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性格养成

怎样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03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怎样培养宝宝的分享能力]怎样培养宝宝的分享能力 1 满足宝宝对爱的需求 请爸爸妈妈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和宝宝共处,不要忽视宝宝对爱的需要。否则,宝宝可能会失去已经获得的安全感。这种对父母的不...+阅读

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带三年级的英语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形成自律的舆论氛围

在学期刚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详细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制定了我班的班规。让学生充分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与不做会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带来什么样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感和行为,不光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制止违纪行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自律。

二、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律教育

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纪律的重要,从而发自内心地渴望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比如:结合课堂教学,我经常开展“比比谁课堂纪律好”“看看谁听讲最认真”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比,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在班会时予以表扬。在常规管理中,我班多次开展“谁的抽屉最整齐”“谁的座位最干净”等活动,随时提醒学生,教育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好习惯。我班的特色活动就是评选“守纪小明星”。教室的一块墙面上我们设了一块“积分排行榜”,全班同学榜上有名,按组排列,哪个同学在纪律方面表现好了,每次可以得一颗星。月底小结一次,期末总结一次,每次评选出三名“守纪小明星”和一个“守纪小组”,被选上的同学和小组成员的自豪和兴奋劲一周都不会消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注意利用榜样,培养自律能力

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如果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他们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因此,我非常注意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好榜样。班级中有些爱学习、纪律好的同学,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其他同学面前赞扬几句,被赞扬的同学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学也会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做,使这些榜样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四、巧用期望效应,督促学生自律

教师期望效应就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期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我班的柳宏伟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差,爱动、好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在英语课上,其他老师的课上更是如此。于是我找他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先肯定了他的优点,评价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他。可是他在课堂上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能坚持改正这个缺点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期待看到他的良好表现。柳宏伟高兴地答应了。以后的课堂上,他的表现明显好多了,有时他再开小差,我用一个微笑的眼神看看他,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笑笑,马上坐正,改正错误。

五、加强自我分析与评价,巩固自律能力

作为教师,平时要及时发现学生自律进步的闪光点,多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激励中获得自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仍以柳宏伟为例,我在和他谈话,明确纪律要求以后,每隔大约两周就再和他进行一次沟通,引导他分析自己最近表现怎么样,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做得不太好的地方,特别注重用具体的小事情来具体分析,及时表扬进步,并提出下一步的要求。这样,引导他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他的自律能力。现在的他,基本上能够遵守课堂上的纪律了,任课老师都夸他的进步最大呢。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除了要求教师要创设自律的舆论氛围,通过实践活动,利用榜样作用督促学生自律以外,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只有把外因和内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他们的自律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

怎么提高自身的自律性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让自己去做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即是规范,保证没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工具/原料

自律性

知识的吸收

方法/步骤

1

1、 加强思想修养。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

2、 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

3、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

4 、 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5

5、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

END

注意事项

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情培养和提高自律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自律行为的四个原则

只有自律才能控制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干扰,很难去做好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的目标。我们常常看到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在园不能很好地学习,与同伴矛盾争吵不断;在家撒娇、任性,不达到自己的要求誓不罢休,而这些都是缺少自律的表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这一领域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幼儿的自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律呢?自律和乐观开放、自信开朗等一样都有着很多的社会性成分,也就是说他们更多的是在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包括家庭、学校)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的。

一、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人之初是完全没有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时候的孩子完全受冲动与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进入幼儿园后,才逐步发展自律的能力,而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就担当着重大的使命,去帮助和引导孩子。在家里,孩子喜欢吃巧克力,但是我们有的父母会把巧克力藏起来,尽量不让孩子发现,可是一旦孩子发现,就可能吃得没完没了。但是,假如我们换个方法,把十块巧克力一次给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多吃巧克力的坏处,并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只吃两块,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规定去做。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按规定去做或做得差一点,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训斥,鼓励他继续努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作为,那时,他就有了一定的自律。在幼儿园,孩子一入园,我们老师就会教孩子逐步学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并引导孩子去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项常规。当孩子还是懵懂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态度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我们要求孩子遵守行为规范,和同伴友好相处,是想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只是浅显的接受,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作为老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中逐步帮助他发现问题、制订规则,并引导孩子真正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在细小的活动中,通过孩子相互的比较,让他们不断得出结论,从而不断内化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二、灌输给孩子正确的价值文化自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对价值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价值内化就是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约束自己。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的和孩子多按各种规则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行事。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纪守法。在幼儿园,我们在玩游戏和组织各个活动之前,都会和孩子先说明游戏规则,并引导孩子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假如没了规则,游戏也无乐趣而言。同样的交通规则也是。在教孩子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设想,如果行人和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会是什么局面?引导孩子学会去发现和了解,并逐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伴共同遵守。

三、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也许有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知道要自我约束,知道该干什么事情,而什么事情又不能做,但是孩子毕竟还很小,有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后悔。在幼儿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之间的相互打闹。也许开始只是无意识的碰了一下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是他们却为此不依不饶。其实要说道理他们都懂,“小朋友是不能打人的,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不小心碰了你,不能还手------”可是尽管知道,这样的事情还是在发生,归根结底是孩子的控制力比较差。还有的孩子在学本领时,老是坐不住、听不进。而这时候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1、转移目标。及时转移孩子当前的注意力和所从事的事情,使他能从一件事情过渡到另一件事情上,这可能需要大人的帮助和正确引导。

2、学会冷静。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冷静下来,默默的数数、深呼吸几下都可以暂时缓解当时的情绪。也许这个方法一开始还不是很适用,但是如果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坚持,相信会有一定的成效。

3、同伴的介入。通过同伴的帮助和榜样来影响孩子的行为,使他知道该怎么做才会做得更好。

4、提供训练活动。

以下为关联文档:

怎样培养自己学习能力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欲念的导火线,学习行动的发动机,学习活动的持久性支点。只要对一切感兴趣,学习就会保持新鲜感,愈学愈嫌不足。知不足,便有益于打破清规戒律,纠正故步自封,克...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反思近几年来,在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识字教学要想达到预期教学成效之不易。但是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的学...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强化估算意识,作好估算示范大纲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因此,小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

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培养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小,理解水平低,这是他们朗读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识字、写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写字。 1、为学生树...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大地幼儿园幼小衔接(二)有家长问: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自律才能控制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

孩子的自律性怎样培养1、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平日有些家长说自己给孩子做了很多计划,还想尽法子盯,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还是不能使孩子自律。这是因为当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没有自觉性,是做不到真正...

如何学生培养自律能力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国家实施九年义务的免费教育,其推行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改革制度,让小孩的读书得到了保障,但是,当主观条件还欠缺,尚不完全具备时,必然使得德育工作面临...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