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生理学期末考试大纲

01月06日 编辑 39baobao.com

2014 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人体学基础:功能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兴奋性: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 阈强度(阈值) -反比 二).1.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特点:1)神经调节:迅速,局限,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缓慢,广泛,持久。3)自身调节:数量少,范围小,幅度小。 2.内环境:细胞外液。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 3.反馈分:负反馈 多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 少 使生理功能逐步加强加快。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三)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物质:O2、CO2、 高向低扩散 2.易化扩散有 2 种:通道,载体。不耗能 3.主动转运:本质:膜蛋白 耗能 低向高转运 钠泵(Na+ —K+依赖式 ATP 酶) 离子 4.出胞和入胞作用: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细菌) 。

易化扩散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 四)1.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K+外流 2.动作电位(Ap):细胞受到刺激,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可扩布的电位波动。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称去极化—Na+内流,下降支:称复极化—K+外流 3.概念:1)阈电位—触发细胞膜 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电位。

2)去极化-膜内电位上升 3)复极化-膜内电位下降。由去极恢复到极化的过程。4)超极化-膜内电位低于-90mv。 5)反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6)极化: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状态(外正、内负) 肌细胞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是肌小节。在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的偶联物质是:Ca2+ 五)神经元包括:树突、胞体、轴突。 神经元的轴突称神经纤维。

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突触分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六)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1.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占总渗 99.5% 由主要物质 NaCI 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占总渗 0.5% 由血浆蛋白质构成 晶体渗透压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等渗溶液如:0.9%NaCl 溶液, 5%G 溶液 3.红细胞(RBC)正常值:男性 (4.0-5.5)*1012 女性 (3.5-5.0)*1012 Hb 正常值:男性 120- 160g∕L 女性 110- 150g∕L 红细胞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4.白细胞(WBC)正常值: (4-10)*109∕L 白细胞主要功能:防御功能。 5.血小板正常值:(100-300 )*109∕L 血小板主要功能:止血功能 6.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形成 3)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途径 2 种:1)内源性凝血途径:先启动Ⅻ因子 2)外源性凝血途径:先启动Ⅲ因子 7.ABO 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带有 A 凝集原:称 A 型血。

血清中有 B 凝集素(抗 B) A 型血:A 凝集原 ,抗 B B 型血:B 凝集原, 抗 A AB 型血:A.B 凝集原, 无抗 A 和抗 B O 型血:无 A.B 凝集原, 抗 A 和抗 B 8.输血的原则 :①血型鉴定;②还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 方法:主侧 :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a.两侧均无凝集→可以输血; b.主侧不凝而次侧凝→紧急情况下可少量、缓慢输血 c.主侧凝集,不管次侧凝与否→配血不合,绝不能输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