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总半途而废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不怕吃苦,坚持的意志力?担心孩子半途而废,爸妈该怎么办?
在橙子上兴趣班这件事上,我和橙子爸爸的意见比较一致,就是上一两个就可以了,多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
比如周末两天,橙子只有半天上兴趣班,我们基本都会拿出一个整天的时间带他玩。
本来觉得给橙子的压力已经很小了,没想到,小孩儿居然还嫌累,动不动就说:“我不想上兴趣班,太累了。”
问他:“不上兴趣班,那你打算干什么?”
“我就想在家里呆着,玩。”
说这话时,小孩正躺在沙发上,一条腿搭在沙发背上,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
让人看着直来气。
该讲的道理都讲了,基本没效果。每次都生拉硬拽也不是办法。
怎么办?
我打算让他感受一下周末上一天半兴趣班、周一到周五还有两个晚上要上课是什么滋味,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累。
当然,这是气话。
想让孩子不怕吃苦、有韧性,做事不半途而废,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我边摸索边实践,做了这几件事,目前看来还是有效果的。
首先,解决认知问题。
有人会说:什么是认知?不就是“讲道理”高级一些的说法吗?
在我看来,认知≠道理。
认知是非常客观地揭示事物的真相。
而道理,更像是一种经验总结,带有很多的主观性,不同的道理,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为什么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是因为,我们明白的只是道理,而非提升了认知。
认知的疆界扩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带来行为的变化。
我在“得到”上订阅了好几个专栏,对提升认知非常有益,经常有大开脑洞的感觉,我经常和橙子一起听。
有一次,我们一起听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正好讲到了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不能一味追求舒适,为什么要“自找苦吃”?
吴伯凡给出了两个解释:
第一,追求舒适会让人越来越消极,能力越来越弱。
所谓舒适,就是不被打扰,无需努力,舒舒服服地活在舒适圈里。
但是,你在这个舒适圈里还是会遇到挑战。为了让自己感觉舒适,你会进一步退缩,舒适圈会也缩得更小。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陷入了持续的将就和苟且中。
慢慢地,人就变得对环境高度依赖,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变动。
第二,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
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后的那种快乐和成就感,是更高级的快乐,是逃避挑战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
我和橙子认认真真地听完了这一课。
我不知道他能听懂多少,但我能感受到,他在用心听。
我相信,这些会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会让他对“吃苦”“舒适”有了新的认知。
二、光有认知还不行,还要把认知和生活中的具体事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理解。
听完这节课,我和橙子讨论:
有哪些事,当时感觉很舒服,但长远来看,却是不好的?
有哪些事,当时看起来很麻烦很痛苦,,但长远看,却是有益的?
咱们一人说一个,看谁说的多。
我做示范,先从简单的说起:
“自己做饭比下饭馆要麻烦,但是长远来看,自己做的饭更营养健康,对身体更好。”
橙子顺着我的思路说:“我现在拖地,虽然有点累,但是房间变得干净了,可以光着脚在地上跑来跑去。”
我说:“别人在休息看电视的时候,我在加班写公号文章,虽然玩的时间少了,但是,写公众号给我带来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成就感,我感觉这比看电视、刷手机更开心。”
橙子受到启发:“我也是!我练游泳虽然很累,但是我学会了游泳,可以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在水里更自由。”
“还有,妈妈虽然平时会加班回来得晚,但这样就腾出周末的时间陪我玩一整天,也还不错。”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很多类似的体会,直到我实在想不出来,橙子还意犹未尽。
在他看来,这像是一个思维上的游戏,是一件挺好玩的事。
在这样的“游戏”中,有些话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来,比你一遍遍告诉他,更让他印象深刻。
有了认知,还有类似的经验相对照,两相结合,体会更深。
三、在日常小事中强化他的成就感,让他意识到努力的意义。
平时,我也会寻找机会,遇到橙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的事情,有意识地强化他的感觉,让他记住这种感觉,从偶尔、转瞬即逝的情绪升华到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一天放学时,橙子特别兴奋地说:“妈妈,我是我们班第二个把乐谱全部背下来的!”
那个乐谱有好几页,全部背下来难度不小。
我首先积极回应:哇,太棒了!你是怎么背下来的?
聊了聊他的经验,我又问他:第一个背下来的是谁?
橙子说:“是大智。“
“他为什么背得那么快?”
”他以前学二胡,背过比这更长的谱子,所以背这个不在话下。”
我趁机点题:
“是啊,就是这样,背过难度大的,再背难度小一些的,就觉得容易了。就像你上一年级时,觉得题很难,现在四年级再做一年级的题,就觉得容易得不得了。
所以有时候你感到累,觉得难,只要坚持一下,克服了这个困难,你的能力就升级了。”
类似这样点点滴滴的对话,我不会说太多,橙子当时也没有太多表示。
但我相信,它就像意志力的种子,每一次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就感,就像是给种子在浇水,时间长了,小芽可能就会破土而出。
另外,孩子怕累,也有可能是体能跟不上,那就想办法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能。
天气好的周末,我们会带橙子去郊外爬山。
我们爬的都是没有台阶的半野山,有的路段没有明显的路,需要披荆斩棘、手脚并用地爬。
累吗?累。
但爬了几次之后,我明显感到体力增强了。一开始,爬到三分之一就累得气喘吁吁,现在爬到山顶也不是很累了。
我也明显感到自己变得更有韧性了。
碰到难走的地方,不再“哎呀哎呀”地伸手请求帮助,而是会琢磨着抓住哪条树根,蹬住哪块石头,变得既大胆又审慎,皮实多了。
对我这个大人来说是这样,我想,对橙子来说,收获一定也不小。
毕竟,爬山可比上课累多了。
还有一点,通过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随着橙子长大,我有意识地开始让他承担更多的家务。比如,每天晚饭后,每人都要在洗碗、扫地、擦地这三件事中选一个,分工合作。
一开始,小孩儿会敷衍了事,想着差不多就行了。
做不好?那就重做一遍,直到做好为止。
通过分担家务,我想让他意识到,他对这个家也是有责任的,需要出一份力,不是只享受父母的照顾,也不是只要学习好就一切OK。
付出,才会激发责任感。
有了责任感,才会有担当。
有担当的人,会看重自己的承诺和责任,不会轻言放弃。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事并不是我有计划有步骤地做的,只是有合适的机会就说一说,做一做,也没太想一定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段时间,橙子好像很少喊累了,不太说“我不想上课,只想在家玩”这类话了。该做的事,该上的课,一般都顺顺当当地就去做了。
这个变化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我想, 家长做好了引导,孩子的变化可能就是这样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发生的吧。
还想说的是,在做这些之前,我确认了给橙子的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压力也是适度的。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兴趣班,孩子几乎没什么玩耍的时间,他可能真的很累。
所以,当孩子喊累、不想坚持的时候,首先要确认,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有没有保证充分玩耍、休息的时间。毕竟,张弛有度,才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