然教学目标是多元性,所以评价的内容不能只限于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察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把考试成绩与平时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考察结合起来,如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等。二是优化考试内容,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水平的考察。三是考试后要做好补教补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门艺术,其主要...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教育理念很有哲理是说,教育理念中带有一定的哲学思想。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 教育理念中的哲学观
一、从唯物论角度看 学生是客观存在的独立的个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即特殊性。这就是说要把学生看作独立自主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树立强烈的自信心,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定位。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要求我们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服从客观。
二、从辩证法角度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学生的言行、思想和情绪总是和家庭、社会有一定联系的,尽管他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他们也可能是受害者。因此,教师要理解同情有问题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没有必要对他们的错误缺点大惊小怪,应该从各方面找一找责任。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学生。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发展,教师不要给学生贴标签,用老眼光看待学生,对后进生尤其要注重这一点。看到发展,就有希望;充满希望,就会耐心细致地教育。同时用一颗平常心去关注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变坏的毕竟是极少数。教师要坚信绝大多数学生有好的发展前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顺其自然和约束控制结合起来,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要用全面的观点去评价学生。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从总体上评价学生。既看到优点,又不忽略缺点;既注意主要方面,又旁及次要方面,防止片面的观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缺点的学生才是正常的学生。教师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就能在既欣赏学生的闪光点的同时,又能容忍学生的不足,并在指出缺点时把握分寸,使有批评的教育成为成功的教育。
三、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到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使我想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有实效。首先,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习书本知识,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出发制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其次,教与学双方相互依存的规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教学相长”,缺一不可。教学活动要顺利开展,教师和学生必须积极配合,协调一致,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这也师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
四、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教育过程也是这样,就比如政治课的学习,政治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承担着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两方面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在学习它之前已经接受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的、家庭的等,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这就使受教育者的基点有了差异,有的甚至对新的教育要求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做出接受和排斥的选择。当主动接受时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就会出现反复和曲折,给政治教育过程中加了一层难度。在遇到曲折性的反复时,教师要冷静的寻找原因,耐心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内心法庭”,使之养成自我监督,自我批评的习惯,发挥内因的作用,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与认可的观点。
五、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发扬乐于奉献、甘于吃苦的精神,真正把教育工作最为纯洁高尚的事业,将无私的爱献给学生。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六、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对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高低,素质修养的教育到底效果如何,起到怎样...
求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 ⋯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
(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
(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
(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
(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
(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
以下为关联文档:
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职业...
最好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
幼儿体智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幼儿体智能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早期教育成为人们重视的话题。由于目前幼儿园层出不穷,但真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呢?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幼儿园是私...
教师应具备几种基本的素养?我认为,一要敬业,二要学习。因此,我就结合在教学生涯上的工作谈谈自已的想法。 一、加强自向修养“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民老师就得不断的深入学习,“给...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首先是全面的理论知识;其次是个人的人格魅力;最后是讲课的所谓技巧了。 只有把握好上课这个环节,抓住每一位同学的心才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我觉得如果有下...
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要想有一位普通老师成长为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个条件便是一定要有爱心,真正想到,你面对的并不是你的一个工具,不是你的演员,当你批评他们的时候,能否想到,如...
教师面试题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你是否都具备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 社会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科技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改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决定教育...
教师应具备的科学专业素养有哪些一、获取、利用科学信息的能力与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1.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由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更需要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直观、具体、形象的学习和探...
教师面试题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教师面试题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的幼儿园公招教师面试一般问哪些问题: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 社会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科技的应用,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