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新一代留学生如何快速融入美国朋友圈

01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8月,当高考党们陆续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信并终于开始享受期盼已久的美好暑假时光时,即将赴美的留学生们却已经开始为一段新的未知旅程准备起来了。 练口语、学写作、选课程、抢宿舍、挑室友、学做饭、考驾照、练防身……我们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全能超人,为了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而用无数技能“武装”自己。 但是,有一项神秘的技能,它不像做饭、开车、跆拳道有着固定的模式,而是因人而异的;它的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没有绝对的对错;它有着公认的重要性,可以给掌握它的人带来未知的机会。

这项技能就是社交。 对于准留学生而言,未来的社交将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 大多数留学生在赴美之前并没有独立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美国学生群体的经历,所以对于社交的了解主要来自 网络上的那些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文章和美剧电影。然而这些渠道并不能解决准留学生们内心的所有疑惑,有些反而是带来了更多的未知和恐慌。 与美国学生交流的时候真的会因历史政治的差异出现代沟吗?美国学生平时社交的方式与中国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融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同样作为一名准留学生,我的心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疑惑。

因此,我采访了一些有与美国学生交流经验的学生们,他们有的是美高学生,有的曾在美国交流学习,有的正在美国大学就读。希望他们的描述可以让准留学生们对在美的社交有更真实深入的认识。 袁飞鸿(化名):抄作业,听RAP 美高学生 袁飞鸿同学的回答是所有受访者中最接地气的。 他觉得自己在一开始进入美国同学圈子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外国人数学不会就问中国人,没做作业就问我抄,我没做作业也问他们抄。于是大家和和气气一家人。” 与大多数受访者相同,袁飞鸿觉得美国学生的兴趣和课余活动相对于中国学生会更广泛一些。 他以体育项目为例,美国学生除了足球篮球,还有橄榄球、棒球、高尔夫这样的兴趣。 当我提出让他推荐一些可以帮助准留学生们了解美国文化的建议时,袁飞鸿推荐了看美剧、听乡村音乐和rap、看棒球和橄榄球。

但关于听rap,他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点:“东海岸的就听东海岸的rap,不要听串了,不然就完了,就像你到了上海听二人转。 ” Mimi:尊重别人,做自己 女,大一,高中赴美就读于Millbrook School,今年被布朗大学录取 Mimi的英语水平较同龄人而言较高,在赴美学习之前就对美国音乐,电影,文化很感兴趣。她觉得这些兴趣让她到美国之后和其他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聊,更自然地展开对话。

虽然Mimi对美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她在一开始融入美国学生群体的时候还是感觉会有一些文化差异。但她觉得这种文化差异不会想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只要适应一段时间应该就OK了。 对社交和文化差异方面,Mimi给出的建议是:“我觉得主要是有一个比较open的心态。 因为有很多人到那边就会不接受他们的观念。其实,不一定要完全采用他们的观念,像我的话就是一半一半的,就是要接受,不可以排斥,要尊重他们的观念。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Be nice, just be yourself。” Apple:帮自己喜欢的社团主动做些事 大一,现就读于巴德学院 我和Apple是在Coursera的翻译组里认识的。 她在高二时候直接跳级到大一,并开始了在美国的求学之旅。 对于中美学生的社交方式,Apple认为中国学生会相对更传统一点,一般看到别人跟你打招呼才会打招呼。而美国人往往会更直接了当,也会更主动一些。

比如课上看谁比较顺眼,就会去问要不要一起吃个饭之类的。 在被问到在一开始融入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时,Apple分享了一段自己的励志经历: “一开始在pre-medical society就是个小朋友,而且那里边亚洲人又少。大家都踊跃发言的时候,我只能坐那儿听着,去参加什么医学会议我也是就屁颠屁颠跟在后面。 总之,存在感非常弱。 但是我个人又是对medicine(医科)这块儿比较有激情,所以不希望在这种专业类社团里边就这么随便混混,所以只好厚着脸皮去给全社团联系活动。

虽然那 应该是secretary以上级别的人做的事儿,但多找了几个活,多跟management team交流后,存在感就渐渐强了,脸皮越来越厚了。 后来也不怕在活动、会议上说话了,再后来新一年换届选举我就成了新的secretary了!” 看来机会还是需要自己主动出击去争取。 Bruce:串门子 大二,现就读于伦斯勒理工学院 Bruce 在一开始遇到了一个许多留学生面临过的问题,就是最开始的一两个月感觉不敢讲话。

这种情况按Bruce的描述就是:“感觉每天都像在练习英语。”那么他是怎么突破这种困境的呢?Bruce选择主动走出自己的confort zone,为自己创造练习的机会。“记得大一有很多同学都会把宿舍门打开,我就时不时串门找他们讲话。” 他认为中美学生平时聊天的内容差别并不会太大,主要还是聊些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 但是他表示美国同学会更喜欢听或者讲个人最近干过的事,而中国学生会讲些教授或者别人做的事。

在被问到融入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时,Bruce的观点与Mimi相同,他觉得主要还是拓宽自己眼界,能够接受更多的观点。 “比如可...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