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性格养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2012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8分) 3+9= 5+9= 4+7= 6+3= 9+7= 12-2= 8+8= 18-3= 5+7= 2+8= 4+3= 0+10= 14-4-3= 4+0+6= 8+9-3= 16-10+4= 3+9+5= 12+3-5=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和二十以...+阅读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只小鸟》教案教学反思ppt课件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教学内容: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 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 :•••(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 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

7、

6、

5、

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 想一想,填一填。

四、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 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 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

7、

6、

5、

4、

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 哪种方法来计算

六、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7、

6、

5、

4、3加几) 7 + 6 = 13 教学反思: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说明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 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数 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同时也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积极性。同时注重拓 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本节课,结合具体的操作 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 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 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 .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 础。

幼儿园启蒙阅读1请老人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是农村幼儿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每天看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背着小朋友送来上幼儿园,小朋友还任性的乱要东西,或者是大哭大闹,一点都不听老人的话,我就决定设计一次教育孩子尊敬老人的主题活动。让小朋友懂得尊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们年纪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着种种不便。

2.激发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并能积极主动的帮爷爷奶奶做事,听爷爷奶奶的话,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让幼儿观察和讨论爷爷奶奶的日常活动。

物质准备:

收集有关爷爷奶奶日常生活细节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爷爷奶奶图片,自然引入主题。

师: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得什么样子,和自己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自由讲述。

师:我们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需要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忙。

二.我为爷爷奶奶来帮忙(角色扮演)

师:想一想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不方便,我们可以帮他们做什么,两人结伴试做一下。

(幼儿自由结伴扮演)。

师:我们小朋友在家里为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事情,爷爷奶奶有什么反应呢?

师: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们小朋友要主动去关心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个尊敬老人的好宝宝。

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延伸:

画画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表现他们的特征和活动。画完后和伙伴们交流一下,画上的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如:给小朋友做饭,洗衣服,下地干活等等)

教学反思

课题及本班实际情况,(即平时由老人接送孩子人数居多,老人比较溺爱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任性,不知道体谅和关心老人等),设计了这个活动。本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扮演年迈的爷爷奶奶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和感受老人对自己的爱和付出,知道感恩,知道怎样关心和爱他们,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活动中,利用了幼儿非常喜欢表演的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经验自编情景剧,吸引孩子的兴趣,因为演得就是他自己,演完以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怎么爱自己的,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在老师引导下,能够知道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他们也需要照顾,需要我们为他们做点事情,应该心疼他们,不要有的小朋友一样,把奶奶气得不成样子,最后通过活动延伸,画画自己的爷爷奶奶,并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爷爷奶奶看,增进感情。活动后,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纷纷反映,通过这次活动,孩子懂事了很多,有的改掉了一些任性、娇气的习惯,知道心疼人了,这对孩子今后发展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影响。

我们需要怎样的母爱:肖复兴苦瓜的教学设计

苦 瓜肖复兴原来[d1] 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已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d2] ,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d3]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d4] 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它两弯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d5] 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d6] 。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d7]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d8] 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d9] 。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d10] 。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手炒的苦瓜了[d11] 。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d12] 。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说明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d13] ” 不知怎么搞的[d14] ,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文本解读: 借物喻人的回忆散文。结构简单,即借一个物件串联起某人的某些生活片段,从而表现某人的一些重要品质,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从这个角度说,苦瓜,在文章中可以理解为回忆线索,人物外在特征的喻体,人物内在性格的象征,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入口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可以定格为“例文”,把它当成写作技法的“例文”来教。这样的文章,对照初中生乃至高中生的写作目标和现状,是有很大帮助的:学会将人物文学化的塑造。在对“苦瓜”意义的对角度挖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借物喻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能明白如何“借物喻人”的建构方法。于是从作者(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形式、读者阅识三个层面,分别概括“苦瓜”的十种意义,这些角度在文章中显然可以找到有关文字的应正: 从人物关系说:是“我”与母亲关联的纽带 从故事的内容说:是人物生活原型的见证 从人物形象意义说:是母亲品行的象征 从人物的情感说:是“我”与母亲各自情感的寄托 从作者的写作动机说:是文章的引子 从文章整体框架说:是文章的线索 从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说:是行文的方法和工具 从文章的写作角度说: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巧妙视角 从读者的印象说:某个时代母亲形象的缩影或代言 从读者的感悟说:是人生哲学的寓意 从“关系”的角度,会挖出“用件”的教学价值,即一个母亲母爱话题的讨论,但鉴于文章中母亲作为一个非典型、非适时的母亲形象,本文的教学极易将母爱神化,从而进一步佐证“母爱是无私”的等看似真理的结论。

那么,如果要谈论母爱的话,首先要理清“关系”,必要时还要进行“还原”,然后还必须要用到一个谨慎的词汇:批判性思维。所以,当一种缘分没修炼到家的时候,这个“用件”还是不谈为妙。具体说来,本文体现的关系是:我对苦瓜情有独钟,爱看、爱吃;母亲与苦瓜关系却很微妙,全由着我的态度而定,爱种,爱看,但还是不爱吃;我对母亲索取无限,似有把她视作保姆的嫌疑;母亲对我百依百顺,言从计听。 由此看来,这个母亲的形象固然以某种崇高的意义存在,并且不可颠覆。问题是,我们要做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一是母亲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母亲,在某种苦难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抑或她本身就是苦难,但她没有把苦难转嫁于自己的儿子,这是母亲作为“苦瓜”形象的意义所在,是那个时代“三从四德”的妇女形象的样本。

但是,从当下讲,我们何尝希望我们的母亲作为“苦瓜”形象的存在?所以,本文人文价值的终极,并不是颂扬母爱的伟大,而且这...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创新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芳的上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并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情况。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的过程,让学...

2011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一、直接写得数。(共28☆) 3+7= 6+1= 2+8= 0+10 = 6+3= 8+0= 5+3= 2+4= 10-5= 8-3= 2+5= 7+3-5= 10-4-1= 4+6-8= 二、填一填:(27☆) 1、 (1)一共来了( )个朋友,小狮子排第一,小猪排第( )。小乌龟的前...

三年级上册数学有几个单元分别是什么第一单元、测量 考前读一读 1 、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 、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 、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

数学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测试题原发布者:三一文库 三一文库(.31doc.com)/小学一年级〔一年级数学单元测试试卷(一、二单元)〕姓名班别评分一、只要认真你也能算对。6+7=12-7=7+8=14-8=9+6=16-8=5+6=12-8=9+5=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题试卷亲,我这有一套,希望能帮到你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 △△△△△ __☆_ 比 __△__ 多,多__2__ 个。 2、与19相邻的数是( 18 )和( 20 )。 3、一个加数是8,另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试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3+4= 9-5= 4+6=0+8 = 10-7= 5+2 =6-0= 7+2= 14-4=5+6= 12-6= 8+8=11-7= 9+5= 14-5=7+8= 13-10= 6+8=15-9= 7+7= 12-8=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到20各数的认识中第几到第几之间有几人11-20各数的了解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位的内容,《11-20各数的了解》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力紧张的职位地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反义词有几个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 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 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 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 南对北,首对尾。...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你确定你要? 好吧,给你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 1...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