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家长是孩子的未来父母的改变决定孩子的未来

03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简明不简单,生动不幼稚——评《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因为别人的推荐,这两天看完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本书。 量子力学 这4个字,即使对成人来说,看上去也是艰深险涩,奥妙难懂,对于孩子来说,似乎更隔着千山万水。拿到这本书的当天...+阅读

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家庭如果象一棵树,老人就是树根,家长是树干,孩子则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和树干有问题。在亲子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有一种常见现象,家长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随着咨询的深入,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家长,是家长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了花”。因此,要做好亲子咨询,单方面咨询孩子,效果往往有限,我认为,对家长的咨询,才是改变亲子关系的重点。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从遗传角度来看,孩子是父母所生,传承着父母身上很多秉性,从成长环境角度来看,父母是孩子人格形成最有力的影响者,如果孩子有问题,基本上是家长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如同看到银幕上有瑕疵,需要先检查投影仪镜头有没有问题一样,先在家长身上寻找问题根源。

家长的问题,常见于哪些呢?从咨询案例分析来看,内心有恐惧的家长,容易“培育”出问题孩子。因为,家长恐惧越多,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就越多,对孩子要求就越多。恐惧导致控制,家长越恐惧,就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这使得家长越想驾驭和掌控孩子,比如:责备和批评孩子,命令孩子必须怎样做;或苦口婆心讲大道理,让孩子“明事理”;或反复唠叨,不断要求,等等。

这时,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人的本性是会反感被控制、被强迫 的,不管其出发点是否是“为自己好”。如果家长恐惧和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就容易命令和“劝导”孩子去学习,孩子就会产生,学习并非自愿,而是被强迫的感受,结果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不舒服,难以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孩子自然就会不爱学习。记得几年前,我在武汉东胡沙滩浴场游玩,看到几个小孩用湿沙子挖地道,做城堡,做得非常认真和开心,试想,如果他们的家长手中拿着棍子,口中命令道“必须好好玩沙!”,否则将受到惩罚,孩子还会喜欢玩沙吗?所以,有些家长常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干着满足自己安全感需要,而让孩子痛苦的事情,其本质是自私。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恐惧什么,孩子就拥有什么,如果是个恐惧的家长,就会有个问题的孩子。

当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时,孩子才能天然成长。按照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象一颗种子,都有自我现实的需要。玫瑰的种子,终究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松树的种子,终于成长为了参天大树,这就是自我现实。如果家长将玫瑰按松树来培养,结果也难成松树,玫瑰会痛苦,也开不好花。正因为人与人的这种差异性,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不同领域才有各领风骚的精英巧匠。如果让孩子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后,其智慧和潜能将会最大化。如果不是那样,而是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后,或许他在某方面能力不错,但其优势和潜能将发挥不足。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信任!主人会担心小马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担心如此放任小马,以后会怎样,长大又如何,等等。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过度的担心就是希望。当家长对孩子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控制越狠、越想负责时,家长就越爱孩子吗?这不是爱,这是控制,这种“爱”是恐惧的替代物,目的是使自己感到安全,这样的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是恐惧的一种化身。当家长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就越大,教育变成了一种控制,它建立在家长对未来恐惧的幻觉基础上。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控制别人,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在孩子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家长无惧之心到底有多大。拥有一个恐惧焦虑的家长,孩子就无法享受纯然快乐的童年。

怎样处理亲子关系,才比较合适呢?这是前来咨询的家长,最容易问到的问题。我经常的回答是:永远去体验自己的行为,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当把答案找到了,孩子的问题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自然就有了。处理孩子遇到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先问问孩子,他怎样看待这样问题,他准备怎么面对。如果孩子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是合理的,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和解决,如果孩子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不很合适,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另一种观点,交流另一种解决办法,供孩子参考,最终选择哪种方式,让孩子自己决定。一旦决定,告诉孩子,他将承担这个决定的后果。总之,自由不等于放纵,家长远观着孩子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只是在需要时,家长才提供适当帮助。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是爱孩子的,照顾或要求孩子,是为孩子好!”这是做心理咨询的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果真如此吗?我感觉,在孩子面前,家长似乎常扮演上帝的角色。知道什么东西对孩子最好,什么道路对他最有利。家长习惯以自己的“知道”来控制孩子,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道路走,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生怕孩子走弯路,这其实是一种挟持和剥夺,在剥夺孩子的生命自由。如果家长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然成长。天地众生——老虎、蚂蚁、蜜蜂、树木、花朵,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生命道路。所以,家长常将“对错”告诉孩子,我认为,让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尝试错误,是成长必经之路,控制不是爱,其本质是恐惧。从人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一切捷径都将是弯路,一切弯路都可能是财富,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当孩子变成家庭中的“人质”时,孩子能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吗?孩子被放在了整个家庭或社会恐惧波涛之上,就无法获得生命中真正需要,无法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当家长恐惧时,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即使他很小,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感受家长的声音和信息。从咨询案例总结来看,家长管得越多,孩子越成为家长不希望那个样子,孩子象家长一样,控制欲也越强。家长管得越少,孩子才会发展出家长身上所没有的新的部分。我从不怀疑家长不爱孩子,家长真正缺乏的是:爱孩子的方式,家长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爱”,可能只能给孩子带来痛苦。

真正的爱是什么?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存在任何控制的企图。就像太阳给予万物的方式,给出本性的能量,不期待和要求万物,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万物,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如果把这个标准称为真爱,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会形成孩子的压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我认为,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有更多良好期待的教育差。媒体报道和咨询案中都可以看到,因为压力过大,而“走极端”的孩子,几乎都是家长高度期待的牺牲品。

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孩子只是家庭之树上的花朵,它开出了家庭的优点,它同时把家庭隐藏的问题也带了出来。教育孩子,更多是家长的自我教育,是家长的自省。孩子是家长的投射之物,教育是家长的投射手段。心理咨询是家长自醒的一种途径。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未来,我认为,家长更是孩子的未来。

以下为关联文档:

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与成功兵团十四师一牧场小学 王新安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度与他的成功成正比例关系,即成功越...

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找春天》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而且充满童趣。从文中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害羞、活泼的身姿,而当我们读起来更是给人一种...

孩子真不容易(徐国畅) 周六的一天,外婆带着我的小表弟一起来到徐州看望我。 这天中午,外婆有事外出,便嘱咐我把小表弟带好,我心里想: 不就带一个一岁的孩子吗?有什么难的?我带他肯定没问题! 可是...

孩子,我爱你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

暑期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生活暑假,刘老师给我们家长推荐了王修文博士的 《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对教育女儿这方面我是非常欠缺的,遇到问题总是束手无策,很迷茫。但是读了王修文博士的 《给孩子最好的家...

如何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感谢刘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一遍,感触颇深,尤其是文中的使孩子能从 他律 走向 自律 ,从 要我学 走向 我要学 ,最终达到自愿发展、 超越环境的观点,深受启发。 如何...

你的模样就是孩子的“影子”学龄前幼儿对事物的评价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往往需要依附成人。同时小班幼儿最突出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正面的可供模仿的对象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关...

我要让自己的孩子身心快乐怀着崇拜与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王修文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一书,心中感慨颇多 其中,我最大的感悟是作为家长,作为一个爱自己孩子的妈妈,我要让自己的孩子身心快乐。 怎样做到...

我与孩子母亲在爱孩子上的距离最近,连着两三天,班中的周晓宇小朋友在下午午睡时,总会提出要小便的请求,有一次他刚叫道: 老师,我要小便。 说吧,刚站起,已控制不住地尿了一点在身上和床上,我连忙让他快到厕所里去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